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2021-09-11由 愛喵喵的娛 發表于 林業

歷史上的春秋為什麼叫春秋

春秋戰國時期,即中國先秦時代的最後階段,也稱做東周時期。在此時期,“禮崩樂壞、政治動盪、文化爭鳴”是其主要時代特徵,此時期也被稱為是中華史上第一個民族大融合時期,正是有了這一時期的奠基,才終將使得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那便是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朝。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春秋戰國時期是先秦時代最為動盪的時期,因故這也就為法家的實用價值創造了時代背景,所以說是時代因素造就了法家思想“獨大春秋戰國”的局面。

法家思想是這個時期的主流思想,是因為絕大部分諸侯國都在“唯法是用”,但並不排除其他諸子百家的合法性、合理性的地位。其中,儒、道、墨三家流派在當時也佔據重要地位,除了“法家思想為春秋戰國主流”以外,儒家思想也被眾多國家所引而用之。

(1)法家誕生之先決條件

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提出:

?法家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

?法家嚴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也。

這便是法家一詞最早之來源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法家的產生,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歷史的必然,這個道理就同“春秋戰國時期法家為主流思想”是一樣的。春秋戰國時期,原本隸屬於西周的的禮樂制體系已經分離崩解。

隨之而來的就是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各領域的重大變革,以“周天子為中心”的“天下之土,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根本體系已經名存實亡,隨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變革便引發了諸子百家的相繼產生,法家就是其中之一。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2)法家被推崇的緣故

西周時期,社會的主要思想形態即“仁、義、禮、智、信、刑”,在此時期儒家的形態學說已經初具雛形,而《周禮》思想則是此時期最受推崇的治國理政之理念,這就是為什麼後世人總說孔孟之道同《周禮》思想的十分相似,

因為他們只見有共同的仁政理念。“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和孟子主張的“性善論”、“仁政理念”十分相符。

但隨著周平王東遷,西周滅亡之後。西周時期的“禮儀之邦”早已不復存在,禮樂制支離破碎,周天子形同虛設。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諸侯林立徹底打破了分封制的局面,“諸侯之間,縱橫兼併”隨之而來,依法治國、嚴峻刑法順應了時代潮流。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之間無非就是搶奪人口、霸佔土地資源,以求擴大諸侯國土面積。立足於這個目的來看,非儒即墨亦或是重道都不大符合和諸侯的要求。

我們應該這樣看待這個時期,即便各個諸侯國之間是相對獨立的個體,但是從時代觀來看,他們都是一個整體,相輔相成、相互聯絡、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說,只要一個諸侯國發動兼併戰爭,那麼必然會牽動整個時代。而法家重視中央集權、君主集權,這也就正好迎合了他們的需要。

“興功懼暴”的說法想必大家都有所知,顧名思義來看,就是指鼓勵將士士卒多立戰功,為了遏制不法之徒,以求國內安穩。而“商鞅變法”中的“戰功制”體系的確立,則是更好地為了富國強兵,提高國力,這也是法家思想的體現。

結語:

從上可知,法家的興起是同時代因素頗具聯絡的,如果春秋戰國和西周時期一樣穩定,那麼法家思想便很難被重視起來,西漢武帝以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能很好體現。

因為國家穩定了,所以帝王君主的很大精力便要放在教化民眾上了,而儒家的三綱五常、仁政理念和之後的天理倫理便十分迎合了時代潮流。

“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為何獨受青睞”?如何解讀?

現如今,身為新時代接班人的我們,也應當以重品行、重德行來要求自己,要積極地對儒家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