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女生翼裝飛行意外身亡引熱議 極限運動背後的致命風險

2023-01-01由 環球網 發表于 林業

水上作業需要什麼資質

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95後女生翼裝飛行意外身亡引發熱議

全球極限運動 玩的絕不是心跳

◎武冰聰

源起於西方的極限運動究竟是有錢人的遊戲,還是在規則和經驗之下展現對生命價值的追尋,也許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高山滑雪、跳傘、翼裝飛行、巖洞潛水、徒手攀巖,這些聽起來酷炫又熱血的專案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極限運動,它們大多從歐洲興起,數百年間引來無數勇士發起向極限的挑戰。有的運動家明知風險,但不願放棄心中所愛;也有的登山“老鳥”把每次攀登都當做人生的“悟道”,理性應對風險使他們成為倖存者。然而,美國攀巖選手被迫截肢、28歲女生跳傘撞上卡車、法國滑雪運動員在訓練中身亡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提醒人們不要忽視極限運動背後的致命風險。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想體驗一把刺激的普通人,都要恪守極限運動的安全規範,認真做好行前準備。

同時,極限運動不等於極限耍酷,爬上高樓拍照的極限自拍和在樓頂騰空跳躍的高空跑酷,就曾在俄羅斯上演悲劇,奪去花季少年的生命。任何炫耀式、跟風式、逞強式的運動行為,不僅是對自身生命的不負責,更違背了極限運動的初衷。

速度與激情背後的致命風險

極限運動從興起到蔚然成風,經歷了漫長的年代。在北極圈生活的挪威人最先開始享受高山滑雪的樂趣——相傳早在公元前3000年,當地人就已經利用滑雪技術在山林中打獵了。之後這項充斥著速度與激情的運動風靡北歐、俄羅斯乃至美國,直至1936年才在德國成為冬奧會比賽專案之一。

現代高山滑雪的比賽細分成曲道賽、大曲道、超級大曲道、落山賽以及混合式滑雪賽等多個小項,以落山賽為例,男子運動員途經的賽道,起終點海拔落差800-1000米,還要不斷穿越密集分佈的旗門,其中的難度與挑戰不言而喻。

《紐約時報》就曾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期間,針對這項充滿挑戰的運動發表專欄文章,向讀者介紹“下坡中的死亡與危險”。作者用法國滑雪運動員戴維·泊松在加拿大訓練時不幸身亡的案例,與讀者進行高山滑雪的風險探討。時年35歲的泊松早已是沙場老手,曾獲得世錦賽銅牌,當時他正在阿爾伯塔省的度假勝地進行世界盃賽前的密集訓練。一次滑行中,他意外地撞上了一棵樹,接著又衝破兩層安全網,在現場不幸身亡。

國際滑雪聯合會在慰問書中稱,泊松自2004年亮相以來就成績斐然。相繼表示哀悼的還有許多滑雪界前輩,前法國高山滑雪運動員盧克·阿爾潘德接受媒體採訪時悲傷地表示,完全消除滑雪下坡時的風險是不可能的。

“平時,我們通常不會談論這種危險,”參加平昌冬奧會的美國運動員布萊斯·本內特說,“因為它無濟於事,如果您過多地談論風險,它將更可能變成現實。”加拿大運動員馬努埃爾·帕拉迪思則在一次奧運備戰訓練後坦言:“在戴維死後的頭幾次訓練中,我承認這個事故確實動搖了我的信心。”

跳傘同樣興起於歐洲,早在1797年10月法國青年安德烈·雅克·迦納林就已經藉助熱氣球升至1000米的高空,在巴黎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的首次跳傘。到了1951年8月,跳傘成為風靡世界的比賽運動,首次錦標賽在南斯拉夫舉辦。跳傘可以分為低空跳傘、特技跳傘和水上跳傘幾種型別,危險指數相當高。

關於跳傘事故的新聞報道也層出不窮,《華盛頓郵報》就介紹了發生在2019年9月的一起跳傘命案:七名跳傘者從飛機上跳下來,開始向北加州的地面降落,當時一陣大風破壞了一名28歲女子對降落傘的控制。有目擊者說,當風將跳傘者從Skydive Lodi降落傘中心的安全著陸區帶走時,她一直在掙扎。最終在加利福尼亞州的99號高速公路上,女子與一輛駛來的大卡車相撞,當場殞命。

倖存者心聲:瞭解風險,但仍要勇往直前

高海拔登山、巖洞潛水、高空跳傘、高空彈跳、徒手攀巖,每一樣聽起來都足夠讓人膽戰心驚,但一群天生富有冒險精神的運動家們,還是不斷向危險發起挑戰,留下一段段傳奇。

葛瑞·查爾德在《攀登》雜誌上撰文,介紹了高海拔登山挑戰者道格·史考特的故事,並稱他為極限運動中偉大的倖存者。作者和史考特一起攀登印度喜馬拉雅山區的Shivling峰,爬到第12天時,天氣惡化、彈盡糧絕,兩人只能瑟縮在兩萬英尺高的巖縫裡,那裡不僅能遮蔽強風,也可以擋住上面攀登者踢落的冰塊。

早在1975年,史考特就已經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他喜愛組成小隊,輕便快捷地攀登高山,依靠隊員們的本能、體能與毅力取勝。查爾德說,史考特人生中經歷了25次以上的遠征,這個英國人不僅是當代最活躍的登山者之一,也是他那個時代少數的登山倖存者,畢竟許多同一時代的人早已葬身高山。

兩人一起攀登Shivling峰時,作者被飢寒折磨得嘀嘀咕咕,而史考特卻安慰他“不經空腹,無從悟道”,並帶領作者蹂身而上繼續向前。但是,在真正的危險到來時,史考特也不會盲目地挑戰極限,而是懂得適時收手。“如果登山者唯一的目標只有登頂的話,他可能會喪失直覺,那就很容易讓自己無法回頭。”史考特與查爾德分享自己悟出的道:要學會調動體內理性的陰性特質,在面對危險時,與好勝的陽性特質作鬥爭。查爾德覺得,淡定心態與求生的本能,是史考特這位“地獄來的天使”能活下來最有力的武器。

比起登雪山,攀巖也是對體能挑戰極大的高風險運動,有網友專門梳理出了幾十年來驚悚的攀巖倖存者故事。艾倫·拉爾斯頓的經歷是圈內奇談,還被拍成電影《127小時》併入圍奧斯卡影展。事情發生在2003年4月26日,拉爾斯頓在猶他州的一個峽谷中完成自己的攀巖挑戰,忽然間一枚800磅(約360公斤)的巨石滾落並壓碎他的右手,他被困住了。他試圖移動繩索、用鈍器鑿開岩石,所有自救手段都以失敗告終。到了第四天,他仍被困在峽谷裡,並且彈盡糧絕。幾經糾結,他最終選擇為自己截肢以挽救生命。後來這段經歷被他寫成自傳,他說:“我很高興可以採取行動並活下來,這是我面對痛苦時的處理方式,我能倖存是源於家人和朋友的愛。”

挪威運動員阿克塞爾·隆德·斯文達爾是高山滑雪名宿,追溯其個人職業生涯,用倖存者來形容他並不過分。斯文達爾曾在奧運會和世錦賽上獲得六枚金牌,但他也在2007年時因為從賽道下坡時翻筋斗受了重傷。然而,退役後接受採訪時他仍表示,“我們瞭解風險,而且一直就瞭解,但我們會把這種瞭解收起來,因為我們必須繼續做鍾情的事情。”

極限運動≠極限耍酷

極限運動風靡世界的幾十年中,人們向著更快、更高、更強的運動精神發起衝擊,然而在年輕人的圈子裡,對極限的挑戰逐漸蔓延到運動之外——由極限運動衍生而來的“極限耍酷”成為令人憂心不已的新潮流。

極限自拍是當下年輕人中流行的新玩法,登高拍照挑戰了人們的體能、專注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但它本質上卻不算是運動,只是高空極限運動發展而來的危險衍生品。早在2014年,韓國女攝影師Ahn Jun的一組名為“自畫像”的攝影作品就風靡世界。她或站或坐,在各個高樓的邊緣處拍下自己的照片,想以孤獨的視角鳥瞰在鋼筋混凝土中生活的都市人。

沒想到藝術行為帶火了一波運動潮流,年輕人爭相效仿,在高樓頂端挑戰高難度自拍,來釋放體內蓬勃的荷爾蒙。俄羅斯少女安吉拉·尼古拉為了極限自拍,專門造訪許多國家的高樓大廈,為了展現出極致的美感,她甚至在高樓邊展示兒時練習的芭蕾動作。綽號“野馬”的俄羅斯少年,找來兩名同伴幫忙,在高樓邊緣踩木板,拍下玩高空站立蹺蹺板的驚悚照片。隨著網上大量的點贊和轉發,這些極限自拍達人受到追捧,但是完成高難度拍攝並非易事,民眾絕不可效仿,稍有不慎就會釀成慘劇。

高空跑酷也是一項深受青年人追捧的高空運動,它並未獲得官方賽事的認可,致死的案例卻在世界範圍內屢見不鮮。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對姐妹跟著四個男孩學跑酷,到17層的高樓頂上進行戶外教學。男生們都是老手,成功飛越了屋頂上的空隙。他們轉頭朝著對面的姐妹呼喚,姐姐因太危險而拒絕,帥氣的騰空一躍卻讓妹妹心動不已,她選擇接受挑戰。然而複製了帥氣騰空的妹妹,卻沒能穩穩落地,在雙腳夠到對面屋簷前,她從空中墜落不幸身亡,事發時她只有24歲。

類似的案例還在重複上演,2013年7月,聖彼得堡的帕維爾·卡申墜落在人行道上,因為他試圖在16層樓高的建築物上進行後空翻。當時他站在寬約三英尺高的樓頂水泥臺上,請朋友全程拍攝,記錄自己表演特技的酷炫時刻,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段離世前最後的影像。這位專職跑酷藝術家的死亡讓大家唏噓不已,被他創造出來的諸多突破性跑酷特技,也只能被塵封在粉絲們的記憶中。

臉書上,有網友說這是“勇敢的跳躍”,並透過跑酷團體獻上哀思。但卡申的父母卻並不這麼想,他們在悲痛之餘允許拍攝者將兒子的照片放到網上,除了接受悼念,更希望引起年輕人的警醒,別讓悲劇再發生。

法國人大衛·貝爾創立跑酷運動時有著美好的初衷,他希望人們調動自身的第六感,透過運動來增強身心對緊急狀況的應變能力,過程中人們可以更加專注,突破恐懼,並戰勝自己。大師呂克·貝松擔任編劇的電影《暴力街區》上映後才真正掀起跑酷的熱潮,引來年輕人爭相模仿,不過大概他們也沒想到這項極限挑戰會帶走這麼多年輕的生命。

極限運動的本質仍在於透過運動舒緩壓力,促進身心健康,但一味地玩命尋求刺激,則會適得其反,以極限運動為名的高空挑戰並不值得盲目模仿。

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保平安

近年來極限運動導致了許多悲慘的傷亡,各國的統計資料提醒著人們去關注速度與激情背後的致命風險。

瑞士國家新聞廣播的報道稱,在瑞士每年有約184人死於危險的體育運動,受傷人數高達40萬,而這些危險的活動大多發生在山區。2018年,徒步導致了46名瑞士人喪生,29人在攀巖中遇難,水中運動也造成了29人殞命。對臨海國家紐西蘭來說,潛水是危險高發運動,紐西蘭水上安全域性最新公佈的統計資料顯示,2019年全年紐西蘭共有10人死於潛水事故,其中自由潛水4人,水肺潛水5人,浮潛1人。

為了應對風險,聯合國早在1988年就制定了《潛水作業規範》,告知人們在不同環境和條件下潛水的操作規範。這份守則提供了有關管理實踐、保險、僱傭條款、醫療標準、培訓標準、探險計劃、潛水計劃以及呼吸氣體和呼吸系統安全等多個方向的指導建議。

即使是在極限運動開展多年的美國,對於運動員的跳傘資質也制定了嚴格的規範:想要長期從事這項運動,需要考下美國跳傘協會頒發的不同等級的資格證書;學習危險性高、難度大的翼裝飛行前,除了必須完成200次以上的高空跳傘,還需要透過安全課程和理論考試。

想要給自己的滑雪水平一個認證,成為擁有執照的運動員,在世界各國也有著不同的流程與標準。美國滑雪指導員協會擁有60年的歷史和約3萬名滑雪指導員,對各式滑雪都可以進行認證,並根據不同人群細分出9門考試,包括雙板、單板、有障礙人士雙板、有障礙人士單板、越野滑雪、屈膝旋轉式滑雪、兒童專家、成人專家、自由式專家,任何想要取得資質的人都可以參加考試。加拿大的認證方式則有些不同,它們的職業指導員滑雪聯盟將滑雪者資質劃分為1-4級,針對的人群既包含一級的零基礎客人,也有想擁有四級培訓師資格的專業人士。

可見無論在哪個國家,參加何種專案的極限運動,都必須透過專業培訓和資質認證來保證專業水準;同時,認真遵守運動規範條例,也有助於規避風險。

為了應對極限運動可能帶來的傷亡,保險產業應運而生。針對專業運動員,國家隊大多會為他們集體投保,例如美國奧委會和殘奧委員會為所有符合資格的國家隊運動員及其家屬設立了專門的意外保險計劃,不僅涵蓋比賽和訓練中的意外,也能保證受傷的運動員可以獲得最佳護理。

但對於個人來說,則需要在行前自己投保,比如為滑雪專案設立的專業保險不在少數,價格和保險範圍也有所不同。然而並非所有極限運動都像滑雪一樣具備可供選擇的保險,跑酷由於風險性高,通常就不被包含在意外傷害保險範圍之內。

做足功課、行前計劃是關鍵

對專業運動員來說,極限運動的風險不容小覷;而普通人想體驗極限運動,更需要做足功課,提高安全意識,瞭解極限運動公司的行業資質,儘可能規避風險。

潛水是高危運動之一,在出發前掌握理論知識,對初學者尤為重要。面向全球潛水愛好者的線上雜誌《Scuba Page》開設專欄,為潛水愛好者們科普潛水事故是如何發生的以及該如何避免:快速上升是潛水致死的原因之一,很可能造成減壓病和空氣栓塞,約有36%的悲劇是由於人們產生恐慌反應並迅速上升造成的。除此之外,浮力控制和了解標記浮標都是必備的潛水知識。前期紮實的培訓,能幫助人們在水下臨危不亂,增加生存可能。

下水前,幾個潛水小貼士也要牢記在心,比如密切關注儀表和同行好友,隨時關注自己的體能與承受極限;在開闊水域中瞭解浮標部署;沒經過培訓,一定別進入沉船或洞穴;如長時間沒有下水,在下潛前需複習一遍基本技能等等。

同時,在報名體驗極限運動前,考察好公司的資質也十分重要。上文提到的28歲女生跳傘撞上卡車事件中的Skydive Lodi降落傘中心,就在業界名聲欠佳。2016年8月,一名首次體驗降落傘的18歲男孩,死於教練對降落傘部署不當。從1999年到2018年,這家降落傘中心發生的跳傘喪生案件多達16起。這也引起了當局的注意,2016年事故發生後,聯邦監管機構透露,導致18歲男孩身亡的跳傘教練並沒有執照。而由於安全故障和傷亡事故,聯邦航空管理局對該公司做出了將近100萬美元的罰款。可見,在報名體驗極限運動前考察公司過往歷史,瞭解教練資質和裝置狀況,是為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而必須要做的事。

攀登雪山也絕不是說走就走,一家名為RMI的登山向導協會的官網上,就給想組團挑戰登山的驢友們提供了大量前期準備的建議。他們建議攀登經驗不豐富的體驗者在出發前想好:攀登需要幾天?會遇到什麼地形?行李包有多大?爬升海拔是多少?自身的健康狀況如何?在思考好這些問題後,就可以為登山初體驗設計訓練日程表了,例如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有助於心血管健康,是保障長時間攀爬的基礎。除此之外,必要的伸展訓練、平衡與敏捷訓練、耐力訓練,也都被安排在時間表中,登山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制定自己的行前準備計劃。

無論是運動家還是普通人,在極限運動開始前都需要做好周密的行前準備計劃,不能盲目追求刺激,因一時大意而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