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雜文:山中採藥記

2021-12-09由 可以靜心也 發表于 林業

一斤柞樹苗多少錢

雜文:山中採藥記

小時侯,我經常跟著爺爺去山裡採藥。爺爺是個“藥草通”,一年四季在大山裡轉悠,對山裡的藥草瞭如指掌,情有獨鍾。

那年夏天,爺爺背起揹簍,叫上我,帶著獵狗“阿黃”。爺爺說,走,我們去橫衝採藥材,挖人參。

爺爺所說的橫衝,地處鄂西北大山深處,位於保康縣中部,荊山山脈中段望佛山山脊,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1946米,是襄陽市第一峰。

我們天不亮就出發,爺爺揹簍裡放著鋤頭繩索十字鎬,還有一把砍刀,手裡提著“馬燈”。我們一會兒爬山,一會兒淌河,在彎彎曲曲、峰巒疊嶂的林海里穿行。爺爺一會兒拉我一把,一會兒牽我一手,生怕我磕碰摔跤。“阿黃”一會兒跑前,一會兒竄後,跟著我們爺兒倆身前身後撒歡。

爺爺一邊走,一邊給我講葫蘆娃的故事。爺爺說,從前有一位老爺爺在葫蘆山上採藥,無意中進入了一個山洞,在洞中他救下一隻穿山甲。穿山甲告訴老爺爺自己不小心穿破葫蘆山,放走了蛇蠍二妖,從此百姓遭難。穿山甲幫助老爺爺取出了能降妖伏魔的寶葫蘆籽,老爺爺種出了紅橙黃綠青藍紫七個大葫蘆,七個葫蘆成熟了,相繼落地變成七個男孩,他們聯合起來,終於打敗妖精,把蛇蠍二妖收進寶葫蘆裡。

聽著葫蘆娃的故事,不知不覺天亮了。爺爺說,到了,這兒就是荊山中段的橫衝。這裡地處荊山之巔,群峰競秀,水清谷幽,植被豐富,森林茂密,有很多天然中藥草,有的藥草還通靈性,特別是野人參,是可遇不可求的靈物。

晨曦初露,樹叢間散落著斑斑點點的陽光。一隻灰黑的小松鼠在樹枝間歡快地跳躍著,我跟在爺爺身後興奮地四處張望,深一腳淺一腳地往前走。

周圍全是密密麻麻的柞樹,樹上剛剛抽出來的嫩葉散發著淡淡的清香,偶爾可見地上散落的陳年橡子殼。我最喜歡柞樹葉子的氣味,有股竹子的清香。小時候家裡大人上山採摘大而嫩的柞樹葉,洗乾淨後,取一片片包上調好佐料的棒子麵在鍋裡蒸,又清香又有嚼頭,叫做“玻璃葉餅子”,那時覺得世上再沒有比這餅子好吃的東西了。

“爺爺,快看,猴頭!”我指著一顆粗大的柞樹說,柞樹離地四五米的樹幹上長著一個毛茸茸的黃色桃形菌,我歡喜地跑過去。爺爺快步走過來從地上撿起一根長樹枝,去掉枝葉,將帽子摘下來一端綁在樹梢上,舉著樹枝夠到猴頭下面,那帽簷正好蓋住猴頭,用力往下一拉,猴頭嘰裡咕嚕掉下來,我趕緊去撿。爺爺繞到樹後,那裡還有一個猴頭,他照樣把猴頭勾下來。

“這猴頭都是對稱生的,一邊有另一邊肯定也有。”爺爺嘿嘿笑了。裝好猴頭,我們繼續向樹林深處走。

“爺爺,這個是啥呀?”我指著一個小拇指般大小像氣球一樣包著氣的紫色花骨朵問, 拿手一捏花骨朵爆了,癟下來。

“這是桔梗, 也叫白藥、包袱花、鈴鐺花,能當藥材的是地下白嫩嫩的根,專治咳嗽和嗓子疼的,咱山裡人常挖它醃鹹菜吃,脆生生的,那才好吃呢。”爺爺逗著我,細心給我講。我仔細聽了,覺得爺爺真了不起,這山裡沒有他不知道的東西。

“這個是黃芩,清火的,地下的黃根能賣錢。你看,這莖上一串串的紫花,曬乾了冬天當茶葉喝最清火,咱家櫃子裡還有一包呢。甸子裡的金蓮花是最好的花茶,得功夫了爺爺領你去採。這個是黨參……”

一路上,凡是見到藥草,爺爺便停下來,一一教我認識。“爺爺,咱這大荊山之上,還有這橫衝大山裡,有多少樣藥草啊?”

“那可老多了!咱這莽莽荊山山脈之中的大橫衝, 最是大方,你要是愛它敬它,它啥都捨得給你!可誰要是傷它不把它當回事,它啥都不給你還叫你遇見最可怕的豺狼、虎豹、狗熊、野豬、山鬼、馬蜂,啥嚇人叫你遇見啥!你害怕不?”我張大眼睛不敢相信,心裡想著我一定要做一個愛山敬山的人。

上古時候,植物和雜草,藥物和百花混雜, 人們並不知道哪種可以食用,哪種又可以治病 神農嘗百草後發現了五穀,也發現了藥材,採藥人曉以藥理,施藥救人。造物的神奇與人類的智慧,賦予了採藥人的神秘與傳奇。我爺爺就是這麼一個嘗草辨藥、採藥為生的神秘而又傳奇的人。

清晨時分,太陽初升,我們來到了一片廣袤的森林。斑鳩、鷓鴣、貓頭鷹、蟒蛇……種類繁多的動物,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的視線裡。

爺爺告訴我, 撞到這些動物,有危險的,我們就繞道走;沒有危險的,我們也不要理睬它。

危險越大,收穫越豐,深山中危險的指數很高,平時難得一見的藥草也多了起來。爺爺和我有條不紊地把這些藥草挖起來,放進背後的竹簍中,也小心翼翼地警惕著附近的動靜。

“咿呀!那兒好像有一株人參?”又挖起一株藥草放進揹簍裡的爺爺,用衣袖擦拭了一把臉上的汗水,可就在這個時候,爺爺發現前面一塊小小的空地上,有一株植物的樣子很像人參。對於一般的中藥草,爺爺已經熟悉透了,爺爺從小就在山裡挖藥草,不止一次挖到過野人參,早已經對人參瞭如指掌,只要在大山中發現人參,自信自己能夠辨認出來。

人參有“百草之王”之稱,別名又叫黃參、棒槌、血參、人銜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喜蔭涼、溼潤的氣候,多生長於山地緩坡或斜坡地的針闊混交林或雜木林中。

爺爺告訴我,人參莖直立,圓柱形,不分枝;一年生植株莖頂只有一葉,葉具三小葉,俗名“三花”;二年生莖仍只一葉,但具5小葉,叫“巴掌”;三年生者具有二個對生的5小葉的複葉,叫“二甲子”;四年生者增至3個輪生複葉,叫“燈臺子”;五年生者增至4個輪生複葉,叫“四匹葉”;六年生者莖頂有5個輪生複葉,叫“五匹葉”。人參夏季開花,人參漿果扁圓形,成熟時鮮紅色,內有兩粒半圓形種子。

出現在我們眼前的這株植物,走近仔細一看,莖頂有五匹葉,是一株成年人參。我們喜出望外,心裡很激動,這可是上年份的野人參,藥用價值很高,經濟價格肯定不菲,只要把這株人參挖回去, 無論是給爺爺用,還是拿出去賣,都是一件讓人興奮的事情。

看著眼前的這株人參,爺爺沒有遲疑,立刻拿出工具開始挖掘。中午的太陽雖然猛烈,但身處森林中的我們,太陽的光輝沒有多少直射照到身上。不過,匍匐在地挖掘人參的爺爺,還是感覺異常悶熱,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細密的汗珠滲透了衣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呼——”,大約經過半個小時的苦心挖掘,爺爺終於把這株人參完好無損地挖了起來,並且用一塊“羊肚毛巾”,輕輕包裹好放進了背後的竹簍裡,這才撥出一口長長的氣息,放鬆緊張的心情。

那天,我們滿載而歸。回家路上,明媚的陽光,灑滿林間小路。“阿黃”一路歡喜跳躍,撒歡地跑著,遠遠地為我們帶路。

橫衝是中華腹地的一座綠色寶庫,不僅有連片野生紫斑牡丹,還蘊藏著豐富的中藥材資源, 有黃連、當歸、黨參、蒼朮、獨活等數十種天然藥材,20世紀50年代,保康縣便在這裡興建了藥材場,以生產黃連、三七、麥冬、柴胡、白芨、豬苓、七葉一枝花等中藥材為主,兼營生漆、杜仲、木耳、香菇、天麻等土特產,商品遠銷海內外,久負盛名。

橫衝採藥,記憶猶新。爺爺雖然已經仙逝數十年了,但爺爺的音容笑貌,一直在我的腦際縈迴。對爺爺的思念,常常使我陷入回憶。小時候,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我們的童年,大多是在一碗碗褐色藥湯裡度過的。 爺爺的藥材揹簍,還有藥罐裡冒出的中藥草的嫋嫋煙霧,以及不斷舔舐著罐底的藍色火苗,都一一定格在時光碎片裡。

記憶中,爺爺的揹簍裡,總是有不斷從大山裡採回來的各種各樣的中藥草,還有用中藥草從縣城裡換回家的米麵醬醋茶以及我愛吃的油條糖果,更有我喜愛的玩具和筆研紙墨小人書。

在時間滄桑的河流裡,我們總會忘卻和銘記一些或近或遠的回憶。鐫刻在我的記憶裡的那個夏天,以及大山林海里的採藥奇遇,還有爺爺的揹簍,裝滿了我的童年回憶,日久彌新,拙筆記之,以慰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