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聚焦」她們,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

2022-11-21由 呼和浩特日報 發表于 林業

檸條一株多少錢

「聚焦」她們,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

4月的白二爺沙壩,一派寂靜。驅車從市區向南行駛70多公里,抵達了位於和林縣南部的渾河與古力半幾河之間的白二爺沙壩,這裡屬黃河中游東側向西北黃土高原過渡的丘陵沙區。一路上,白楊、檸條各類樹木在風中搖曳生姿,人們很難想象30多年前,這裡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茫茫沙海。

20世紀80年代,白二爺沙壩是和林縣境內風沙災害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植被覆蓋不足15%,每年有約200萬噸泥沙經渾河輸入黃河,並且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東西擴張,周圍一萬多畝農田被流沙吞沒,一年四季風沙不斷。沙奪良田,沙進人退,許多人迫於生計遠走他鄉。

1982年,為了改變惡劣的生存環境,由60多名平均年齡只有十七八歲的女娃兒組成的治沙分隊積極響應“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以消除沙害、綠化家鄉為己任,在風沙侵蝕最為嚴重的白二爺沙壩安營紮寨,開始了搏戰風沙的艱難歷程。

在沙漠種樹,何其困難!曾擔任過女子治沙分隊隊長的張荷鳳告訴記者,前一天挖好的樹坑,一夜間就被沙填平;剛種好的檸條,第二天就被風吹得不見蹤影……一次次失敗,一遍遍重來,隊員們吃酸飯、喝泥水,硬是靠人拉肩扛,在白二爺沙壩上織出一片綠色——8。5萬畝流動、半流動沙丘和3。5萬畝水土流失面積得到有效治理,植被覆蓋率由當初的15%提高到75%。在沙漠裡共種樹種草12萬畝,其中女子治沙分隊就完成近4萬畝。

「聚焦」她們,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

韓美霞

“每次回來都覺得很親切,那時候雖然苦,但是看著現在這片林地覺得一切都值得。”1983年進入女子治沙分隊的馬玉英看著眼前的白二爺沙壩百感交集,“那時相當困難,從營地到種樹的山上來回幾十裡的路,為了不浪費時間,大家每天的午飯都是早上帶好上山吃的。春秋季還好,夏天特別難熬。由於溫度高,飯菜暴曬了一上午,中午一開啟飯盒小米飯都酸了。”馬玉英說,剛到治沙隊她特別不適應,每天起早貪黑地幹活,有時候累得扛不住了,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但在姐妹們的勸說鼓勵下,她堅持了下來。

馬玉英說,在這片沙漠上,她淌過汗水,也流過淚水,但能和姐妹們一起守護著白二爺沙壩,守護著12萬畝林木是此生最幸福的事。

站在瞭望臺上,看著大片的楊樹像哨兵一樣排在沙丘前,49歲的韓美霞不住地感慨,“現在看著這麼一大片樹林還是挺激動的,很有成就感,當年的苦沒白吃啊。那時候年輕,根本不知道累,感覺大家都像上了發條一樣,精神頭十足。”1984年進入治沙隊的韓美霞是女子治沙分隊年齡最小的隊員,回憶起治沙的日子,她似乎沒覺得有多苦。膝蓋磨破了,手指裂開了,腳掌起泡了,這些都抵不過不斷向沙海深處舒展腰身的綠色,點點新綠讓所有的“苦”都變“甜”了。

沙漠種樹就盼下雨,下了雨,樹“樂”了,可人就遭罪了。韓美霞告訴記者,包括她在內的很多女隊員現在一到了颳風下雨變天,關節都會不同程度的疼痛。

“陰雨天勞作是常事,我們一般都會選擇陰雨天作業。”女子治沙分隊隊長張荷鳳回憶,為了趕著完成任務很多女隊員都有穿著溼衣服種樹的經歷,她因為過度勞累,1990年被查出風溼病。2004年,張荷鳳因為風溼病嚴重,只能提前退休。“雖然現在要靠藥物緩解身體的疼痛,但我從未後悔當年植樹的選擇。”張荷鳳說。

「聚焦」她們,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

張荷鳳

如今,白二爺沙壩大範圍的治沙工作已完成,現在治沙分隊女隊員們的主要工作是對這12萬畝林地的管護、防蟲和防火。當年治沙分隊的女隊員們已記不清是經過多少個日升日落,才讓12萬畝的白楊和檸條在這片荒沙灘上挺直了腰桿。

記者手記:

大漠漫漫,無邊無際。在黃沙與綠洲的長期博弈中,生活在這片沙地上的人們憑藉執著堅毅的品格終於取得初步勝利,打造了一片生態家園。為了治沙,她們甘願忍受艱難,忍受病痛,這種精神正如白二爺沙壩上的一株株檸條,它們看上去樹幹矮、不繁茂,卻可以抗禦烈風,阻擋沙漠的前移,在缺水、多風沙、土壤貧瘠的環境裡頑強地活下來,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

“牢記使命、實幹擔當、科學求實、綠色築夢、久久為功”這二十個字是白二爺沙壩精神的高度概括。現如今,保護青山綠水的理念將在白二爺沙壩治沙人耳濡目染間深植于越來越多的人心底,如種子一般生根發芽、代代傳承。

稽核:劉軍

編委:阿拉騰

宣告:轉載請註明來源於呼和浩特日報官方微信

「聚焦」她們,撐起沙海里一片片綠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