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2022-11-22由 古風在聽雲 發表于 林業

石蠟木是什麼意思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

春秋戰國時期是歷史上一個百家爭鳴,風雲變幻,戰爭此起彼伏的年代。

期間出更是湧現出不少風雲人物以及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典故。

很多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都是出自戰國時期的,那麼你知道有哪些歷史典故嗎?一起去看看吧。

一: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相信大家應該有所耳聞了,這個歷史典故也是出現教科書的課本里面。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在西周末年,色令智昏的周幽王為了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然在城中上演了以烽火向諸侯發出求救的訊號。

第一次諸侯將士們,看到了烽火的號令,都拿起了兵刀長矛,衝進城裡準備營救周幽王他們。

結果發現竟然是一場鬧劇,諸侯們只是敢怒不敢言地,原路返回。

可那王妃褒姒卻看到諸侯士兵們被戲耍的樣子,居然覺得很好笑。

結果就在少數民族犬戎進攻西周時候,周幽王再次點起烽火,但是諸侯們以為又是故伎重演,無人來救援,最後西周被拿下。

從此之後周天子的權威一落千丈,出現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紛爭的局面。

二:一鳴驚人。

這個成語是相傳楚莊王臨政了三年有餘,但是他不理朝政。

一天有人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雞,三年不飛,三年不鳴,這是怎麼沒回事”?

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然後莊王開始整頓朝廷,富國強民,短短數年就壯大了形成政治局面。

從此,“一

鳴驚人

”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三:負荊請罪這也是個很典型的故事,還記得小學還記得小學教科書裡面是有的。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廉頗負荊請罪

在戰國時期,戰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為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

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才華。

從而處處跟藺相如過不去,藺相如則是顧及到國家,對廉頗多次相讓。

廉頗得知他的用心良苦後,自知感到慚愧不已,便揹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賠罪,兩人就此和解。

四:紙上談兵。

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將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就連他父親也難不倒他,就

自以為是

天下無敵。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而趙奢認為他只是紙上談兵,不懂變通。

後來趙括頂替趙奢帶兵出征,但是藺相如等人卻是極力反對,最後趙括依然堅持帶兵,結果在長平之戰中損失兵力40萬。

由此看出來趙括也只是在紙上談兵很厲害而已,根本就不會打戰。紙上談兵就是這麼來的。

五:圖窮匕見。

在公元227年,燕國太子丹派荊軻前往秦國去刺殺秦王,荊軻告別太子丹時演出了悲壯的一幕,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

到了秦國,荊以重金收買了秦王的寵臣,才得以見到秦王。

荊軻假意稱要向秦王獻上督亢地區的地圖,當秦王開啟地圖氏,荊軻抓起卷在地圖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

秦王反應過來大驚,用力掙脫了,荊軻被秦王的武士殺掉了。

六:“甘拜下風”是初出自《左轉 僖公十五年》。

在秦晉韓原之戰中,晉軍大敗,晉惠公被秦兵俘獲,晉大夫頭髮蓬亂下垂的拔帳隨行。

秦穆公勸說,“二三子何其擔憂也,寡人準備請晉君去我秦國”。(這表面上是在安慰晉國大夫的話)。

晉大夫於是再三道:“君履後士而帶皇天,皇天后士實聞君言,君臣敢在下風。“這句話的意思是與秦穆公約誓,而“下風”的意思是希望他能夠說話算數,我們在場的這些臣子都聽見了,希望不要食言。

拜下風的原意地謙讓恭卑的舉止,後來又逐漸演化成了“甘拜下風”用為甘居下列的自謙詞。

七:懸樑刺股,東施效顰。大義滅親,呆若木雞,高山流水,高枕無憂,兵不厭詐,馬首是瞻,退避三舍,老馬識途。完璧歸趙。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七: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位美女名叫西施,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言談微笑,樣子都很惹人喜愛。

她就算在臉上粗只塗抹淡妝,身著樸素衣服,一樣還是美得令人無法忽視她的存在,就沒有人不驚歎於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胸口疼的毛病,有一次她的病又犯了,只見她手捂胸口 ,雙眉皺起,流露出來一種嬌媚柔弱的美。

也就在這時一個長得很醜,動作粗魯的女人,她看到西施緊促雙眉,手捂胸口的動作很好看。

結果她也學者西施的樣子,殊不知她手捂胸口的矯揉造作使得她的樣子更加難看了。

東施效顰的成語就是這麼來的。

八:大義滅親,出自《左轉 隱公四年》,春秋時期,衛國公子周籲為了能當上國王,與石湖勾結殺了自己的哥哥,自立為王。

石厚為了鞏固王位就去請教父親石蠟,石蠟故意讓他們去找陳恆公。

石厚與周籲一起準備了厚禮去陳國,可一到陳國,就被陳恆公給扣押下。

原來這是石蠟事先就設計好計謀,他後來不顧眾人的求情,把自己的兒子給殺了。

大義滅親這個成語故事就是這麼流流傳下來了。

九:退避三舍。

戰國時期的晉國公子重耳在春秋時期發生內亂時,流亡到了國外,歷經千辛萬苦才到楚國。

楚王對重耳如同上賓般對待,因為他認為重耳日後必有所作為。

有一次楚成王就問重耳,“如果有這麼一天,你重新當上了晉國的國王,你會不會報答我“。

重耳想了想說,“成王身邊美女如雲,寶貝無數,有什麼東西會讓您覺得稀奇嗯,果真的向您所說的我真的當上君主的話,我當然與貴國稱為友國鄰邦,但是如果晉楚兩國發生戰爭的話我會讓退避三舍。” 三舍相當於三十里地。

果然在不久後重耳真的當上了君主,晉楚兩國也在戰場上相遇了。而晉國為了實現了當初對楚國的諾言,命令軍隊後退了九十里地。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就此得來。

十:高山流水。

春秋時期有一對好朋友,晉國大夫俞伯牙,精通韻律,很擅長彈琴。鍾子期是個樵夫,但是卻很懂音樂。

伯牙彈奏的琴聲中,蘊含著登上高山的意味。鍾子期聽後說:“好啊,巍峨雄偉如同泰山。”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那些膾炙人口的歷史典故,你知道有哪幾個嗎?

伯牙和鍾子期

伯牙的琴聲中蘊含大海奔流的意味,鍾子期聽後就說,“好呀浩浩蕩蕩就如同江河一樣” 。

每次伯牙彈奏內心的想法,鍾子期都能從歸琴聲聽出來。

有一次伯牙到泰山遊玩時,突然遇到了瀑布,被困在一塊岩石上。

當時伯牙心情鬱悶,於是擺開了琴,開始彈奏,疏解鬱結的心情。

剛開始時,琴聲如同綿綿不斷的大雨,後又變為山崩地裂的聲響。

而這以琴聲的變化,鍾子期都能聽出來,還把琴聲區中的變化說了出來。

伯牙聽了他的話,把琴推開了感嘆道,“太好了,您聽我彈琴,聽到的內容就是我心裡想的,我的額琴聲怎麼逃出您的耳朵。”

這種難得的知音,深深感動學著伯牙。

後來鍾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欲絕,就覺得再也沒有人值得自己彈琴了,就把琴摔碎了,從此之後再也不彈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