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不向命運低頭,高淳固城街道一對殘疾夫妻攜手相依20餘年

2021-12-13由 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 發表于 林業

茶薪菇屬於什麼檔次

交匯點訊 他是她的右腿,替她站穩腳跟,感受世界的奇妙;她是他的左眼,幫他觀察世界的斑斕。在南京市高淳區固城街道漕塘村,有一對殘疾人夫妻,共同經營著一家“小紅糧油店”。丈夫史多頭左眼失明,妻子徐小紅右腿從小患小兒麻痺症致殘,兩人不向命運低頭,攜手20餘年,在逆境中相互攙扶,共同為彼此撐起一片晴空。

不向命運低頭,高淳固城街道一對殘疾夫妻攜手相依20餘年

在創業路上艱苦拼搏

史多頭今年56歲,妻子徐小紅52歲。1991年底倆人經親朋介紹相識走進婚姻殿堂。然而因為夫婦倆都有殘疾,在就業時受到別人的歧視。面對現實,夫婦倆深知,要想擺脫生活的困境,讓自家逐漸富裕起來,只有用勤勞的雙手去打拼。認準這個理,夫婦倆在創業的道路上開始了艱苦的拼搏。 創業之路並不平坦,夫婦倆起初從親朋好友處借了些錢從事黃沙運輸業,由於對市場行情不瞭解,客源不足,生意很難維持,沒做多久,他們就退出了市場。聽說,養殖黃鱔比較賺錢,夫妻倆又拿著僅有的一點資金養起了黃鱔。可是養殖黃鱔需要技術支撐,需要精心管理,不懂黃鱔養殖技術和無法進行精心管理的缺陷,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不向命運低頭,高淳固城街道一對殘疾夫妻攜手相依20餘年

堅持20多年過上好日子

面對前兩次創業的失敗,窘境中的夫婦倆咬著牙,沒有氣餒,而是開始總結反思。 2005年,在鎮裡舉辦的一次農技培訓活動中,夫婦倆第一次接觸到了茶薪菇這種食用菌。菌類食品生產投資小,產品週期短,自己的條件完全可以培育,而且茶薪菇這種新型農產品在南京及周邊市場上的需求量也日趨增大。夫婦倆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下定決心後,徐小紅和丈夫四處籌集資金,在自家的田地裡種植了茶薪菇。 每天清晨5點,他們就來到田地裡,自己慢慢摸索種菇的方法。一旦遇到不懂的問題,徐小紅和丈夫就及時請教鎮農技員、種菇行家,弄懂之後又一頭扎進田裡,常常廢寢忘食。 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他們家種植的茶薪菇長勢就非常好。這時,茶薪菇的銷路卻讓他們犯了愁,史多頭夫婦外出洽談業務。他們帶著樣品跑縣城、跑溧水、跑安徽郎溪等周邊市場。天道酬勤,買家們被他們的真誠和勤勞自立的精神所打動,產品終於打開了銷路。一連幾年他們所種植的茶薪菇,年淨收入達4萬元左右。面對漸漸富裕的日子,夫婦倆並不滿足現狀,隨著糧油市場的放開,2012年,夫婦倆又籌資創辦了漕塘小紅糧油商店,收購農民手中的稻穀、菜籽、玉米、黃豆等,同時購買來榨油機,幫助村民榨油、榨豆餅。

不向命運低頭,高淳固城街道一對殘疾夫妻攜手相依20餘年

服務方圓十幾公里村民

眼下正是農村春耕時節,在固城漕塘小紅糧油商店,剛榨完豆餅的史多頭夫婦,正在把豆餅裝進袋子裡,供應給周邊養蟹戶餵養螃蟹。 忙碌了近一個小時,夫婦倆才有時間坐下休息,妻子徐小紅說,剛開始時沒人主動送來,史多頭就開著電動三輪車上門一家家收購穀類,而妻子則在店裡幫忙打點和負責燒飯。 “為了讓鄉鄰們得到更多實惠,在收購價格上,一直比市場上高一點,儘量讓利給鄉親。如今我們的生意也越做越好,收購的產品也從最初的小麥、菜籽、黃豆擴大到玉米、棉花、芝麻等多個品種,小紅糧油店生意也不錯。”史多頭說。 據瞭解,近年來,政府及殘聯等有關部門對夫妻倆創業也十分關心,從資金、銷售上大力扶持。為了表達感謝,史多頭夫婦倆不僅幫助他人致富,還常常接濟一些因生病或殘疾生活較困難的鄉鄰。如今,夫妻倆開辦的糧油店也成為了市、區殘疾人創業示範基地,回饋社會為村民服務的做法一直要堅持下去。 “二十幾年來,她一直跟著我吃苦,連遠門都沒有出過一次。”面對妻子徐小紅,丈夫史多頭有些愧疚地說,他打算找機會或隨團帶上腿有殘疾的妻子外出旅遊,看一看外面的精彩世界。 汗水與收穫並存。近年來,徐小紅先後曾獲得“高淳好人”、“殘疾人創業之星”、“市殘聯殘疾人創業先進個人”等榮譽。 交匯點記者 朱泉 通訊員 孔令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