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10分鐘《古詩課》「58」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2021-08-29由 小木山莊的溜溜 發表于 林業

梅子開始黃的時候是什麼季節

三衢道中 【宋 曾幾】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最近正好是梅雨季節,這首詩比較應景。這首詩我小時候沒有背過,大概是因為我小時候背的是《小學生必背古詩70首》,而史傑鵬老師的女兒貓貓作為一個北京的小學生,比我們小縣城的小學生要多背5首吧。

我剛讀到這首詩的時候其實是感覺很奇怪的,因為眾所周知,梅雨季節應該是陰雨綿綿才對,怎麼會“日日晴”呢?我還懷疑過是不是曾幾寫的不是江浙一帶,而是北方。畢竟我的天津室友告訴我,她家目前天天都是大太陽,她從小就覺得“梅雨”是一個很美好的季節,聽起來很好吃。

但是我查了一下,“三衢山”是在現在的浙江省衢州市,它就是非常正常的應該有梅雨季節的地方。

等我理解了詩句的意思,我才明白我的懷疑是多麼可笑。

10分鐘《古詩課》「58」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一)詩歌品讀

既然已經說到詩句,今天就把詩歌品讀放在前面,把詩人生平介紹放到後面吧。

首句“梅子黃時日日晴”,說明時間是農曆五月,梅子成熟變黃的時候,天氣是晴天。這在梅雨季節是很難得的,因此詩人心情很好,可以去三衢山遊玩。

對第一句詩的意思和裡面包含的情感進行解讀之後,我就知道我不應該懷疑詩人寫的是北方。因為他關注的恰恰正是這罕見的梅雨季的晴天,這難得的好天氣是這首詩的源頭,是好心情的起點。

第二句“小溪泛盡卻山行”,詩人一開始在小溪上泛舟,到了小溪的盡頭,棄舟上岸,開始登山。遊玩就這樣開始了。

浙江是出了名的“七山二水一分田”,除了杭嘉湖平原比較平坦,其他地方到處是山,又因為氣候溼潤,山裡總有小溪。有山有水,人傑地靈,於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與高雅的人文積澱結合起來,成就了一個浙江。

這句詩中的“卻”,本義是退卻、回頭,引申為“再”。在古詩中經常用“再”這個意思,比如這首詩中,又比如李商隱那句“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總之是個古今異義詞。

第三句“綠陰不減來時路”,直接跳到遊玩結束之後,在返程再次經過這一片成蔭的綠樹,跟剛才來的時候感覺一模一樣,一點也沒有減少。

這句詩寫得相當巧妙。首先,詩人並沒有在遊玩的過程上著筆,而是進行了留白;其次,返程的綠樹跟剛才來的時候一樣,初看覺得很無理取鬧,既然是同一片綠樹,那當然是一樣的,但是仔細讀了就可以發現,詩人表達了他的心情跟來的時候一樣好,並沒有看膩這片風景,而是依舊興致勃勃。

那麼我們就會想象,中間遊玩的過程一定非常有意思,非常快樂,肯定是讓人意猶未盡的。這就是留白帶來的效果。

最後一句“添得黃鸝四五聲”,返程的時候,那一片綠蔭不僅跟來的時候一樣,而且還間或有幾聲黃鸝的鳴叫。這暗示了詩人在返程的時候心情比來的時候更加輕鬆悠閒。

來的時候只用眼睛看到了美景,目不暇接的,都沒顧上耳朵聽;現在回去了,不僅眼中的美景沒有遜色,而且耳朵也用起來了,聽到了悅耳的鳥鳴。

整首詩明快自然,充滿生活趣味。

10分鐘《古詩課》「58」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二)詩人生平

曾幾跟前面介紹的詩人相比,不是太出名,從他在百度百科裡短短的介紹就可以體現出來。

曾幾(jī)(1084—1166),字吉甫、志甫,自號茶山居士,諡號文清。南宋詩人。

曾幾的出身很好,父親和三個兄長都是進士。但是曾幾本人不是進士,而是靠著因公務淹死而又沒有子嗣的大哥的廕庇,被朝廷特許了官職。

但這並不意味著曾幾才學不好。他參加吏部銓選考試,在五百人中名列第一,被賜上舍出身。

這個上舍出身是王安石變法搞出來的新事物,本來是想用來替代科舉制的,結果這個選拔制度效果不理想,後來還是全面恢復了科舉制。

史傑鵬老師猜想曾幾沒有考科舉,可能就是因為在他青壯年時期,科舉制處於廢除狀態。

曾幾本人不太有名,但是他有個相當有名的學生,那就是陸游。

他的學生陸游替他作《墓誌銘》,稱他“治經學道之餘,發於文章,雅正純粹,而詩尤工。”後人將其列入江西詩派。其詩多屬抒情遣興、唱酬題贈之作,閒雅清淡。

10分鐘《古詩課》「58」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10分鐘《古詩課》「58」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