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2022-12-03由 金融界 發表于 林業

假蘇打是什麼做的

報告摘要

從平衡表推演的結果來看,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供需格局逐漸趨於寬鬆,其實年底到一季度的庫存壓力顯現只是純鹼累庫的開局,隨著5、6月份遠興天然鹼入市,天量供應增量之下,純鹼供應過剩的格局將徹底開啟。所以,從去年開始支撐純鹼偏強的“供需緊平衡”的邏輯將不復存在,年底至明年一季度累庫推理成立,累庫幅度則取決於玻璃冷修進度。透過對爛尾房屋面積的測算,“保交付”也不足以消化當前的玻璃庫存,所以過剩無需質疑。

綜上,在供需趨於寬鬆的格局下,預計純鹼的價格重心將逐漸下移。儘管短期供需格局較好,但期貨盤面交易預期,在預期明確走弱之下,盤面已經先於現貨反應,長線看純鹼價格難言樂觀,建議逢高佈局空單。

正文

行情回顧

純鹼盤面在下半年經歷較長時間的橫盤震盪,01主力在2200-2400點位反覆波動,此時的盤面對於先前的多空邏輯均已消化完畢,多空雙方進入博弈階段,波動多取決於中下游補庫、供給端縮減等短期驅動。9月下旬,玻璃廠節前補原料庫存,庫存持續去化,盤面迎來一波250個點左右的反彈。節後雖然去庫還在持續,純鹼供需結構偏緊,但純鹼廠主動降價,盤面重新轉為交易長線空頭邏輯。

長線偏空的邏輯例如:玻璃行業持續去產能,光伏點火兌現不及預期,純鹼行業年底至明年的新增產能,以及四季度出口轉弱預期等等。本文將從平衡表的角度詳細盤一盤。

純鹼廠節後主動降價

純鹼廠在極低庫存的背景下主動降價,引人深思。當前純鹼企業總庫存31。7萬噸,從年初180萬噸庫存高位持續去庫,下半年以來純鹼廠一直保持極低庫存,但節後主動降價50-100元/噸。對此我們分析如下,在未來供需結構趨於寬鬆的背景下,純鹼廠更願意保持低庫存,透過價格調節掌控庫存變化的主動權。此外,當前純鹼的利潤水平在整個大宗商品中依然偏高,氨鹼法利潤850元/噸,聯鹼法雙噸利潤高達1280元/噸。觀察當下的純鹼月間結構,可以清晰的看到近月合約價格逐月高於遠月,在back結構下,純鹼廠保住現有利潤維持低庫存是極為明智的做法。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地產延續低迷

分析純鹼繞不開它的下游玻璃,玻璃的頹勢源自終端地產行業的低迷,如今金九銀十已過,地產依然未看到明顯轉暖的跡象。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9月地產資料來看,竣工、銷售面積單月降幅收窄,但好轉甚微,同比19。9%和16。2%的降幅依然較大,在降按揭利率等政策刺激下銷售好轉微弱,還遠談不上覆蘇。新開工、開發投資單月降幅略有收窄,降幅分別較上月收窄1。3%和1。7%,雖然單月降幅收窄,但三季度的累積降幅仍在擴大,且在去年低基數下仍然下降明顯。開發投資額是地產行業的前端資料,代表開發商對後市的市場信心,從資料反饋來看,投資額長期持續下滑意味著後期新開工的房屋數量將大幅減少,那麼後市較長一段時間玻璃的需求將驟減。

從周度高頻資料來看,周度銷售及玻璃深加工訂單也印證下行趨勢還未結束,投資復甦仍需時間,企業融資渠道尚不通暢。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保交付所需玻璃推算

前期市場對於今年保交樓政策下的竣工回補有一定期待。結合易居研究院根據271份、50城的停貸告知書的研究,全國重點50城爛尾建築面積7151萬平方米, 25個一二線城市城市爛尾率5%,25個三四線城市爛尾率4%,隨著城市數量增加,這兩類城市爛尾率有進一步下降可能,約等於4。5%和3。5%。另外,全國房地產市場中,一二線城市體量35%,三四線65%,按此權重計算,22年全國住房市場爛尾率3。85%,對應爛尾面積為2。31億平方米。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我國房屋窗地比平均值為20%左右,即100平米的房子窗戶面積為20平上下。普通住宅通常採用6mm雙層白玻,部分一線城市高階住宅採用三玻四腔或四玻三腔,三四線城市低端住宅或毛坯交付存在單層玻璃,這裡我們採用平均值雙層玻璃計算。

由此,計算可得所需玻璃:2。31億平方米*0。2*2=9240萬平方米,即2310萬重箱。根據卓創口徑當前玻璃企業庫存6137萬重箱,即實現全部保交樓所需的玻璃也不足當前累庫庫存的40%。如果所有的保交樓計劃在一年內陸續完成,結合當前玻璃產能,以及近一年新開工資料所對應的未來竣工面積,玻璃依然無法形成有效去庫。

浮法去產能程序推算

玻璃供應過剩格局下,去產能是唯一解,只是去產能的節奏不太確定。從今年下半年以來的玻璃冷修進度來看,7月共冷修6條產線,8月冷修3條,9月冷修7條,10月冷修6條,總共去產能超過1萬噸日熔,去化接近7%。當前16。2萬噸左右的日熔水平仍然處於較高位置,部分玻璃廠先前對於金九銀十的旺季需求有一定預期,但時至今日,金九銀十已過,旺季不旺已是事實,近期不乏只有3、4年窯齡的產線冷修。未來3-5年將繼續處於房地產下行週期,玻璃企業在繁榮時期擴張生產,如今危機出現後下遊需求大幅收縮玻璃行業將面臨產能出清,過剩產能淘汰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市場可能不會看到產線冷修的集中爆發,但陸續的產能去化最終迴歸供需平衡是大機率會發生的,玻璃行業已經走上逐漸去產能的道路。

我們對玻璃產線冷修分為保守、中性、激進三種情況進行預測,如下: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光伏點火程序推算

光伏的強預期從去年二季度開始提振純鹼價格,去年將純鹼價格推上3500高點,但四季度點火兌現不及預期也同樣讓純鹼跌落神壇。今年上半年光伏點火兌現程度高於去年,整體兌現程度達到50%,但在浮法拖累的背景下,光伏的兌現情況較好也無法支撐純鹼價格的上漲。今年三季度開始,點火進度同樣也出現了不及預期的情況。

先前市場對於四季度的計劃點火統計大概有1。5萬噸,但實際兌現程度保守估計3-4成,即5000~6000萬噸。2023年的點火計劃,根據國內在建超白壓延玻璃生產線資料統計,2022計劃點火但未點火以及2023年計劃點火的產線總日熔量大概有5。7萬噸。此外,還有意向投建的生產線資料統計,2023年可能建設完畢有點火計劃的總日熔大概有3-4萬噸,該部分有的專案已經開工,有的還未開工,不確定性更高。

因此,較難準確預估光伏的點火兌現情況,結合去年和今年的兌現率,以及明年光伏行業可能受到配套儲能緊缺的限制,我們客觀預估明年兌現率30%-40%,即日熔2。5-3萬噸左右的兌現。進度按照每月2條平鋪,產能變化如下:

平衡表推演——寬鬆格局逐漸顯現

純鹼的兩大下游浮法和光伏的需求推演如上文,除此之外,純鹼下游還包括出口、以及輕鹼的需求。今年由於地緣政治的原因,北美鹼和土耳其鹼的出口運輸受到一定影響,所以利好我國純鹼出口,今年二、三季度純鹼的出口表現十分出色,月出口量高達20萬噸上下。後市隨著北美、土耳其外運鹼的問題得到解決,預計四季度以後出口將高位回落,我們在平衡表推演中取的數值是16wt/m。輕鹼下游需求雖分散但較為穩定,主要構成有洗滌製品、小蘇打、氧化鋁、玻璃容器等,整體受宏觀的影響小幅波動,近年來碳酸鋰的需求增長較為明顯,拉動一定量的輕鹼需求,我們在輕鹼的需求推算中給出了該部分的一定增量,同時也結合宏觀影響對輕鹼傳統需求部分做了一定調整。

供應方面,純鹼行業今年底至明年一季度將有120萬噸左右的新增產能,包含安徽紅四方20萬噸,連雲港德邦60萬噸,重慶湘渝20萬噸,河南駿化20萬噸。此外,遠興能源天然鹼一期產能提升至500萬噸,接近當前純鹼產能的1/6,因此,介時天然鹼的入市勢必會對純鹼原本的供需格局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或會淘汰部分氨鹼法裝置。

綜上,我們給出從11月至明年一季度的純鹼供需平衡表,如下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整體來看,如果玻璃產線冷修進度按照我們“中性”的假設發展,那麼11月開始,純鹼的供需格局將趨於寬鬆,庫存開始累庫,至明年3月底累庫15萬噸左右,累庫幅度50%;即便按照“保守”的假設發展,純鹼未來供需格局也偏寬鬆,同樣呈現累庫,至3月底累庫幅度23%;若按照“激進”的假設發展,累庫幅度將十分明顯,尤其在12月以後隨著冷修產線逐漸增多,供應端又有新增產能的投放,明年一季度的庫存壓力十分明顯,累庫幅度76。7%。因今年中游貿易商庫存極低,所以不會形成類似去年四季度負反饋下貿易商大量拋貨的情況,故今年四季度不會看到上游廠家斜率非常大的累庫。

總結及展望

由於平衡表只推演到明年一季度,所以庫存壓力的顯現其實才剛剛開始,隨著5、6月份遠興天然鹼入市,天量供應增量之下,純鹼供應過剩的格局將徹底開啟。所以,從去年開始支撐純鹼偏強的“供需緊平衡”的邏輯將不復存在,短期來看四季度供需格局將逐漸趨於寬鬆,至明年一季度累庫推理成立,累庫幅度將取決於玻璃冷修進度,玻璃廠對於冷修的心態隨時間推移也在逐漸發生轉變,從起初的排斥冷修,到目前逐漸接受,隨著虧損的時間越來越久,從近期冷修的產線中不乏看到窯齡僅3-4年的產線。結合未來地產端情況,地產前端投資、開工資料腰斬,對應未來的玻璃需求也較為悲觀。在地產下行週期下,玻璃行業去過剩產能是一定要經歷的,只能透過去產能來逐漸實現供需平衡,所以我們大機率會看到未來一段時間冷修將遵循我們推演的“中性”或“激進”的進度進行。

玻璃的去產能程序中對純鹼的需求逐漸減少,作為重質純鹼最大的下游對其價格將形成主導性影響,雖然有光伏產線的新增需求,但強預期下一但點火進度不及預期,那麼利多則轉為利空。參考今年三季度及去年四季度純鹼的下跌行情,除了宏觀轉弱、浮法壓制外,也有光伏玻璃階段性供應過剩,產線點火進度不及預期的利空加持,明年光伏行業可能受到配套儲能緊缺的限制,所以需謹慎看待光伏這一基本面變數。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純鹼平衡表推演,供需寬鬆格局清晰顯現

本文源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