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崇禎皇帝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

2022-12-02由 史界新觀點 發表于 林業

崇禎到底念什麼

大家都知道崇禎皇帝朱由檢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他在位時期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是也是他在位期間,明朝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內有農民起義,外有後金政權虎視眈眈,最終李自成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朱由檢於煤山自縊身亡,時年34歲,在位17年。年輕有為的崇禎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呢?

崇禎皇帝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

說起明朝的滅亡,有人說是政治黑暗腐朽,有人說是軍事衰落無力,但是小編覺得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在經濟方面,也就是崇禎皇帝的經濟政策。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設,經濟上的弊政足以使一個強大的王朝覆滅。據《清世祖實錄》記載,攝政王多爾袞曾總結明朝滅亡教訓時說:“前朝弊政,厲民最甚者莫如加派遼餉,以致民窮盜起,而復加剿餉,再為各邊抽練,而復加練餉。惟此三餉,數倍正供,苦累小民,剔脂刮髓,遠者二十餘年,近者十餘年,天下嗷嗷,朝不及夕。”也就是說,作為後繼王朝的清朝,認為明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三餉”。

崇禎皇帝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

什麼是“三餉”?就是在正常的賦稅之外,額外加派的三種賦稅。據史籍記載,崇禎三年(1630年),明朝在東北與後金作戰,為了籌措軍費,增加並強徵“遼餉”,一畝加徵銀三釐。崇禎十年(1637年),為籌集鎮壓農民起義的軍費,開徵“剿餉”,每年加派銀三百三十餘萬兩。崇禎十二年(1639年),為應付清軍南侵,明政府又訓練邊兵,於是又加派“練餉”,每年徵銀七百三十餘萬兩。

崇禎皇帝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

應該能理解到,在國家發生戰爭時期,適量的增加賦稅乃是無可避免的。崇禎曾滿懷深情地說,“暫累吾民一年”。但這些加派的額外賦稅開徵之後,幾乎就成了定製,終明朝而未革除。一般說來,暴政亂政也會使民眾苦不堪言,文化腐朽也會讓百姓失去精神支柱,但這些都抵不過經濟破產對民眾的危害大。本來,崇禎皇帝的美好願景是徵收“三餉”,是為了維護內外秩序穩定,但是,如此殺雞取卵的做法,無疑是逼老百姓鋌而走險。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迴圈的怪圈,為抵禦防範後金政權的侵擾,朝廷增加了賦稅;增加賦稅,導致部分民眾衣食無著,揭竿而起;為了鎮壓農民起義,朝廷再次向良民增加賦稅;增加賦稅,又造成良民流民失所,再爆發新的起義。這種惡性迴圈,農民起義越剿越多,直到人亡政息才能最終結束。

崇禎皇帝到底做了什麼?讓大明江山在17年內轟然崩塌?

總之,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實行的“三餉”政策,使已經激化的社會矛盾更趨尖銳,成為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崇禎皇帝的願景是美好的,“暫累吾民一年”,抵禦外辱,蕩平內亂,使日益衰落的大明王朝恢復往日的強盛,可是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群眾卻願景卻很簡單——有吃的有穿的,生活美滿幸福而已。至於誰來當皇帝,與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