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桶箍當鐵環,削木成陀螺,遊戲彈杏核,這些童年玩具已成永恆記憶

2021-12-05由 小書蠹 發表于 林業

杏核屬於什麼垃圾

文 田鑫

歲月蹉跎,時光荏苒。快要暮年的我,看到晚輩們玩著魔塊、變形金剛等現代化玩具,更懷念兒時的玩具,有一種眷戀之餘的感慨。

看著現在的孩子玩著五彩繽紛的玩具,禁不住想起自己童年的玩具。那時候,物質條件匱乏,家裡根本沒錢為孩子購買玩具。玩具都是日常生產生活用品的廢棄物或者是手工自制。

先說把廢棄的生產生活必需品當玩具吧,當數“桶箍”。昔日,農村的水桶是木質的,需要用鐵箍“箍”住。這“鐵箍”,也叫“桶箍”。

桶箍當鐵環,削木成陀螺,遊戲彈杏核,這些童年玩具已成永恆記憶

玩桶箍

打我記事起,院子裡有轆轤井,用的水桶就是木桶。等我稍大一些,木桶被鐵桶代換了,木桶丟棄了,桶箍無用,便成了我的玩具。玩“桶箍”,只要把一根鐵絲的一端彎一個曲鉤,手握另一端,讓曲鉤套在鐵環上,就可以推著叮噹叮噹玩起來。

玩"桶箍",技巧全在手上,用勁要平穩,不緊不慢用鐵絲溝推著往前走,遇到拐彎,要順其自然順勢轉彎

。否則,桶箍就倒地。家鄉的石板路平整光滑,推著桶箍一直可以走很遠的一段路。因此,我常常約上鄰居,十幾人甚至二十幾人排著隊,叮噹叮噹的響聲猶如山村變奏曲,宛轉悠揚,一直飄向遠方。

我玩桶箍的技巧最高超,常常是領頭雁,推著桶箍一直把夥伴們甩在身後老遠,心裡洋洋得意。就是如今,每當想起童年玩“桶箍”,禁不住詩興大發,吟曰:“人不長大多好?就可以推著鐵箍滾月亮……”驀然回首,童年盡興玩“桶箍”,直到滿月當空,仍然樂不知疲。

童年的“桶箍”,玩出好心情。玩的興致濃時,少不了自制玩具。於是,“地牛”就成了鍾愛之物。

桶箍當鐵環,削木成陀螺,遊戲彈杏核,這些童年玩具已成永恆記憶

陀螺

地牛,其實就是陀螺。童年的我,領著一群瘋慣了的夥伴,來到小樹林裡,找一棵枯死的足有胳膊粗的小樹,幾個人一起動手“推倒”。隨後,用廢棄的鋸條,把最底部的木頭鋸下來,長約10釐米。這就是製作“地牛”的原料。接著,把樹皮去掉,用鉛筆刀小心翼翼刮削起來,直到成了圓錐形,錐形處是十分尖尖的。然後,找來腳踏車軸承廢棄的滾珠,再小心翼翼把滾珠鑲嵌到“尖尖”處,一個地牛就做好了。

然後,小夥伴們每人準備一根皮鞭,來到空地上,用力抽打地牛,地牛就旋轉起來。地牛,四處飛速的旋轉,旋轉到誰的身邊,誰就抽一皮鞭,地牛就在空地上任人擺佈,旋轉不停。冬天玩地牛,是件開心的事,因為跟著地牛用力甩動皮鞭,渾身都在運動,是最好的室外活動,而且還讓人出汗,身體發熱,以此達到禦寒的目的。

所以,那時候,不僅是孩子們喜歡玩地牛,大人也常常參加進來,說笑聲,歡呼聲,吵鬧聲此起彼伏,有時暮色降臨也興致不減。

玩性不改的我們,總是有玩的手段。就地取材“彈杏核”,是最簡單不過的。那個年代,幾乎家家院子裡都有一倆棵杏樹。吃完了杏子,杏核保留起來,就是最好的玩具。如果用蠟筆塗成紅黃藍紫各色顏色,五彩繽紛,玩起來更來興致。

桶箍當鐵環,削木成陀螺,遊戲彈杏核,這些童年玩具已成永恆記憶

彈杏核

彈性和,玩起來很簡單。雙方分成兩組,每組若干人,各自用粉筆畫出方形的空格,當作“城堡”,“城堡”最裡邊是個半圓形的小空地,那就是城堡的中心,裡面按照每人一顆杏核計算,放好己方的杏核,對方亦然。為了便於區分,一般是各自一種顏色。隨後,兩方交替有人用手指頭彈杏核,向對方發起攻擊!

其主要規則是,杏核必須先透過己方的空格,再向對方的“城堡”進攻,對方城堡也是有空格的。杏核每“前進一步”,只能佔據一個空格,不能超出範圍,也不能碰到空格的邊線,最終,哪一方先攻入對方城堡中心,算為勝利。

玩“彈杏核”,不論哪方的人,只要“彈”,嘴裡總哼著古老的歌謠:“一核核杏,二攔趕,三打探,四進城”。據懷安縣內老文史工作者王玉龍介紹,這個遊戲是黃帝戰蚩尤流傳下來的。其真實的原因是:

一方的人進攻,另一方趕來攔擋,把敵人打跑了,經過一番打探,原來是真的,最後進城駐紮

。王玉龍還介紹說,古時黃帝大戰蚩尤,在涿鹿廣闊的大地上展開,但戰場空前廣大,涉及張家口大部分割槽縣,懷安縣曹家溝自然村,原名叫苗女寨,是蚩尤的一個重要據點。

老文史工作者的話,更加激發了玩的興趣。其實,也不止王玉龍一面之詞,黃帝與蚩尤的故事,家鄉人四處傳頌,只是與“彈杏核”有瓜葛,還是第一次聽說。所以,“彈杏核”更玩出了文化情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