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平輿縣民俗文化之鋸子

2021-11-01由 無礙君 發表于 林業

鋦子怎麼讀

平輿縣民俗文化之鋸子

鋸子

梁宏宇

鋸子是切割樹木、石頭、金屬等物體的專用工具。

鋸子由鋸身和鋸條兩大部分組成。鋸身就是安裝鋸條的依託工具,過去老式的木工鋸,鋸子一般長度在50釐米至60釐米,一個人可以操作的,往往就是一個長長的“工”字形框架,上下兩端是木把,木把是對稱一樣的,可以是直木的,或圓柱或四稜方木,也可以是“3”字形或反“3”字形或羊角形,木把的中間鑿有方形或橢圓形卯眼,用一根兩頭開榫的扁方木把二者連線;一邊是鋸條,鋸條的兩端帶有圓眼,分別與木把一端的木夾或螺絲鉚釘結合,木夾固定死或鉚釘的螺絲擰緊,鋸條才算固定好;另一邊是環形繩索,分別纏繞系在木把的另一端,當鋸條安裝好以後,可以用一根木棍或鐵棍插在繩索之間,來回翻轉,就把鋸身摽結實了。

老式的大鋸長兩米有餘,三到四米的也有,中間寬有半尺,往兩端逐漸變窄。大鋸也有小鋸一樣的構造,但拉大鋸十分累人,為了減輕負擔,鐵匠在打造大鋸時,只是在大鋸的兩端都打造一個圓筒,木匠安上尺把長的把子,就可以輕裝上陣了。新式的臺鋸、圓盤鋸和手持的電鋸柴油鋸汽油鋸,都有自己的平臺和框架作為依靠,便於人們使用操作。

鋸齒是關鍵的因素。鋸齒有大小之分,也有粗細之分,更有方向之分,無論大鋸或小鋸,只要是條鋸,以中心點為界,鋸齒分別向兩個方向傾斜,常人難以分辨,行家一眼看出。因為長期的推拉鋸木,鋸齒會磨損,變短變遲鈍,這就要使用鋼銼來銼鋸齒,銼鋸的聲音十分難聽,古人把它與驢叫聲鏘鍋聲並列為世上三種最難聽的聲音,但這不影響木匠銼鋸,因為建築和生活傢俱在等著他,一家人的生活在等著他,對他來說,銼鋸聲是最美妙的聲音。

拉鋸是繁重的體力活。古人放大樹,擷取樹骨碌,開成木板材,都要用到幾米長的大鋸。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上期,農村放樹,主要靠木匠,因為木匠既是買家又有放樹工具。放大樹時,需要在大樹根子周圍挖一圈,主要是方便拉大鋸的工人站立或股抵那兒拉鋸。放倒的樹要撂坑裡殺殺,然後撈出自然風乾,需要時再放線、拉鋸,鋸成固定尺寸的木板。

拉大鋸是木工的基礎性工作。首先用墨斗子給剝了皮的樹木放線,樹骨碌子兩頭的截面要標註好點,畫出直線,然後根據對應的兩端點,再把樹身上的直線放出,等於四面放線;拉大鋸需要搭架子,為了固定樹骨碌子,在地上挖一個二到三尺深的等粗的豎井,把畫好線的樹骨碌子一頭兒放進去,填磚頭卡死,填土埋實,才算固定好;拉鋸的兩個人,往往是徒弟,也有師傅與徒弟一起拉的,有時需要雙方都站在寬而高的板凳上,有時一個人站高處一個人站平地上,因時而變,咋快咋省力就咋拉,但前提是保證質量、不能毀了木料,否則師傅會大罵的。拉起大鋸,雙方都會脫去外衣,甚至光著膀子,常常是喘著粗氣大汗淋漓。童謠唱的“拉大鋸,敞開懷,姥娘門外搭戲臺”,就把拉大鋸的場景形象地展示出來。

現代鋸五花八門、形形色色。老式的木工鋸不用多說了,單就八九十年代流傳的帶鋸(專破樹木檁條的)、圓盤鋸(木工做活時常用的)就多種多樣,佔據市場,發揮巨大作用。後來出現的電動鏈鋸、園林摺疊鋸、各種手鋸刀鋸真正是五花八門、品種多樣,讓人目不暇接。

現代鋸已經擴大了它的使用範圍,切割石頭、磚頭、水泥預製板、過樑、牆體、混凝土預製件、硬化的道路地面,甚至大型動物屠宰場、商場超市裡,現代鋸都發揮著切割主力軍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鋸子非但沒有疏遠人類,反而更加融入人類的生活,為人類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