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2023-01-29由 精選熱點資訊 發表于 林業

動物檢疫分為幾種型別

要說過年哪裡最熱鬧,莫過於鄉鎮大集。

熙熙攘攘的人群、紅紅火火的春聯、熱氣騰騰的鐵鍋、此起彼伏的吆喝……在這裡,城市與鄉村相交,現代與傳統相融,熱情、鄉情、親情鼎沸成節日的熱鬧場面。

鄉鎮大集,多始於當地老鄉自發形成的農貿市場,歷史悠久。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推進和商貿流通日益發展,大集已不再是日常採買的首選之地,而是被賦予了新的內涵。趕大集,成為過年新風尚,趕的是滿滿的煙火氣,是熱鬧的年味兒,是兒時的記憶,是新年的彩頭。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當地好貨,原汁原味接地氣

每逢陽曆1、4、7開市,瀋陽市渾南區祝家大集旁停放的車輛都要排出1公里還多。許多住在城市的居民,專門驅車幾十公里,就為了大集上的“一手”好貨。

大集是離土地、離種地人最近的市場,不僅價格實惠,而且貨品新鮮、原汁原味。沾著泥的小青菜、夾著草棍的土雞蛋、大小不一的紅蘋果……除去了精美包裝與陳列燈光,當這些貨品以最質樸的方式擺放,透過撲面而來的鄉土氣息,人們彷彿還能看到它們剛剛被從枝頭摘下、被從地裡挖出時的畫面。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作為城鄉商貿流通的重要載體,大集正在成為新的消費增長點,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活品質的美好追求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鄉村的振興發展。祝家大集專門開闢出500平米的免費售賣區,供當地百姓出售自產農作物。祝家鎮農民趙鳳珍,早上5點就到大集佔了個好位置,竹筐裡賣的是自家產的蘋果、自家曬的菜乾。“人多的時候,一個集能賣一兩千塊,挨點凍、起點早算啥!”趙鳳珍自豪地說。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大集上的貨品大多是當地土特產,總是呈現出非常鮮明的地區特色。以祝家大集為例,因為當地水中含有鍶元素,凡是與水相關的食品都格外受歡迎。鍶泉豆腐坊的老闆從出攤開始就一直被人群圍攏著,50斤一板的豆腐,一上午就能賣30板。

賣貨的早起為了佔個好地兒,買貨的人起早為了趕個新鮮。大集的熱鬧,聚集的是消費市場的活力,也是人們對生活的奔頭兒。

保障安全,管理運營更規範

鄉鎮大集從自發形成延續至今,其自由交易、自主定價、經營業戶及消費者流動性強的特徵,使信用成為交易過程中最主要的約束方式。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倘若誰家的東西吃壞了人,不用一天整個大集就全知道了。資訊也會跟著趕集的人傳到其他大集,他家想要再賣東西,便十分困難了。

雖然如此,新時代對市場監督管理提出新要求,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也做出更完善的法律規定,鄉鎮大集基本都有了專門的運營管理單位。祝家大集經營管理負責人王洋介紹,為了保障大集的運營有序和食品安全,大集在規劃區域時將生食品攤位與熟食品攤位分開,鮮活畜禽、水產的區域與其他食品隔開,對進入大集的商戶要求提供相應資質許可,對自產自銷的農民建立名冊,確保姓名、身份證、農產品品種等資訊可追溯。此外,大集還要求經營直接入口食品的業戶具備衛生許可證,需要使用燃氣罐的業戶必須確保燃氣罐在有效期限並配備滅火器。抽查中,業戶一旦被發現有違規經營或破壞市場秩序等行為,就會被列入黑名單。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傳統鄉鎮大集融入現代經營管理制度,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得到大幅提升,這也是近年來大集能夠吸引越來越多城市消費者、換髮新活力的關鍵。瀋陽市沈北區蒲河大集的肉攤攤主陳浩在大集經營多年,身前的圍裙口袋中總是隨身裝著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和肉品品質檢驗合格證。陳浩說,“作為業戶,我們遵守大集的規章制度,不僅是維護個人信譽,也是維護整個大集的形象,為了長遠的發展。”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賡續傳統,文旅融合憶情懷

傳統滷水豆腐、古法純釀糧食酒、酸酸甜甜的凍梨、外酥裡糯的油炸糕……鄉鎮大集上的老味道串聯起鄉土記憶。在大連市普蘭店區安波大集上,一名回家過年的大學生感慨地說:“雖然城市商場裡能買到各種各樣的商品,但這裡有兒時媽媽領我逛大集的回憶,哪怕什麼都不買,也想來逛一逛,感受這裡的年味。”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趕集的人群中有許多年輕的面孔。他們有的是放假回家的大學生,有的是離鄉拼搏的青年,有的是小有成就的企業家。對中國人來說,不論在外面的成就有多大,過年回家都是最大的事。回到家鄉,趕一次年集,吃一口土生土長、原汁原味的本地農產品,在這一刻,遊子與這片土地重新建立了連結,沾沾鄉土氣息,回溯年少情懷,尋尋文化根脈,為來年的打拼積蓄力量。

正因如此,鄉村大集已不僅僅是一處商貿流通場所,更是一個鄉村文化地標。各地圍繞鄉鎮大集,做足文旅農商融合文章,提升大集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遼瀋觀瀾|趕大集,何以成為過年新風尚?

祝家大集遷址改造後,面積由原來的1萬多平擴大到4萬多平,設定了糧倉文化打卡區、作坊文化區等多種功能區。糧倉文化打卡區以當地糧倉為背景,在糧倉外牆繪製 80米巨幅“祝家長卷”,展現鄉村的風土人情、生活場景。作坊文化區則以“前店後廠”的模式,展現各種美食製作的傳統工藝流程,讓遊客可以現場品嚐、現場購買。

春節前夕,營口的紅旗大集特邀書法家手寫春聯福字,將濃濃的新春祝福凝聚在筆尖,營造喜慶濃厚的年味。院內擺放300口“百納缸”,匠人現場教學“醃酸菜”。更有遼南皮影、剪紙、糖畫、年畫、花餑餑、鋁編等非遺表演,為群眾提供豐富的文化年貨。

“嘭——”新一爐的爆米花出鍋了,引來趕叢集眾圍觀搶購。臨近中午,趕集的人滿載而歸,點上一份鐵鍋燉,溜上幾個玉米麵餅子,交流趕集收穫,回憶過去時光,帶火了周邊的農家樂……

傳統鄉鎮大集歷久彌新,延續了文化傳統,留下了年味裡的煙火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