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安徽夏糧“三增”是如何實現的

2022-12-04由 海外網 發表于 林業

砂姜黑土如何形成

“今年夏糧又豐收了”!近日,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大史村村民陳永峰向前來採訪的記者打開了自己的糧倉,只見裡面金燦燦的麥子堆放得像小山一般。“今年我種了1800畝小麥,平均畝產450公斤。”陳永峰說。

國家統計局最新公佈的資料顯示,今年安徽夏糧實現了面積、總產、單產“三增”。其中,夏糧總產達1699。9萬噸,位居全國第三,比上年增加28萬噸,增幅1。7%;播種面積2846。6千公頃,比上年增加20。7千公頃,增幅0。7%;平均畝產398。1公斤,比上年增加3。7公斤,增幅0。9%。

優選良種推動增產提質

種子是農業的“晶片”,種子問題解決不好,就會被“卡脖子”。近年來,安徽非常重視糧食優良品種的研發和推廣,並在今年夏糧增產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今年我家種植的主要小麥品種是菸農1212,該品種植株較矮,具有高產、抗寒、抗旱、抗病、抗倒伏、抗乾熱風等優點。”陳永峰說,由於糧食品質較好,加工企業找上門來簽單收購,價格也要比市場價高1毛錢左右。

位於安徽蚌埠市懷遠縣的安徽農墾集團龍亢農場,近3萬畝小麥今年也喜獲豐收。“今年平均畝產550公斤,最高產地塊畝產690公斤。”龍亢農場副場長楊俊生告訴記者,作為專業糧食生產單位,龍亢農場收穫的小麥全部是種糧。8月初開始,這些種糧就會銷售到蘇魯豫皖及周邊縣市,被用於今年130多萬畝小麥冬播。

記者在龍亢農場還看到了種子選育的黑科技裝備。楊俊生介紹,這一裝備學名叫高通量作物表型自動檢測機器人,能對整個生長季節具有廣泛株高的密集農作物進行立體成像。這個機器人能幫助育種專家透過電腦或者手機客戶端遠端檢視育種苗情、病情,大幅提高育種效率。

記者瞭解到,目前,龍亢農場選育的7個農作物品種分別透過安徽省農作物品種審定,2個品種透過國家審定,為當地糧食增產增收提供了優良種質資源。

安徽還有很多農業企業致力於良種研發。今年夏收,安徽一家本土種業公司選育的小麥品種“穀神麥19”,畝產高達860。6公斤,重新整理安徽小麥單產紀錄。除了高產外,近年來,安徽還選育出一批有特色的優質小麥新品種,這些有特色的優質小麥新品種在今年夏糧生產上得到大面積應用,不僅增強了安徽小麥市場競爭力,也為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高標準農田改造擴產能

糧食增產增收,除了種子,耕地質量也是關鍵因素。近年來,安徽加大高標準農田改造力度,一大批中低產田透過改造成為高標準農田,目前已累計建成4950萬畝。

高標準農田改造離不開科技的力量。“這裡就是黃淮海平原常見的砂姜黑土。”楊俊生在龍亢農場的一塊試驗田邊告訴記者,砂姜土透氣性差,會影響小麥產量,而在小麥的主產區——黃淮麥區分佈著4000多萬畝的砂姜黑土。記者在龍亢農場開展砂姜黑土改良研究的試驗田裡看到,種下的玉米已長到近1米高了。

為了將中低產的砂姜黑土耕地改造成高產良田,龍亢農場和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等4家單位攜手開展深入研究。“我們透過秸稈還田、逐年增加砂姜黑土耕作層、深耕等舉措降低土壤密度,減少透氣阻力。”楊俊生說,經過一系列努力,農場不少低產田都已改造成了高產良田。

楊俊生告訴記者,去年底,他們的研究成果“土壤結構形成與穩定的機理及改良技術應用”榮獲第十五屆中國土壤學會科技獎一等獎。該成果將逐步惠及黃淮平原大量中低產田。

在當前已建成近5000萬畝高標準農田的基礎上,安徽省農業農村廳近日又出臺了關於開展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意見。意見提出,今年安徽省每市至少選擇1個專案,2022年每個縣(市、區)至少選擇1個專案,統籌整合相關資源,開展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探索實踐。透過3年至5年努力,在安徽全省建成一批生產規模化、作業機械化、服務社會化、經營市場化、管理數字化的農業現代化先行區。

專業化服務解後顧之憂

除了種子和土地,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模式的推廣也有力保障了安徽夏糧增收。

“產業園裡農業生產的相關資訊,都能在這裡及時顯示。”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智慧農業大資料處理中心的顯示大屏上,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管委會農業發展部部長侯祥輝指著螢幕上實時顯示的土壤乾溼度資訊告訴記者,透過先進的智慧農業平臺提前預報病蟲害情況,並將相關資訊傳送給像陳永峰一樣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指導他們做好防治工作。

侯祥輝介紹,產業園先後與軍工企業四創電子、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阿里和省內高校安徽農業大學合作,綜合運用物聯網、北斗導航、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重點實施智慧農業平臺、宿州數字農業和智慧水肥一體化系統等重點專案,實現了衛星遙感、氣象觀測站、北斗無人探測器等資料採集與分析。該資料中心透過資料處理模型,進行墒情、土壤養分、農田小氣候情況、作物長勢情況和災害預警分析,並形成統計報告、分析報告和對策,為夏糧生產提供精準服務。

龍亢農場是財政部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單位。2014年,龍亢農場充分整合自身農墾資源,組建農業社會化服務聯合體,向周邊農村提供覆蓋全過程、全產業鏈、全要素的保姆式社會化服務。龍亢農服公司董事長趙國強告訴記者,我們把這個模式總結為“三三一”模式,即“規避三個風險,搞好三項服務,建立一支隊伍”。

趙國強解釋說,規避三個風險,即用農業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疊加的辦法規避自然風險,用適度規模種植的辦法規避經營責任風險,用糧食銀行、農產品期貨的辦法規避農業市場風險;搞好三項服務,即搞好技術、資金、烘乾倉儲三項農業生產關鍵性服務;建立一支隊伍,即建立一支誠實守信、群眾信任、懂技術、善管理、接地氣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隊伍,為種糧主體實現經營目標。

目前,龍亢農服公司除了為農場自身3萬畝耕地、流轉和託管的5萬畝耕地提供全程生產服務,還利用自身技術裝備優勢為周邊60萬畝耕地提供播種、植保、施肥、收割等“選單式”服務。

趙國強告訴記者,龍亢農服全程耕作能比一般社會種糧主體每畝耕地年節約成本60元至70元,單季糧食畝均增產50公斤左右。墾區周邊的廣大種糧主體不僅享受到了農業科技的便利,還獲得了糧食生產的紅利。(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