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讓市民盡享“一城山色”

2023-01-03由 日照新聞網 發表于 林業

樹蠍子怎麼治理

讓市民盡享“一城山色”

□記者 劉飛躍 報道 深秋時節,濟南周邊的山體層林盡染,市民不出遠門就能欣賞漫山紅葉。濟南蠍子山從高空俯瞰,以山脊為界,南側的黃櫨樹火紅一片,北側的松樹終年常綠,再現“半山青翠半山紅”景觀。

□ 本報記者 孫業文

泉城濟南素有“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經調查摸底,全市共有872座山體,保護和利用好這些山體,對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強省會有重要意義。

近日,濟南市十八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圍繞山體保護工作規劃、山體保護辦法實施、山體公園建設管理、破損山體修復治理等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對濟南山體保護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助力濟南生態保護工作持續向好,讓泉城市民盡享“一城山色”。

修復“城市傷疤”

山體保護,立法為先。早在2018年,濟南市人大常委會充分發揮立法和監督職能,出臺了《濟南市山體保護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當年就開展了執法檢查。《辦法》實施以來,經各部門努力,濟南的山越來越青、越來越美。

但是,濟南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在實地走訪調研中發現,目前仍存在個別區域山體保護控制線未劃定完畢、夜間盜採山石等問題,亟待解決。

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牛長春表示,按照“應保盡保”的原則,預計2023年將《辦法》規定的6類山體保護控制線全部劃定完畢,加強源頭管控,加強聯合執法,嚴厲打擊破壞山體、盜採山石行為。

近十年來,濟南修復治理了一大批破損山體,但因歷史原因,目前遺留的廢棄礦山存量多、分佈廣,存在一定環境汙染和安全隱患,成為一道道“城市傷疤”。

牛長春表示,經核實,目前全市仍有未治理歷史遺留礦山圖斑925處面積約2008公頃。下一步,將對925處圖斑逐個進行梳理,確定治理模式、投資規模、治理主體、完成時間等,採取多樣化的治理模式和投資模式,確保治理工作順利實施。

堅持宜綠則綠

濟南除了是“千泉之城”外,還是“千園之城”。近年來,濟南市陸續建成開放了一批山體公園,為泉城百姓打造了一批親近自然、舒緩身心的高品質綠色生態空間。但有市民反映,有的山體公園維護管理還不夠及時、配套設施還不夠完善,還有群眾擔心建設施工對山體生態環境的影響。

濟南市園林和林業綠化局局長王國富表示,下一步將聚焦市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不斷完善山體公園養護管理標準,根據園區規模、遊人容量,合理增設座凳、垃圾箱、公廁、健身器材、標識系統等配套服務設施,不斷提升市民群眾遊園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同時,在山體公園建設施工中,堅持保護為先的原則,因地制宜、隨坡就勢,對好的地形地貌進行必要保護。

如何讓“青山入城,城中有山能見山”?針對這個問題,牛長春表示,未來將科學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合理避讓山體保護紅線,把山體保護線範圍內作為禁止建設區嚴格管控,嚴禁除按相關法定程式批准的生態修復、環境保護、植樹綠化等公益活動或設施建設以外的其他商業開發建設行為。

森林植被作為山體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對於汙染防治、泉水保護和“雙碳”工作,都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我們持續加強山體綠化和生態修復,堅持宜綠則綠、宜荒則荒,科學實施荒山綠化、低效林改造、森林撫育、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王國富說。

講好山水故事

山體不僅是濟南風貌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如何進一步做好“山”的文章,發揮好文化和旅遊資源優勢?

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局長郅良表示,堅持融合化發展,深入挖掘名山名泉、名人碑刻、傳統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加強人文創意,保護傳承載體,講好濟南山水故事。“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踐行‘兩山’理論,堅持保護優先、合理開發,推進山嶽旅遊生態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為新時代現代化強省會建設貢獻文旅擔當。”

濟南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韓金峰稱,這次專題詢問,是市人大常委會推動“綠色低碳、生態宜居”現代化強省會建設的重要舉措。“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為民造福作為開展山體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突出問題。”

韓金峰表示,濟南人大將依法履行人大監督職能,持續推進山體保護有關法律法規全面有效實施,推動解決山體保護方面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強化山體保護生態優先、永續利用,讓更多的破損山體“蝶變”換新顏,讓綠色成為泉城濟南的鮮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