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2023-01-06由 娟心理 發表于 林業

蜻蜓點水屬於生命現象嗎

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有三部分組成,分別是本我、自我和超我。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三者好比一駕正在趕路的馬車,掌握韁繩的是媳婦,坐車的是婆婆。

本我就是那匹拉車的馬,任性、自我,不管不顧,像個孩子,為了達成目的,怎麼開心怎麼來,遵循著快樂的原則。

超我就是坐車的婆婆,提醒駕車的媳婦掌握好方向並約束好馬匹,以妨被拉進溝渠。

它遵循著道德的原則,必須在法律法規倫理規範允許的範圍內行事,比較生硬,沒有溫度。

自我就是駕車趕路的小媳婦,協調著馬匹和婆婆之間的矛盾,透過不斷地調整來滿足兩者的需求。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如同一位智者,活在當下,連結他人與世界。

在協調過程中,它充分發揮自我的聰明才智,不斷最佳化應對模式來解決內心需求與客觀環境之間的衝突。

自我是本我和超我之間的協調者,需要足夠的智慧、通透與善解人意。

然而,現實中的自我並非萬能,當本我與超我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時,人就會出現焦慮、恐懼、憤怒、強迫或抑鬱等負性的情緒狀態。

然而,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講,人有求生存和安全的本能。

所以,當自我感覺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脅時,它就會立刻啟動潛在的防禦機制來保護機體的安全。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自我防禦機制就是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式。

自我防禦機制是由心理

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

它是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的,具有自欺性質,是一種潛意識層面的自衛。

同時,自我防禦機制具有偽裝或歪曲事實的特點,其作用在於保護自我,不至於因焦慮而導致疾病的產生。

心理學上,防禦機制按其性質可分為:逃避性防禦機制、自騙型防禦機制、替代型防禦機制、攻擊性防禦機制和建設性防禦機制。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不同的防禦機制對應著不同的心理成熟狀態。

當一個人面臨困難、挫折和痛苦時,常常選擇壓抑、否定或退行,實則都是在自動執行逃避型的防禦機制。

壓抑其實就是人格中本我的慾望衝動與超我的道德標準有了嚴重的衝突,無法被現實情景接受。

於是,自我就把意識中對立的或不被接受的衝動、慾望、想法、情感或痛苦經歷,自動地壓制到潛意識中去。

所以,個體對被壓制的內容很難覺察或回憶,其實就是一種不自覺的選擇性遺忘。

面對現狀,當我們選擇否定時,實則就是拒絕承認或接受不愉快的現實,抑或對某種痛苦的現實無意識地加以否定。

而退行,就是自我的態度和行為模式直接退回到兒童狀態,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相稱的幼稚行為反應。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比如:夫妻之間一旦吵架,妻子就習慣性地往孃家跑,並向家人各種哭訴,就是典型的退行行為。

自騙型的防禦機制,顧名思義,就是透過自我意識層面的欺騙達到心理上的平和狀態,也是一種消極的行為反應。

其中反向作用、合理化、理想化、抵消、歪曲甚至分裂等,都是常用的防禦方法。

攻擊性的防禦機制多會採用轉移、投射和內攝等。

它是將對某個物件的情感、慾望或態度轉移到另一個較為安全的物件上,後者直接成為前者的替代物。

比如:以己度人,將心比心就是投射的防禦機制在執行。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代償性的防禦機制是用另外一種事物代替自己的缺陷,以減輕缺陷的痛苦,有時現實實體無法滿足,替代物就可以是一種幻想。

所以,這類防禦機制就包括了兩種型別:幻想型和補償型。

一般而言,凡性情孤僻、有退卻傾向、且不善自我表達的人,容易透過幻想來解除自己的焦慮和痛苦。

身殘志堅就是正向的補償機制案例。

建設性防禦機制是所有機制中最成熟最向好的補償方式,最具有建設性。

認同、幽默和昇華就是其日常的表現形式。

瓊瑤阿姨當年對自己的高中老師產生”愛意“,奈於世俗所限,被迫把那份深情潛藏心底。

為了讓自己的那份情感得以流動,她直接把對老師的愛轉化成創作熱情,以致成就了一代“愛情教母”。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

這就是昇華的最佳運用模式。

無論過分單一地使用哪種防禦機制都是不健康的表現,根據不同場景選擇合適的防禦機制,才是身心健康的標誌。

從以上不同形式的防禦機制,不難看出,當不同的防禦機制在自動執行時,都會有不同的行為模式表達。

而行為的疊加就是性格,所以當你使用不同的防禦機制時,你的行為模式也就被同頻展現。

這時性格的樣貌也就被妥妥地展露。

心理學:你的心理防禦機制直接暴露你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