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醫學中的內風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2021-11-28由 太陽說易 發表于 林業

什麼是肝風上擾

風氣內動,即“內風”,是機體陽氣亢逆變動而形成的一種病理狀態。由於“內風”與肝臟的關係密切,所以又稱其為“肝風內動”或“肝風”。

一,《臨證指南醫案》說:“內風乃身中陽氣之變動”。故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凡由於陽熱亢盛,或陰虛不能制陽,陽升無制,亢逆而動,出現動搖,抽搐,震顫等病理反應時,則即是“風氣內動”病變的具體表現。故《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暴強直,皆屬於風。”這些症狀的產生,多與肝陽易亢易動,以及肝藏血,主筋,開竅於目等功能失調有關,所以風氣內動,其實就是肝風內動。故《素問·至真要大論》又說:“諸風掉眩,皆屬於肝”。

中醫學中的內風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肝風內動又有虛實之分,一般可見陰虛陽亢,風陽上擾,肝陽化風,熱邪熾盛,燔灼肝經,熱極而生風;陰虧或血少,筋脈失養,虛風內動等型別。

1,熱極生風

熱極生風,是指由於邪熱熾盛,煎灼津液,傷及營血,燔灼肝經,使筋脈失於濡養所致,屬肝風內動的病理變化。多由於外感溫熱病邪,熱勢熾盛煎灼津血,累及筋脈而形成,一般多見於發熱性疾病的高熱極期。臨床表現為:痙厥,抽搐,鼻翼煽動,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目睛上視,並常伴有高熱,神昏,譫語等症。熱極生風病變,在未轉入虛脫(休克或衰竭)之前,一般多屬實證。

2,肝陽化風

是指肝腎陰虧,水不涵木,浮陽不潛,陰不制陽,導致肝之陽氣升動無制,亢而化風的一種病理變化。多由於情志內傷,或操勞過度,久則耗傷肝腎之陰,以致陰虛陽亢,風氣內動所致。表現為:輕則可見筋惕肉瞤,肢體震顫,眩暈欲僕,或發作口眼歪斜,或發為半身不隨;盛則血隨氣逆而發作卒然仆倒,或為閉厥,或為脫厥。

3,陰虛風動

是指由於機體陰液枯竭,無以濡養筋脈,筋脈失養而變生內風的病理變化。此屬虛風內動。多因為熱病後期,煎灼津液,陰液虧損,或由於久病耗傷陰液所致。表現為:痙攣肉瞤,手足蠕動等動風之症,並常伴有潮熱盜汗,五心煩熱,低熱顴赤等虛熱內生之候。

中醫學中的內風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4,血虛生風

是指由於血液虛虧,導致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血虛不能榮絡,所產生的虛風內動病理變化。多由於生血不足或失血過多,或久病暗耗營血,導致肝血不足,筋脈失養,或血不榮絡則血虛生風。正如《通俗傷寒論》說:“血虛生風者,非真有風也。實因血不養筋,筋脈拘攣,伸縮不能自如,故手瘈瘲,類似風動,故名曰內虛暗風,通稱肝風。溫熱病末期多見此證者,以熱傷血液故也。”表現為:肢體肉瞤,手足拘攣,伸縮不能,伴見眩暈眼黑,唇淡面白等血虛症狀。

5,血燥生風

是指由於津枯血少。失潤化燥,肌膚失於濡養,筋脈氣血失於和調的病理變化。多由於久病傷陰耗血,或年老精虧血少,或長期營養缺乏,生血不足;或瘀血內結,新血生化障礙;或溫熱病邪,耗傷津液陰血所致。表現為:面板乾燥或肌膚甲錯,並有面板瘙癢或落皮屑等病理表現。

中醫學中的內風是什麼?你是怎樣理解的?

總之,內風為內生“五邪”之一,並非是致病的邪氣,而是在疾病過程中由於臟腑氣血陰陽的功能失調所產生的病理狀態。而外風是致病的邪氣,風邪外感所引起的營衛失和,肺氣失宣。所以說,外風和內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