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2022-11-29由 風雲歷史集 發表于 林業

趙孝成王中反間計後用誰

前言

:戰國時期戰事頻繁發生。產生戰爭的原因各自不同,有仇恨引發的,有因野心引發的,也有因輕視對手引起的。雖然各自原因不同,但都遵行著戰爭的歷史規律進行。其中,以少勝多背後都有相關因素,因輕視對手而失敗,則多次出現。今天我們來品味其中的一場戰鬥,體會這中間的經驗教訓。這就是鄗代之戰。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戰前形勢地圖

戰前情境

公元前264年後,秦國國君聽取遠交近攻戰略,不斷對韓國用兵。韓敗後想割讓上黨,換取秦國息兵。但上黨郡主拒絕降秦,暗地裡將上黨17城獻給趙國,換取趙國抗秦。趙國最終同意。之後秦國惱怒,發兵急攻趙國。趙國趙孝成王中了反間計,用紙上談兵的趙括換下只守不攻的老將廉頗,導致45萬趙國精銳盡失,趙國因此勢力快速衰弱。這就是著名的長平之戰。

此戰過後,趙國在諸侯國中的地位快速滑落,並導致幾個諸侯國想對趙國落井下石,也想來咬上一塊肉,想割一塊趙國的土地。其中,燕國是典型代表。

不久後,趙王做壽,

燕國趁機派宰相慄腹到趙國來,名為賀壽,實為探聽趙國虛實,好為侵佔趙國做準備。

慄腹果然不負所望,很快探聽出了趙國的“實情”。他回去向燕王喜報告,稱,趙國多數的勞力壯男,都在長平之戰中讓白起給滅了,內部多數都是孤兒寡母,並沒有什麼力量來保衛他們的國家。此時,如果趁機出兵趙國,趙國會被我們燕國吞併。

慄腹的建議受到其他人的反對。大將樂毅的兒子樂間反對得最為激烈。他向燕王報告說,趙國自從胡服騎射改革後,軍力發展很快,底子很厚,雖然在長平之戰中受到了一些損失,但百姓常年同秦國打仗,很有戰爭意識,戰鬥很勇猛,對趙國用兵,我們燕國不僅討不到便宜,而且會失敗。這本是實際情況,金玉良言,但燕王喜想到趙國的大好河山眼看唾手可得,哪裡聽得進樂間的忠言?燕王最終決定,對趙國動武。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燕王喜幻想拿下趙國

戰鬥展開了,過程簡單但卻不單純

公元前252年,燕王喜派主戰派,也就是宰相慄腹率領60萬大軍,並配備二千餘輛戰車,兵分兩路,趾高氣揚地殺向趙國。他命令他的部下也是燕國另一重要將領,名叫卿秦,領一

部分

兵發向代城這個地方,而他自己則帶領主力部隊攻打鄗城。

此時趙國正沉浸在長平之中的痛苦中,全國上下從趙孝成王到普通士兵,都在積極反思失敗,也想著要

報仇雪恨

。趙王更是認真總結失敗教訓。趙國一聽竟然有鄰居要來落井下石,全國上下頓時義憤難消,都要把這口氣發到燕軍身上。

趙王已經認識到自己用人方面的錯誤,他派廉頗為主將,與大將樂乘組成前線領導班子,帶領重新組建的,也是趙國僅能組織起來的人馬,共25萬人前往抵抗60萬燕軍。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老將廉頗

這顯然是一場以少打多以弱打強的保衛戰。趙軍能守得住嗎?這不必擔心,因為有廉頗。

廉頗仔細研究了雙方的強弱點,明白燕軍雖然聲勢浩大,人多勢眾,但作戰將領實則是平庸之輩,並無過人之處。且燕軍是支驕兵,部隊輕敵思想嚴重,這就決定他們打仗全靠人多,沒有什麼計謀。再加上燕軍長途行軍而來,士卒疲憊之極,正是強弩之末。這些弱點正是趙國可以利用的。

廉頗與副將樂乘相商後,讓樂乘率領一支五萬的人部隊,去代城抵抗到那裡的燕軍。主要的目的是拖住攻代燕軍,不讓他們有機會回援。這樣,廉頗親自帶領其餘20萬大軍打擊燕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攻擊鄗城的燕國主將慄腹。

廉頗率兵殺到,兩軍對壘。這裡沒有過多的計謀,全憑上下復仇(雖然復仇的

物件不

對,但所有侵略都是打擊的物件)的勇氣,同仇敵愾的意志。趙軍快速殺入燕軍軍中,士卒以一當十,不懼生死,奮勇衝殺,殺得燕軍人仰馬翻,死傷無數。

燕軍此前只知道趙國青壯年人口已被秦國白起殺盡,已經沒有戰鬥力了,哪裡想得到他們會這樣勇猛有力?這下輕敵瞬間吃了大虧,軍心快速動搖,抵擋不住廉頗的猛攻,快速崩潰。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燕國戰車整齊,仍然失敗。

此時,老將廉頗一槍將燕軍主將慄腹挑於車下。燕軍見主將被殺,頓時潰不成軍,大敗而逃。攻擊代城的燕軍聽聞主將慄腹被殺,部隊被殲大半,頓時也軍心大亂。樂乘趁機發動進攻,一舉俘虜了攻代燕軍前線主將卿秦。代城之圍得解,燕軍大敗潰逃。

廉頗乘勝追擊,打入燕國境內,直搗燕國國都薊城。

這燕王喜還沉迷在佔領趙國的大片土地的幻想裡,不想趙軍已兵臨城下,頓時手足無措。想逃,城已被圍,無路可走;想戰,無兵無用。最後只得割地求和,白白損失了五座城池才換取廉頗退兵。

鄗代之戰的結果引人深思,老將廉頗以少勝多,成功的原因不簡單

趙軍追殺潰敗燕軍

結語:

鄗代之戰以這種戲劇化的方式結束了。看了整個過程,不禁讓後人感慨萬千。這一戰士表面上看很平凡,沒有此前各大戰那麼多精彩的謀略,也沒有殺人如麻的場景,憑的是一股保家衛國的熱血忠心。但這種看似簡單的戰鬥,卻

蘊含

著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那就是視死如歸的保衛家園的不怕死精神。也正是因為這樣,廉頗帶領的趙國勇士們才能在人數處於絕對劣勢,且剛輸完了長平大戰實力嚴重受損的情況下,取得如此輝煌的戰績。

這也是鄗代之戰廉頗能以少勝多的根本原因。當然,此戰取勝,與老廉頗敏銳的洞察力是分不開關係的。沒有他精準的判斷力,帶兵直接攻殺燕軍,想必趙國即使最終得勝,也不會這樣乾脆利索。

對於燕國,輕敵是失敗的根本原因。事先沒有研究清楚,就盲目出兵,而戰前只憑人多,沒有良好佈置,最終失敗正體現了兵法大忌,即

驕兵必敗

另一方面,燕國看不清楚主要的威脅並不是趙,而是秦。他這種

落井下石式的貪婪

,換來失敗時,並沒有任何一個諸侯國來幫忙,

已失去了戰爭的道義性和正義性

。燕國最終的失敗也符合軍事理論常識。

筆者認為

,鄗代之戰給了後人深刻的經驗教訓,

正義能喚醒人們心裡的正能量,最終戰勝非正義

,也就是天道使然了。

中華民族正是在這種大邏輯下行走在光輝的歷程裡,在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保家衛國的熱血中,永不熄滅地煥發著生機盎然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