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水滸傳》:談高俅發跡後為什麼和故交劃清界限

2023-01-07由 茅塞盾開 發表于 林業

梁山好漢臉上紅色胎記的是誰

不久前,一位老師邀請我解析一下《水滸傳》中的一個片段:高俅發跡後,為什麼會將昔日裡和他混跡在一起的狐朋狗友統統暴打一頓,從此和他們斷絕來往。

關於我國的古典名著《水滸傳》,我只是很早之前看過央視版電視劇,隨後又粗略把原著看了一遍,對這部著作的很多細節瞭解並不多。

《水滸傳》:談高俅發跡後為什麼和故交劃清界限

在得到這位老師的邀請後,我從原著中著手,看了一下有關高俅發跡的那些片段。

在原著《水滸傳》中,作者只是介紹了所謂的高俅發跡的過程,但是並未提及高俅在結識端王也就是後來的徽宗皇帝后,隨即報復他那幫狐朋狗友的情節,這個情節是央視版《水滸傳》在拍攝過程中新增進來的。

關於這位老師提到的這個話題,我覺得不妨從“高俅發跡”本身進行一番探討,然後再探討央視版電視劇增加這些情節,是否有必要。

如果結合《水滸傳》原著,我們不難發現,我們輕描淡寫所說的“高俅發跡”四個字,對於高俅本人來說,卻是一部非常苦逼和曲折的人生歷程。

如果用一句頗有人情味的話來講,在高俅沒有發跡之前,他可以說是嚐盡了人間冷暖,絕不是類似“一夜暴富”的那種爽文套路。

原著中,在開始介紹高俅這個人物的時候,作者先行把他的人設定義得非常清楚:

“一個浮浪破落戶子弟”。

“這人吹彈歌舞,刺槍使棒,相撲頑耍,頗能詩書詞賦;若論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從這簡短的幾句話,我們大致可以對高俅這個人物進行一個畫像描述:

1、能夠學會那麼多花樣本領,說明高俅是個極為聰明、智商相當線上的人;

2、品行不端,說白了,就是小人一枚。

3、因為家道破落,所以高俅在人生起步之初,是擠不進中上層圈子,只能混跡於街頭巷尾。

4、雖然作者並沒有明說,但是我們可以想象出,高俅這類人絕不是那種安於現狀的本分人,他一定會尋找一切向上攀爬的機會,但也絕不會走“勤勞致富”的路線,和那位揚言“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小偷周某一樣。

這正是決定高俅最後“發跡”的關鍵因素。

《水滸傳》:談高俅發跡後為什麼和故交劃清界限

接下來,高俅的人生經歷的確是變幻莫測。

他剛出道,還在東京街頭當小馬仔的時候,先是幫襯著某“怨種”富二代大把揮霍錢,結果被其“生鐵”老爹王員外起訴到衙門,最後被判“四十脊杖”,並被趕出了東京。

“生鐵”在原著中的意思,有人理解為是“一毛不拔”的意思。

因為心疼錢,這個摳門的富人,把兒子的這個狐朋狗友送上法庭。

這個細節算是高俅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它令高俅第一次意識到了“階層”和“圈子”的概念。

王員外為什麼會對高俅“生鐵”,會不顧及兒子的情面將高俅起訴到法院,僅僅是心疼錢嗎?

所謂吝嗇的人,之所以不願意在你身上耗費錢財,是因為你對他的價值還沒有達到出錢的地步,或者說他認為你給他創造的價值,匹配不上那些錢財。

所以,王員外起訴高俅,是因為他從內心裡鄙視高俅的出身,認為其沒有一點利用價值,和他不是一路人。

如果是一個心智正常的人,或許經此事件後,會激發起向上奮進的意識,然後一步一個腳印去奮鬥努力,改變命運。但是對於高俅這類品行不端的人來說,一旦當他們產生了“階層”、“圈子”的概念後,接下來他們所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甚至不顧吃相,讓自己進入到更高的圈層,然後享受被人仰視的虛榮。

因為不能在東京繼續生活,高俅便跑到淮西臨淮州投奔一個開賭坊的閒漢柳大郎。以高俅的秉性,自然是和這個柳大郎臭味相投,所以他才會在這裡一住三年,雖然談不上“錦衣玉食”,但是小日子一定過得非常滋潤。

如果高俅就在柳大郎這裡安度下半身,那就不會有後面的故事情節。

正如我前文所說,高俅的骨子裡有一種不安於現狀的基因,所以在聽聞哲宗皇帝大赦天下,可以減免他之前的罪行後,高俅果斷告別了臨淮州這個溫暖之鄉,回到了他所向往的東京。

回到東京,意味著那裡有著更多的機會和資源,這是小地方臨淮州比不了的,就好像今天很多年輕人嚮往北上廣大城市一樣。

在高俅重返東京過程中,還有一個細節我們需要注意一下:柳大郎“寫了一封書札”,推薦高俅去京城一個開藥鋪的親戚董將士處容身,並還資助了高俅盤纏。

從三年前揮霍別人的錢當了被告,到如今能夠讓一個開賭坊的閒漢寫信推薦其去投奔自己的親戚,並且資助路費,可見高俅在這三年中,發生了很大轉變,學會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

當然了,這並不是意味著高俅人品變好了,只不過是在柳大郎那邊多年寄人籬下的生活,對高俅進行了初步的社會歷練,讓他學會了如何在社會上生存,學會如何去察言觀色、巴結討好能夠對他有幫助的人。

接下來,擅長踢球的高俅,開啟了自己被當做球“踢來踢去”的生涯。

《水滸傳》:談高俅發跡後為什麼和故交劃清界限

首先,這個董將士固然知道高俅昔日的品行,不想收留高俅,居然將高俅“長傳直塞”給了小蘇學士。

小蘇學士究竟是誰呢?很多讀者都認為他是蘇轍,央視版《水滸傳》更是將他設定為大文豪蘇東坡。我們姑且按央視版《水滸傳》的設定來探討。

於是,整部《水滸傳》中,頗為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上演了:藥行老闆董將士居然將潑皮高俅,推薦到了大名鼎鼎的文豪蘇東坡門下。

這個董將士究竟欠了柳大郎多少人情,同時又收割了蘇東坡多少人情,我們固然無法得知,只能感慨社會學的複雜和深奧。

在被董將士這般安排後,書中對高俅的描述是兩個字:“大喜!”

我想,高俅的這個“喜”應該是發自肺腑的。

因為寄身在醫藥行業做一個安分守己的打工仔,想來不是高俅的人生目標,能夠離開這裡,跳到另一個平臺何嘗不是他的心願。

不過,我認為,這個“喜”字同時還有另一層含義,那就是高俅自感命運無法被自己掌握、任人擺佈的“強顏歡笑”。

過往的經歷早已經令他練就強大的內心,哪怕再憋屈,高俅也會笑臉對人,他學會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到小蘇學士這裡後,高俅屁股還沒坐熱,就再次被小蘇學士“大力抽射”到了小王都太尉那裡。

小蘇學士的這個“傳球”,堪稱是“一腳妙傳”。

深諳官場風雲的小蘇學士,知道小王都太尉是個不務正業的人,最待見高俅這號人物。所以,把高俅送到小王都太尉這裡,對於高俅來說算得上是高攀,也給足了董將士面子,同時也送給小王都太尉一個令他滿意的人,可謂是一石三鳥。

難怪蘇東坡能當大文豪。

高俅來到小王都太尉這裡後,很快便融入了這個新環境。

原著中是這樣描述的:

“出入如同家人一般”。

有過豐富生活閱歷的人,恐怕最能真正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能夠做到這一步的背後,是因為此時的高俅,不再是當年流落在東京街頭的小混混,而是進階成為了一個智商、情商、語商、心商都線上的人,尤其是當其沿著柳大郎—董將士—小蘇學士—小王都太尉一路走下來之後,他的心智、他的見識、他的忍耐力、他的眼光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所以,他才能在小王都太尉身邊混得風生水起。

或許在高俅的內心中,進入小王都太尉的圈子,已經是令他高不可攀的人生終點。

然而,命運之神卻安排小王都太尉對高俅完成了最為關鍵的一次“助攻”:透過小王都太尉,高俅結識了彼時還是端王的趙佶,後者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了宋徽宗皇帝。

高俅之所以能夠入得端王的法眼,靠的是一身精湛的球技——端王就好這口。

於是喜好踢球的高俅,在被眾人當球踢來踢去之後,“滾落”到了端王身邊,憑藉精湛的球技,入得了端王的法眼,完成了人生的最終逆襲。

高俅這充滿逆襲、跌宕的人生,堪稱是“球”一樣的人生。

玩笑歸玩笑。

在剖析完高俅的“發跡”之路後,我們可以看得出,高俅的發跡背後,絕不是簡單的角色轉換,而是從各方面都發生了脫胎換骨的改變。

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高俅最初“

仁義禮智,信行忠良,卻是不會

”的人格設定,使得他在這不同平常的轉變過程中,只會朝著更加奸詐、更加狠辣、更加有城府和心機、更加冷漠的方向轉變。

因為做不到這些的話,破落戶出身的他是無法在更高階層的圈子內立足,很快就得領盒飯。

寫到最後,咱們再來剖析一下央視版《水滸傳》中,增加高俅暴打昔日狐朋狗友的情節,是何用意。

我們知道,此時的高俅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混混,而高俅在歷經過往的苦逼歲月中,之所以一直被人看不起、被人擺佈,在他看來皆是源自於自己的混混身份,這個身份至今令他鄙夷、厭惡。所以此時的他對昔日的狐朋狗友是深惡痛絕,暴打他們一方面是想和這夥人徹底斷絕關係,因為自己已經進入了更高階層,不想再和這夥人有任何關聯。另一方面,高俅此舉何嘗不是有報復自己過往苦逼歲月的意思。

就好像某網路段子所說的那樣:

有些窮人翻了身,就變本加厲的使喚人。

《水滸傳》:談高俅發跡後為什麼和故交劃清界限

高俅畢竟不是劉邦,不是朱元璋,後者尚且懂得“苟富貴,勿相忘”的樸實準則,而他僅僅只是一個貪得無厭的蟊賊而已。

高俅安排人暴打自己的這夥狐朋狗友,僅僅只是其“黑化”的初始階段,和他最後陷害忠良、坑害梁山好漢,甚至禍國殃民,導致大宋江山步步走入險境相比,真的不算什麼。

所以,個人認為,央視版《水滸傳》增加高俅的這個戲份,算得上是點睛之筆。

各位看官,意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