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2023-01-01由 夢蕊讀書 發表于 林業

徐志摩是基督徒嗎

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

我為什麼會得這種病?我的丈夫(或妻子)為什麼會出軌?我為什麼會失業?我咋這麼倒黴呢?整天問這為什麼、那為什麼,活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見人就扒開自己的傷口給別人看,等別人走後又痛苦地舔舐著自己的傷口。

她們思考問題時,總是站在受害者角度,認為自己無法擺脫逆境和他人的欺凌。他們被困在過去的痛苦中,總是思想自己過去的失敗和損失,只想自己不能做什麼和沒有什麼。整天在努力地尋找著理由來稀釋

自己的痛苦。

他們選擇當受害者的原因,

是這種身份可以不作為,在他們的潛意識中,會使他們覺得這樣更安全。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但事實是,你要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

即使現在的局面不是你造成的,也不是你選擇的,你都應該脫離這種心智的僵化狀態,得到心靈的自由。應該像倖存者心態的人那樣去選擇、去努力、去付代價。在困境中,

你不是要問為什麼,而是應該問自己,怎樣才能脫離目前的痛苦。

人生中苦難在所難免,但是選擇受害者心態還是倖存者心態,由我們自己決定。

那麼,如何擺脫受害者心態呢?

首先,

要停止對抗,尋求努力的方向

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要停止牴觸,以平和的心態,用更多的精力和想象力,去搞清楚,

你現在真正的狀況,去思想你的需要和願望是什麼,弄明白你努力的方向。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艾麗有兩個孩子,她認為自己的婚姻很幸福。可突然有一天,她發現她的丈夫有外遇了,這使她不知所措。可就在這時,她又被查出患了ru腺癌,她經過八個月的治療她完全康復了。

這時,她的丈夫提出和她離婚,艾麗開始不停地擔心,自己和孩子們今後的生活怎麼辦?一個人怎麼面對孤獨?她陷入深深地恐懼、迷茫,絕望,憤怒之中。其實,愛麗完全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緒,只要她想控制的話。

當你落入悲傷痛苦時,你要捫心自問:你所思所想所做的一切,是帶給你力量?還是消耗你力量?如果它只能消耗你,你為什麼要那麼做呢?

其次,學會面對孤獨。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孤獨讓人恐懼,但你如果愛自己,就要學會享受孤獨。因為你始終擁有的就是你自己。你孤獨的出生,又將孤獨的離開這個世界。

可艾麗從未學會享受孤獨,也沒有學會認同自己和愛自己。艾

麗的姑姑看到艾莉可憐的光景

,鼓勵她要學會

剛強,

學會

自己承擔責任,相信自己有潛力、

有能力面對生活,使

苦難成為自己

成長的助力。

艾麗的姑

姑是南京市六合區祥盛濾料廠的技

術人員,她們廠是專營雨花石系列產品的綜合性工廠。為園林、建材、鑄造、精密造型、磨料、拋光、陶瓷、高壓電瓷、造紙、單晶矽、化工、國防工業等行業提供優質輔料,為自來水廠、普通水廠和汙水處理廠提供濾料的。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不要把自己當成受害者,而

陷在困

境中無所作為。過去的經歷不能決定你是誰,只能說明你有過怎樣的經歷。在惡劣的環境中,你需要轉變心態,把自己當成是倖存者。激發自己內心的愛和能力,把不幸的遭遇當做成長的源泉,讓自己進入生活的其他部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張幼儀和詩人徐志摩的婚姻,是由

父母包辦的,當她

有了第二個孩子時,還沒等孩子出生,徐志摩就離開了她。

孤獨的張幼儀在德國等待孩子出生,她生完孩子以後,一邊撫養孩子,一邊進修學習。

《越過內心那座山》:擺脫受害者心態,做生活的強者

張幼儀學成回國,在東吳大學教德文,後在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擔任副總裁,又擔任了雲裳服裝公司的總經理。後來因飛機失事徐志摩亡故,張幼儀幫他照顧父母,整理文集,資助她的遺孀陸小曼。

回首往事張幼儀說:“去德國之前我凡事都怕,怕離婚怕父母失望,怕公婆不滿,怕人言可畏……去德國之後,我一無所怕。”一無所懼的張幼儀觸底反彈,成為民國年間少有的女性商業領袖。

走出受害者心態型牢籠的關鍵是

你要活在當下,把每一次危機都當成是轉機;把受害者心態轉變為倖存者心態;給自己一個願景,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想要創造什麼,隨時提醒自己朝著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