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2022-10-10由 市值榜 發表于 林業

預公示多少天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GUIDE|

今年房地產行業趨勢是什麼?

供需下行,如何守住底線開啟上限?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作者|

齊笑

作者|

編輯

嘉辛

黃金週是房企極為看重的營銷節點,也是

銀十

的重要支撐。

今年黃金週期間,在政策呵護下,不少房企推出了打折優惠來吸引購房者。

例如,碧桂園延續金秋購房節活動,推出限時、價值千元的購房福利;保利地產推出特惠房源限時秒殺、特惠房源同享其它折扣福利等活動。

10月8日,中指監測資料,2022年國慶假期期間,整體成交降幅仍比較大,但考慮到網籤資料具有一定滯後性,結合企業反饋及認購情況來看,部分城市黃金週樓市出現一定恢復,部分城市出現同比增長。

國慶期間,一線城市裡,北京新房在國慶假期期間保持了一定的熱度,上海9月份新房成交就有較明顯的釋放,二線城市的瀋陽、濟南表現亮眼。

一些房企也公佈了銷售業績,據介面新聞報道龍湖集團全國銷售金額達到70億元,華髮股份銷售超30億元,德信地產全國銷售金額為20億元。

可見,已有房企感受到了市場的回溫。那麼,今年,房地產行業執行有什麼趨勢和特點?第四季度是否會延續?哪些房企更安全、能更快走出寒氣?本文將回答這些問題。

一、下半年:供需壓力仍然存在

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房地產的執行呈現出幾個明顯的特點。

上半年,全國商品房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額分別同比下降22。20%和28。90%至6。89億平方米和6。61萬億元。

即使是並未出現專案停工、債務逾期等現象的優質房企,也難以逃脫大環境的衝擊。

浙商證券的一份研報統計了23個優質樣本房企的銷售情況,包括保利發展、中海地產、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9家央國企,萬科、金地等四家混合所有制房企,碧桂園、濱江集團、龍湖、美的置業等10家民營房企。

這23家樣本房企上半年總銷售金額2。03萬億元,同比減少38。19%;總銷售面積1。26億平米,同比減少41。21%;銷售均價16146元/平米,略有提升。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來源:

浙商證券)

第一,總量上銷售下滑,結構上,大型企業中,頭部房企表現更好,馬太效應凸顯。

以收入口徑來看,上半年,內資房企的座次發生了變化,萬科成為內房“營收王”,碧桂園則降至第二位,綠城中國、龍湖增速較快,增幅均超過50%,排名也在上升,美的置業、越秀地產新晉TOP10。

利潤方面,從2019年開始,房企的毛利率普遍下降,到今年上半年,多家房企毛利率已經跌破20%。

相比於2021年全年,上半年也有不少企業出現了好的訊號:萬科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小,可能已在探底;龍湖毛利率下滑之後仍在20%之上,疊加收入增幅大,淨利潤有所上漲;濱江集團、新城控股、美的置業淨利率得到改善。

第二,中報營收利潤承壓,頭部房企韌性顯現。

在景氣度尚未恢復的當前,房企本就有比較大的銷售和資金壓力,再加上保交付的影響,房企的拿地和新開工的意願下降。

上半年,房企新開工面積規模為6。64億平方米,同比大幅下降34。42%。

拿地上,總量無疑在下滑。結構上分化嚴重,TOP10房企新增貨值佔到了百強總貨值的49%,國企、央企仍是土地市場的主力軍,民企出手的不多,地方平臺公司扮演“託底”角色。

第三,審慎投資,拿地減少。

三道紅線之下,有的房企不得不收縮負債規模,優質房企也會主動收縮融資。仍以上面23家樣本房企為例,截至2022年6月底,其有息負債為3。08萬億元,同比下降0。13%,同時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相較於2021年也有小幅下降。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來源:浙商證券)

降本增效在行業內已經達成共識,各房企逐漸重視對費用的控制,管理走向精細化。

進入下半年,多地爆發“停工斷貸”風波,監管層面高度重視,政策暖風頻頻吹來,包括需求側下調部分城市的首套房房貸利率、公積金貸款利率,供給側在融資方面加大保交樓力度,市場方面,部分城市取消了二手房參考價。

政策的傳達需要時間,從銷售來看,第三季度購房者置業情緒尚未修復,但九月中旬以來,部分城市出現環比正增長,供給端也有所修復,如8月份土地成交款環比上升,9月份,集中供地有一輪高峰。

可以看到,下半年,

第四,融資規模減少,房企更看重精細化運營。

,那麼,什麼樣的房企能夠抵擋住寒氣,率先走出寒冬?

市值榜認為要從兩個維度考察房企:財務和經營。

二、融資能力:開始比三道紅線更重要

儘管短期市場情緒回暖,但長期來看,房地產企業早晚會踏入不同於

高週轉、上規模

的另一條河流。

房地產行業供需壓力仍然存在,同時以維穩和託底的政策彰顯市場溫度邊際回暖

財務安全不能不看的指標就是房地產行業獨有的三道紅線。

以今年中報的財務資料來看,滿足三道紅線的房企不多。包括:中海地產、保利發展、招商等央企國企,民企的典型是新城、龍湖、濱江,有一些房企相比於2021年年報還降檔了。

房企爆雷一般起於流動性風險,隨著自救過程中資產處置的不斷深入,流動性風險逐步演化為更嚴重的“資不抵債”。

三道紅線中現金短債比是判斷流動性的一項指標,現金短債比(寬口徑)=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短期有息債務,比值越高,短期償債能力越無憂。23個樣本房企的半年報資料中,現金短債比(寬口徑)在3以上的,有中海地產、金地、龍湖和建發股份。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財務安全是房企成功轉型或者第二增長曲線穩健發展之前的底線。

聯合資信的一份研報提到,房企的境內債將在2023年3月迎來集中兌付期,美元債亦將在2023年1月和4月迎來償債高峰期。

目前境外新增融資渠道已基本喪失,人民幣的貶值加大了美元債的償還壓力。

因此,經營回款之外,在境內的融資能力關乎到房企的生存與發展。

房企境內融資能力如何,可以從兩個維度進行觀察:評級和融資成本。

在當前房企經營模式下,三道紅線評判的是底線,融資能力則一方面影響房企的財務安全,另一方面關係到經營規模的上限。

今年3月以來,房企融資環境逐步寬鬆,以信用保護工具為民營房企發債上保險,是一個創新舉動。

5月16日,碧桂園、龍湖、美的置業3家民營房企被監管機構選定為示範房企,發行債券獲信用保護工具支援,可以說得到了官方的認可。

8月19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召集多家民營房企召開座談會,探討透過中債信用公司增信支援的方式支援民營房企發債融資。首批試點企業除碧桂園、龍湖之外,還有金地、新城和遠洋集團等。

據媒體報道,獲得標普、惠譽、穆迪“全投資級”評級的房企只有7家,分別是中海地產、華潤置地、萬科、保利發展、龍湖、金茂及越秀集團。

先看房企的信用評級。

據研報統計,從2018年到2022年上半年,加權平均融資成本低於5%,且整體處於下降中的房企有保利發展、招商蛇口和金地集團。在年報中,龍湖使用的口徑略有不同,融資成本同樣不斷下行且處於低位,2022年上半年為3。99%。此外,濱江集團的融資成本下降也比較快,2022年上半年為4。7%。

誰能最早走出房地產行業寒冬?

融資能力強、財務安全的為數不多的幾家房企中,龍湖、濱江集團等民營房企顯得難能可貴。

三、下個賽段:誰的根基更牢固?

融資需要資信高,財務安全和經營安全息息相關。財務安全,終究要回到經營安全上。

經營,我們分為兩方面討論:房地產開發業務和第二增長曲線。

看房地產開發業務,

再來看融資成本。

克爾瑞資料顯示,上半年土地儲備總貨值(權益口徑)的前10為綠地控股、保利發展、碧桂園、中海地產、萬科地產、招商蛇口、龍湖集團、中國金茂、越秀地產和華潤置地。

從上半年的整體情況來看,高能級城市的銷售韌性較強。

克爾瑞預計第四季度,“熱點恆熱”的分化格局不會發生根本性逆轉:核心一二線城市還將高位維持,相較而言,弱二線和廣大缺乏基本面支撐的三四線下行壓力依舊比較大,即便“以價換量”,去化效果依舊難言樂觀。

這種背景之下,兩類房企將有更大的機會:

一方面要看土地儲備的總額,新增情況,另一方面要看週轉和去化能力,也就是回款的速度,這又涉及到土儲的城市量級。

美的置業在上半年堅持城市升級戰略,龍湖大部分貨值集中於高能級城市,克爾瑞的房企存貨管理報告顯示,上半年有30家房企存貨週轉率較高,其中龍湖、綠城結轉加速。

再來看誰的第二增長曲線靠得住。

當前,

堅持高能級城市佈局的房企和小而美的區域聚焦性房企。

,當然也有跨界步伐更大的,如汽車,不再討論。

物業管理方面,從規模來看,中指研究院的2022百強名單顯示,碧桂園物業排第一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併購,比如去年碧桂園服務發生了7宗收併購事件,披露的交易總金額近190億元,涉及在管面積2。8億平方米。

這就意味著財務安全性更高、資金儲備更豐富、流動性更強的房企,機會較大,比如上文提及的現金短債比超過3的幾家房企。

房企的第二增長曲線比較常見的方向有物業、商業運營和長租公寓,都是能夠創造持續穩定現金流入的模式,一方面為企業未來的價值增長提供支撐,另一方面在當前有分散風險的作用

從服務能力來看,不管是樂居財經近期釋出的第三季度物業服務滿意度榜單,還是品牌力百強榜單,萬科的物業和龍湖智創生活,都位居前列。

商業運營方面,新城控股的吾悅廣場是一個成功的典範,截至今年6月底,吾悅廣場開業面積1189萬平米,出租率高達96%;物業收入佔公司營業收入10。23%,毛利率高達72。22%。

不同的榜單中,商業地產運營排名靠前的房企還有中海、龍湖和華潤。

最後看長租公寓,最穩定的要數萬科的泊寓和龍湖的冠寓。2020年,泊寓實現了現金流層面的盈利,去年,冠寓首次實現盈利。租賃住房頭部企業實現盈利,也是行業正式走向成熟的一個標誌。

大的物管企業裡,萬科的萬物雲剛上市,龍湖智創生活正在排隊,募資之後有望進一步擴大規模。

在漫長的旅途中,房企既要抬頭看天上的月亮,也要低頭看地上的六便士,既要解決短期的困難,也要為未來的趨勢及機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