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2021-12-07由 文史包袱鋪 發表于 林業

海濱鄒魯是上海嗎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生於福建尤溪縣,後僑居建陽。 宋紹興十八年(1148年〉,登進士第。二十一年,任泉州府同安縣主簿,遷兩浙東路常平茶鹽公事,知漳州、潭州,入煥章閣侍讀侍講。為官9年,立朝僅46天。他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主張修明政事,行賢使能,立紀綱,厲風俗,設社倉,主“經界”,抑制豪強,嚴禁婦女為僧道,戍兵抗金,反對搆和。但在仕途上屢遭貶謫,因此將畢生精力用於著書立說,講學授徒。以孔孟之儒學思想為主體,兼採禪道之說,繼承程顥、程頤理氣關係學說,構成完整的理學思想體系,成為宋代大哲學家,他先後建立崇安紫陽書院、建陽考亭書院、江西白鹿洞書院、擴建湖南嶽麓書脘。終生誨人不倦,門生遍天下。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號晦庵,別稱紫陽,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縣)人。

廣納門徒,桃李滿天下。

紹興二十一年,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以教養為先務,選秀民為弟子員,建經史閣,作教思堂,訪求名士徐應中、王賓等以為表率,日與講經正學,規矩甚嚴,一時從學者眾。有許行、王力行、呂大奎、邱葵4大門徒,後偕從祀朱子祠。朱熹對漳州的陳淳、莆田的陳宓、惠安的張巽都深表讚賞,認為是自己在泉南的得意門生。他曾為張巽親筆題贈“錦溪”二字,巽遂以錦溪為別號,並勒之碑石,豎於村舍之旁,至今尚存。

朱熹對同安故宰相蘇頌的道德、學問及為人深表欽佩,極力稱讚蘇頌“博洽古今,通知典故,偉然君子長者。”他為蘇頌建祠,並自為記文雲:“熙寧中,(頌〉掌外製,時王丞相用事,嘗欲有所引拔。公以其人不可用,且非故事,封上之,用此罷歸,不自悔,守益堅。當世髙其節,與李才元、宋次道並稱‘三舍人’。”又盛讚其大節始終“章章如是”,“學至”又能“守之”,終身不變,為“學者所宜師”。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朱熹出生地尤溪縣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朱熹祠

四處遊學,沉浸於泉州山川水美之中。

薄同期間,朱熹每抵泉州府城,必然要登上城北小山縱覽, 極稱泉郡山川之美又視小山為郡治龍首之脈,每每在此徘徊數日,並植竹數叢而後去,自書“小山叢竹”四字鑲於石。嘗講學于山旁祀歐陽詹之“不二祠”,後曾加修楫,親題對聯:“事業經邦,閩海賢才開氣運;文章華國,溫陵甲第破天荒”,掛於堂前楹柱間,對唐歐陽詹有較精確的評價。

朱熹極口讚譽泉郡人文鼎盛,曾稱頌說,“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他好結交當地名士,與故相趙挺之外甥、明誠妹夫、曾任泉州通判、南安人傳自得相友善。常相攜登遊泉郡名山勝境。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八月十一日,2人相偕乘著月夜泛舟金溪。朱熹見溪光山色,隨月照耀,欣然讚歎曰,“樂哉斯遊乎!”遂舉杯引滿,擊楫而歌楚騷九章,聲調壯大,潛魚為之驚躍,棲鳥起而飛鳴。自得而寫遊記一章以贊盛遊。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泉州開元寺鳥瞰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泉州開元寺

又嘗遊九日山,徘徊留戀,歷時九天。寫有《題九日山》,詩云,“昨遊九日山,散發巖上石。仰觀夭宇曠,俯嘆塵境窄。歸來今幾時,夢想掛蒼碧。聞公結茅地,恍復記疇昔。年隨流水逝,事與浮雲失。了知廓然處,初不從外得。遙憐植杖翁,鶴骨雙眼碧。詠嘯明月中,秋風桂花白。”詩中有悠然世外之感,“天宇”雖然寬曠,但“塵境”卻很狹窄,逝水流光,人事有如浮雲,易聚易失、飄泊無定,只好吟嘯月。自得家住九日山下,日夕相陪。

又《題廓然亭》詩云,“遲留訪隱古祠旁,眼底樛松老更蒼山得吾儕應改觀,坐充惡客自生涼。”廓然亭為北宋元豐間建,系詩人詞客登遊雅集吟詠之處,朱熹對此遊深為滿意,雖欲“訪隱”,實是自抒抱負。因有“吾儕”登臨縱覽賦詩,九日山山色將為之“改觀”,詩情大氣磅礴。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泉州九日山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泉州九日山

忘年之交,一日為師,終生為父。

傅自得子伯壽、伯成都與朱熹交往。伯成且“少從朱熹學”, 知漳州時,按熹遺意,以律己愛民為本。

朱熹與宋代理學家、永春人陳知柔結為忘年交。任同簿5年,年年前往永春相聚,共同探究經學奧秘,辨析註疏真偽,或遊賞山川勝境,吟詩唱和;或一起授徙講學,獎掖後起之秀。曾聯袂登遊環翠亭,縱覽“削玉排青,千重樹繞,凝巖散靄,萬疊峰攢”的壯麗景色,抒寫不朽的詩篇:“閒將歲月老煙汀,更遣詩情到杳冥。遊子故應悲舊國,壯懷那肯泣新亭。一官避世今頭白,萬卷收功久汗青。但見潮生與潮落,不知沉醉又還醒。” 陳知柔與秦檜子熺同榜進士。檜欲籠絡,知柔不願意阿附,辭官歸隱。朱熹這首詩就是對知柔道德文章的高度評價,並非是描景寫物之作。

淳熙二十一年(1184年〉,闊別將近30年,朱熹重到永春拜訪莫逆至交、年己古稀的陳知柔,二人相見喜慰莫可名狀,相攜遊覽了天開八石的蓮花峰,吟詠於三峰鼎峙的九日山,玩賞了深谷幽林的涼峰、鳳凰2院,尋蹤覓跡於王延彬手建的雲臺別墅,最後餞別於江潮翻滾的洛陽。此一縱遊,朱熹認為是平生第一快事。淳熙二十二年(1185年)春,別後不到2個月,知柔不幸病逝,朱熹自建陽來吊,為文祭之。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永春山川秀美

知柔雖逝,但朱、陳2人登遊蓮花峰唱和詩卻勒於峰巖峭壁之上。朱熹詩云:“八石天開勢絕攀,算來未似此心頑。已吞繞白縈青外,依舊箇中雲夢寬。”詩雖是實景的描繪,但寓朱熹的人生哲理。

朱熹數度拜訪永春,除與知柔“晝則聯袂出遊,夜則對榻論述諸經”(朱熹祭文語) 外,還拜訪曾任建州試官的蔡慈。朱熹遵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傳統觀念,始終以蔡慈為恩師看待,每次訪永,必定登門拜謁,以敘師生情誼。永春的陳光、蘇升與熹同榜登進士第,朱熹視為同窗友好,相與結交。且在陳光家鄉一都岱山岩著述《四書章句》。還到過吾峰劇頭鋪,寫下《宿大劇鋪》的詩篇。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宿大劇鋪》石刻碑

抱負經濟之才,而恥於自售,士多德之。

朱熹為查察有關案件,曾到過安溪縣,寫有《留安溪三日按事未竟》詩云:“縣郭四依山,清流下如駛。居民煙火少,市列無行次。嵐陰常在午,陽景猶氛翳。向日悲風多,遊子不遑寐。 我來亦何事,吏桀古所記。奉正淹留,何當語歸計。”朱熹是奉上司的意旨,處理“吏桀”之事而抵達安溪的。他酷愛山水, 留居之日雖是極短,仍然擠出餘暇,登上縣城西北鳳髻山遊覽勝境,並寫詩《題鳳山庵》雲:“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通玄峰頂,不是人間,”結合這次“按事”未完,抒發胸中塊壘。又於路途往返之時,目觸途中景色,寫有《過安溪道中泉石奇甚絕類建劍間山水佳處因吟》一詩云,“驅車陟連岡,振轡出林莽。霧霞曉方徐,日照川如掌。行行遵曲岸,水石窮遊賞地遑寒多,澗激深流響。祇役未忘倦,心神暫蕭爽。感茲懷故山,何日脫徵鞅。”朱熹看到安溪泉石爭奇鬥怪,與建陽、南平佳山秀水極其相類,滿懷歡情,描繪了山岡、林莽、霧霞、溪流、曲岸、水石的諸多景物。抒發了淹留蘭溪三日,心神蕭爽,並未忘倦,從 而懷鄉思歸的感情。

朱熹父朱松於紹興初監石井鎮,每於公餘之暇,選擇士民中比較優秀者而教之。自己卻抱負經濟之才,而恥於自售,士多德之。朱熹任同安主簿時,常至鎮尋訪父親生前事蹟,且與父親客友耆士談論經義,鼓勵其奮發有為,鎮人益勤於學,後人遂稱石井鎮為“二朱過化”之地。熹子朱在,嘉定間通判泉州。時郡守鄒應龍因士民之請,出帑錢40萬,在鎮建“石井書院”,仍任命朱在到鎮主辦這項事務。按照州、縣學的體制規格,構書院,建大成殿,繪畫朱松、朱熹2人之像祀於尊德堂。今存之朱子祠即南宋“石井書院”之遺址。

閩南敢稱海濱鄒魯?口氣這麼大,答案在這個孔子之後的大聖人身上

石井書院

紹熙間,邱葵應劉琦裔孫劉君輔之聘,講學於晉江祥芝芝山之麓。朱熹應邀,曾至芝山玩遊,互相吟詩唱和,並題詩勒石其上。詩云:“床頭枕是溪中流,井底泉通石下池。宿客不懷過鳥語,獨聞山雨對花時。”從詩中之意,可以察知朱熹曾經在芝山盤桓數日,與邱葵談經論通、登遊吟唱。

泉州歷來被認為是“紫陽過化之區,萬傳不絕”,遂有“海濱鄒魯”之稱譽。由此可見,朱熹在泉州的深遠影響。

本文著作者:莊炳幸

請關注歷史包袱鋪,並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