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國服裝的奠基之森嚴的周禮和完備的冠服制度

2021-09-06由 談文議史 發表于 林業

冠服制度以什麼為中心

中國曆代統治者都用服裝來“昭名分、辨等威”

據中國古代的傳說,在黃帝之前,人們是披獸皮、圍樹葉生活的,是中華文明之祖黃帝,發明了有袖子的上衣和兩端開衩的下裳,從此才有了衣服。

《易·繫辭下》說:“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黃帝和他的後繼者堯、舜製作衣服,不僅僅讓人們保暖或者裝飾,更是為了治國安天下。從此,中國曆朝歷代統治者都要不厭其煩地反複製訂、修改服飾制度,把服裝作為“昭名分、辨等威”“治國安邦”的途徑和手段,用穿戴裝束來規範各階層人們的思想、行為。這可能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特別中式服裝的社會倫理功能,成為中國服裝發展史的一個鮮明的特徵。

堯傳位於舜,舜傳位於禹,禹的兒子啟卻打破禪讓制度,在禹死後開創了子承父業的世襲王朝制度,建立了夏王朝,時約公元前21世紀,中國由此從原始氏族社會進入了階級對立的奴隸社會,中經商代、到西周,逐漸形成了一整套與奴隸主統治相適應的森嚴而煩瑣的禮制,而服飾文明就是禮制的重要內容。

中國服裝的奠基之森嚴的周禮和完備的冠服制度

三星堆青銅人立像

1986年在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了一個青銅人立像。據考證,可能是古屬國國王魚梟王形象,時代相當於商代晚期。他頭戴皇冠,腳踝處帶著腳鐲,身穿三件套龍紋禮服,實為後代帝王身穿龍袍的先導。這是夏商周三代,帝王用服飾來實行統一的一個明證。

嚴密的西周禮制和冠服制度

中國服裝的奠基之森嚴的周禮和完備的冠服制度

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像

西周是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周禮也最為嚴密。孔子說“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論語·為政》),“周監於二代,鬱郁乎文哉!吾從周”(《論語·八佾》)。意思是西周的禮制是借鑑夏、商二代的禮制建立、發展起來的,非常豐富、美好!孔子十分嚮往、十分擁護。孔子是中國的第一大聖人,他創立的儒家學說是歷代統治階級奉為正宗的統治思想,因為孔子的擁護和提倡,周禮影響了中國兩三千年。

《禮記·曲禮》雲:“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可見“禮”是維繫奴隸制等級觀念的規範,奴隸主階級遵照尊卑、親疏、長幼、貴賤的差別規定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用以維護和鞏固等級統治。

中國服裝的奠基之森嚴的周禮和完備的冠服制度

西周“制禮作樂”的周公旦像

冠服制度是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初創於夏朝。據傳,夏朝的第一位天子禹,以生活節儉著稱,平時不講究穿著,但在舉行祭天、祭祖等祀禮時,卻非常重視服裝,事先要做精心的安排,“致美乎黻冕”,用以表示對天地、祖先的尊崇。“黻冕”,就是帝王在祭祀典禮時應穿的禮服。到商代,服裝的等級制度有了發展,《商書》中曾寫到天下用的冕服。而到西周,經周公旦的“制禮作樂”,禮法森嚴,冠服制度就發展得更完備,從此作為“昭名分、辨等威”的統治工具,和周禮一起影響了中國兩三千年。

邯鄲成語典故文化

古代東亞的朝貢體系

中國古代的節日飲食

中國古代飲食文明的發展演變

邯鄲地方文化習俗之春節——除夕扔愁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