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2023-01-03由 i原酒 發表于 林業

酒是用酵母菌發酵的嗎

中國酒文化幾乎可以貫穿整個文明史,而古人的海量更是讓我們印象深刻。

西漢名臣於定國能“食酒至數石不亂”(一石約等於27斤);

北宋宰相張齊賢,一次宴會上一個人就喝了一大缸酒;

宋代名士石延年與朋友對飲,飲至半夜,酒罈子快見底又沒地方買酒,乾脆將殘酒兌上醋接著喝,一直喝到天矇矇亮,醋罈子見底才結束。

……

這些史實無一不體現了豪飲的古人作為“酒場高手”的日常,但是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其實不然,古人酒量真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高。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在我國幾千年的古代釀酒史中,發酵酒佔據了大部分篇章。而釀酒選擇的穀物不同,酒精度數也不一樣,

但發酵酒的酒精度數通常都在10°以下。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古人曾想用酒代水二次釀酒以提高酒精濃度,但最後在釀酒過程中發現無法實現。

發酵酒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酒精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物,對酵母菌的發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當酒精成分達到10%左右時,酵母菌就停止繁殖,

發酵過程也就隨之放慢。即使是耐酒精能力很強的酵母菌,耐酒精度也不會超過18%,

因為發酵酒在釀造過程中,一旦酒精度數超過10度就會停止發酵。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從商周到唐宋,千百年間釀酒技術不斷提升,酒的品質逐漸變好、種類不斷增加。

唐代,酒類以綠色的米酒為主,如白居易詩中的

“綠蟻新醅酒”。

到了北宋時期,酒便如同范仲淹詩中的“濁酒一杯家萬里”,酒的種類已經可以分為黃酒、果酒、配製酒、白酒等類別,但都是“濁酒”,即便是白酒也並非是後期的蒸餾酒,酒精度數十分有限。

因此唐宋之前喝的都是發酵酒,有點類似今天的低度數米酒或者是啤酒,

對於古人來說,10度酒算得上是高度酒。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酒中八仙

元代之後,蒸餾酒開始普及,蒸餾白酒的“大麴”也廣泛應用。

“大麴”不僅製作工序複雜,還需在55度高溫下發酵而成,這樣培養出的“大麴”再透過“蒸令器上,用器承滴露”的蒸餾技術,便能得到馥郁濃香的高度數白酒。

透過蒸餾而成的白酒,才能真正考驗飲酒者的酒量。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雖然中國酒歷史以發酵酒為主,但

後來者居上的蒸餾白酒

憑藉著品質更佳、度數更高、酒香更濃

成為了古代人酒桌上的大愛

。同時蒸餾酒的出現及酒精度數的提高,讓古人也不再像前人那般豪飲數石,而變成了對杯淺酌慢飲。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如果真的深究古人的酒量,那麼按照酒精度數大約換算一下,古代五斤黃酒相當於現代的一斤左右的白酒,度數還不能太高。

古人千杯不醉的酒量換到現在來看可能要大打折扣,不過在翻閱相關古人飲酒史實時,吸引我們的不僅是在當時的“千杯海量”,還有他們酣暢淋漓飲酒時的灑脫與不羈。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以酒代情,表萬千情愫。

(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古人真的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嗎?

幾千年白酒文化的積澱延續

幾百年古窖池群的傳承保護

幾十代釀酒匠人的薪火相傳

...

日日夜夜 傾盡心力

釀一罈珍、稀、純、真的金種子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