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威海社群食堂怎麼建?這些“標尺”值得看一看

2023-01-10由 閃電新聞 發表于 林業

想開個社群食堂怎麼開

社群食堂的開辦引來社會各界一片叫好聲。在大家看來,這項民生工程為社群居民尤其是老年人解決了用餐的大問題。然而,社群食堂想要辦好,卻不是件容易事兒。

目前,威海市環翠區已建成3處社群食堂,今年還有7處將“上線”。在社群食堂建設道路上,如何做到既要讓社群居民得實惠,又要讓商家有利益,還要讓社群食堂長久發展、越辦越好,這需要環翠區民政局去多方考量,說到底,就是要把好社群食堂建設的“標尺”。

怎麼建設?

外出“取經”+社群調查+梳理思考

按照要求,環翠區率先開始社群食堂建設試點,第一步便是責成環翠區民政局牽頭,組織轄區5個街道相關負責人外出考察、學習,以制定切實可行的社群食堂建設實施方案。

一行人先後奔赴青島、煙臺等地考察,當地的成功經驗給他們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社群食堂要給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實惠便利,要考慮到老年人的消費特點,要吸引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還要做到收支相對平衡,“市場化運作+政府補貼”的運作模式成為他們眼中一個值得嘗試的路子。然而,想要讓社群食堂在環翠區落地,還需因地制宜。

威海社群食堂怎麼建?這些“標尺”值得看一看

考察組一行在煙臺市芝罘區翡翠社群“市民社群食堂”考察學習。

“取經”結束後,經過梳理和思考,環翠區民政局組織相關人員制定了一份調查問卷,他們想要聽聽老年人的心聲,聽聽他們期待的社群食堂是個啥樣?調查問卷對老人期待的菜品口味、價格、供餐時間等做了詳盡調查。同時,充分發揮各街道、社群的作用,進一步瞭解到老年人的真實需求。

由此,環翠區社群食堂構建的大框架出爐。

“建設社群食堂的目的是為了滿足社群居民的就餐需求,為社群居民特別是老年人提供優質、價廉、衛生、便利的餐飲服務。”環翠區民政局副局長楊玉學介紹說,建社群食堂,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確認哪些人能從中享受實惠、首批社群食堂建多少的問題。

考慮到環翠區目前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6萬餘人、70歲以上的老年人4萬餘人這個現狀,本著穩步推進、先行探索的原則,環翠區民政局首先將目標人群確定為70週歲以上的老人。考慮社群規模、屬性和老年人結構、數量等因素,確定首批建設10處社群食堂。

接下來需要確定的是社群食堂建在哪、誰來乾的問題。為此,環翠區民政局從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生活需求出發,在選址上,決定要選在老年人相對集中的安全區域內,最好為一層或低層,環境舒適、衛生整潔,配置的無障礙設施符合老年人的需要。對食堂經營者選擇上,首先對方要有實力,其次是其經營的餐飲門店或食堂正在運營,且無不良記錄。

為讓社群食堂更具辨識度、更加規範,所有社群食堂要按照區統一設計標準,統一外觀、統一名稱、統一標識、統一編號。威海市養老服務視覺標識首次啟用,這一蘊含著多重寓意的logo出現在各社群食堂的門頭上。

怎麼服務?

一切以方便老年人為主

社群食堂是重要民生工程,更是助老服務中的重要一環,關係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食堂建設及執行過程中,諸多適老化元素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及服務型政府的特質。

首先,在社群食堂地址選擇上,均為低層、一樓的臨街店鋪,以方便老年人出行。

威海社群食堂怎麼建?這些“標尺”值得看一看

老人開心的就餐。

“在前期選址過程中,不乏一些基礎設施較好、後期投入小的地方,比如有一處閒置食堂,相關設施都很完備,但是在五樓,雖然有電梯,但要考慮各種突發情況。最後,從老年人的安全和出行方面考慮,我們捨棄了。像目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三處社群食堂,在位置上都十分符合老人出行。”楊玉學介紹。同時,對社會開放的社群食堂,需設立老年人的專屬就餐區域,可以更好地保障老人的就餐安全。

適老化元素還體現在社群食堂的支付方式上。老年人忘性大,為摒棄繁瑣的支付方式,社群食堂統一配備人臉識別系統,70週歲以上的老人憑有效身份證件可到社群實名制登記,老年人“刷臉”就可享受每人每餐一次的套餐優惠及折扣。無論是在自己所在社群的社群食堂,還是在環翠區其他社群食堂,只要“刷臉”後確認為已登記在冊的70週歲以上老人,均可享受優惠。未登記的老人只要符合條件,在任意一家社群食堂進行登記後即可立即享受優惠。且7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不限制戶籍所在地,只要年齡符合,均可登記享受優惠。

在開餐時間、菜品口味、菜品分量等方面,更是充分考慮到老年人的習慣。“比如老年人飯量小,老兩口一份套餐不夠,兩份吃不完的情況下,就可以點一份套餐,再花較少的錢買點主食就夠了,這樣對他們來說更優惠。”楊玉學說,這樣的適老化的考慮既讓老年人更省錢,也讓企業發揮更大的自主性。

怎麼管理?

政府引導與食堂“自治”一個都不能少

社群食堂開張固然可喜,但如何做到善始善終,更見管理者的功夫。

“雖然社群食堂是市場化運營,但企業監管也需人性化。”楊玉學介紹,社群食堂既要考慮老年人的需求,鼓勵老人多消費,又要兼顧企業的利益和主觀能動性,鼓勵企業積極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形成良性迴圈。因此,在監管方面,政府既要起到“導航”作用,又要讓企業做到“自治”,鼓勵他們不斷嘗試經營模式。

在社群食堂的日常經營中,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問題仍由其相關領域主管部門監管,而其他問題,則由環翠區民政局藉助12349服務平臺的力量進行實時監管。

威海社群食堂怎麼建?這些“標尺”值得看一看

就辦好社群食堂徵求老人看法。

“首先我們配備了一套智慧化系統,在每家社群餐廳裝設兩個監控,可以既不打擾食堂正常執行,又可以進行實時監控。12349服務平臺的團隊力量可以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對社群食堂的運營情況、衛生情況等進行及時監管,並反饋給街道、社群以及民政部門。”楊玉學介紹,同時,12349服務平臺還可以幫助統計就餐人數,以此作為企業考核和後期政府補貼的憑證。

“社群食堂便民、惠民的定位,與商家贏利並不衝突。”楊玉學表示,社群食堂突出公益屬性,兼顧微利,政府可適當給予資金和政策支援,如免費提供場地、發放運營補貼等,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找準惠民與商家盈利的結合點,讓社群食堂能夠長期經營下去。這就更需要企業發揮“自治”作用。

為最大化鼓勵企業的積極性,對食堂的考核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工作思路:前來就餐的人越多,食堂獲得的補貼越多,促使食堂提升服務質量以及服務積極性;對社群食堂實施季度考核,不同季度考核的結果不同,社群食堂所獲得的補貼不一樣,這促使社群食堂根據考核結果適時調整經營策略,使其經營起來更有積極性;考慮到週末及節假日來社群食堂就餐老人較少,不將其列入考核範圍。

“社群食堂在為老年人提供基礎的助餐功能之外,還可以賦予其更多功能,增加社群食堂與老年人之間的粘性。”楊玉學介紹,未來,希望社群食堂發揮“自治”作用,衍生出更多的功能,既解決老人的用餐問題,也能成為他們重要的社交載體,為老年人提供聊天、娛樂的休閒空間。(來源:Hi威海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