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跟著《傷仲永》課文去感受柘岡古村的魅力

2021-12-20由 九派新聞 發表于 林業

柘書怎麼讀

跟著《傷仲永》課文去感受柘岡古村的魅力

柘岡古村遺址。

跟著《傷仲永》課文去感受柘岡古村的魅力

央視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欄目組攝製現場。

跟著《傷仲永》課文去感受柘岡古村的魅力

岐山村乃柘岡後裔村,亦可視為柘岡新村,現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金溪民方仲永,世隸耕。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6月26至27日,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跟著書本去旅行》節目組來到金溪縣陳坊積鄉,以王安石名篇《傷仲永》課文為採訪線索,形象展現王安石小時候在外公家——柘岡古村讀書、生活與交往的生動場景,帶領全國觀眾感受千年前柘岡古村的輝煌與滄桑。

《跟著書本去旅行》是央視科教頻道一檔體驗式文化教育節目,以中小學課本或經典名著為採訪線索,在“讀萬卷書”的同時“行萬里路”,走近文化古蹟、實地實景講故事、身臨其境受教育,觸控歷史、感知文化,讓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活起來。據節目組透露,此次攝製節目將在央視科教頻道8月上旬首播。

柘岡古村在陳坊積鄉潤湖村新東塘、老東塘村小組一帶。著名的地理書《輿地紀勝》記載“吳氏所居在柘岡”,舊時《辭海》也有“柘岡”條目。清代同治年間《金溪縣誌》卷五“古蹟”雲:“柘岡在十七都,縣西六十里。高二里,週迴五里,形勢回伏,幽偏可怡。每春月,辛夷盛開。上有王安石讀書堂,外家吳氏居其下……”

據瞭解,王安石外公吳畋,為柘岡古村三世祖,素有才華,卻終身不仕。他有三個兒子,均在朝廷擔任承務郎之類的小官;女兒吳氏22歲嫁給臨川王益,生下王安石、王安國、王安世、王安禮、王安上五兄弟,俱高中進士,成為北宋名臣。特別是王安石,是一代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

據考證,王安石一生到過柘岡古村六次。第一次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王安石12歲,隨父母從廣東韶關回臨川奔祖父之喪,守墓兩年。墓地在現今金溪縣琉璃鄉月塘村一帶,離柘岡七八里,王安石得以經常逗留外公家,與舅表兄弟們同窗共讀、盡情玩耍,並與大舅舅吳芮的女兒吳瓊青梅竹馬。這次,他見到了金溪神童方仲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是康定元年(1040),王安石到柘岡迎娶表妹吳瓊,並再次見到方仲永,可惜他已經成了鄉野村夫,“泯然眾人矣”。王安石不禁感慨萬千,遂作名篇《傷仲永》,強調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第三次是皇祐二年(1050),29歲的王安石在浙江鄞縣任職期滿,回京候差,路過家鄉時,再到柘岡住宿,並寫下《烏塘》(烏塘渺渺綠平堤,路上行人各有攜。借問春風何處好,辛夷如雪柘岡西)、《書堂》(烏石岡頭上冢歸,柘岡西畔下書帷。辛夷花發白如雪,萬國春風慶曆時)和《烏石岡》(烏石岡邊繚繞山,柴荊細徑水雲間。拈花嚼蕊長來往,只有春風似我閒)等膾炙人口的詩歌。第四次是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奉旨還京,調任三司度支判官,取道臨川,又到柘岡探親。第五次是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46歲的王安石就任江寧知府之前,到了一次柘岡。這次,王安石、王雱父子游覽了金溪縣翠雲山,均有詩作留存,並說此行多得山水之樂。第六次是罷相之後的第二年,即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王安石56歲,他退出政壇,心情蒼涼如水,最後一次回到柘岡,傷心地寫下“萬事紛紛只偶然,老來容易得新年。柘岡西路花如雪,回首春風最可憐”(《柘岡》)“地僻居人少,山稠伏獸多。怒狸朝搏雁,嚵虎夜窺騾。籬落生孫竹,門庭上女蘿。未應悲寂寞,六載一經過”(《烏塘》)等詩句。

作為金溪望族,柘岡吳氏以族大富甲一方。王安石執政時期,江南數縣皇倉(相當於中央儲備糧直屬庫)便設於柘岡,每年黴爛糧食無數,至今有“爛米畲”遺址。吳氏在柘岡約歷十世320年,即自北宋初年(960)遷來,至南宋末年(1279)星散,基本與兩宋歷史相始終,正所謂“一篇柘岡村史,一部兩宋國史”。這三百多年裡,柘岡最盛時期發展為千煙之地,據說有九十九口井,當地民諺雲:“黎圩大呀大,抵不上柘岡一條街。”

王安石對柘岡可謂一往情深,這裡留下他快樂的少年時光,這裡有他諸多相親相愛的舅表兄弟們,這裡的辛夷花、杜鵑花給了他美好的回憶……他將這些情感融入筆端,化作詩句,為外公家留下了一筆豐厚的精神財富。文/本報記者盧彬圖/見習記者艾志恆本報記者陳源茂

【來源:撫州日報】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