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藥材科普——麻黃

2022-10-01由 健醫園 發表于 林業

一斤麻黃出多少鹼

麻黃,中藥名。為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是麻黃科麻黃屬植物,高20-40釐米;木質莖短或呈匍匐狀。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與中麻黃,為草本狀灌木,採用部位為草質莖,也是重要的藥用植物。生物鹼含量豐富,是提取麻黃鹼的主要資源。木質莖少,易加工提煉;由於常生於平原、山坡、河床、草原等處,故易於採收。因為麻黃的發汗力強,故外感風寒輕證、心悸、失眠、肺虛咳喘等均應忌用或慎用。老人、體虛及小兒宜用炙麻黃。

中藥材科普——麻黃

性味與歸經:

味辛微苦,性溫。入肺、膀胱經。

典籍藥效記載:《本經》:“主中風,傷寒頭痛,溫瘧,發表出汗,去邪熱氣,止咳上氣,除寒熱,破癥堅積聚。”《別錄》:“主五臟邪氣緩急,風脅痛,除乳餘疾……洩邪惡氣。”《綱目》:“散赤目腫痛,水腫,風腫,產後血滯。”

功效與主治:

發表祛風,宣肺利水,平喘祛痰,通絡解凝,破癥消堅。

藥效綜述:

麻黃藥用歷史非常悠久,歷代醫家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臨床用藥資料,是一味用之得當效如桴鼓的藥物,非一般平和藥物所比。一些典籍明確記載麻黃為發汗要藥,又有大汗亡陽之說,所以,後世很多醫家多畏其峻猛,故用之漸少。一些研究麻黃的學者,對其相應問題作了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各種不同的結論,非常值得在我們應用麻黃治療肺癌時作為一種參考。

一些學者提出,麻黃並非發汗峻劑,而功在於宣肺。麻黃雖能致汗,但輕揚之性,一過無餘。《傷寒論》麻黃湯煎服法中明確說明,服藥後要蓋上被子取微汗,也說明麻黃不是發汗的峻藥。李時診認為麻黃為肺經專藥,麻黃雖為大陽,實則治肺。由此可見麻黃不是發汗的專藥,而是宣通肺氣,疏洩肺邪的主要藥物。

有的學者歸納麻黃具有“宣通毛竅、開洩腠理、祛除外邪;宣通肺氣、開洩氣門、平喘止咳;宣通陰竅、輸利水邪、消腫利尿;宣通經氣、活血通絡、療痺除痛”的作用。從歸納可以看出,關鍵在於“宣通”二字,人體肺臟是最重要具有“宣通”功能的臟器,所以麻黃作為宣肺要藥比較恰如其分。近代一些資料報道,用“小青龍湯治療肺癌”,或“射干麻黃湯治療肺癌”均是取麻黃的宣肺作用。

中藥材科普——麻黃

近代藥理學研究認為麻黃不僅有弛緩支氣管平滑肌功能,還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該作用由黃酮類成分產生。在影響免疫功能方面也有新的報道,有人用麻黃製劑治療純系昆明種小鼠實驗性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發現麻黃製劑明顯提高外周血T淋巴細胞數,提示其可能有免疫調節作用。

服法與用量:

麻黃主要以煎湯劑服用,也可碾成細粉末入散或丸服用。傳統醫學資料中記載,煎煮時要去掉湯上面的沫。些學者近期做過研究,麻黃在煎煮時不去沫並沒有出現不適的症狀。目前一般常用劑量,煮服者為3-6g。如果病人體質狀態能達到生活自理情況,常用量達10-20g,但這也要視人的體質而定。另外,用麻黃時,也要考慮到地域不同給人體帶來稟賦的不同,對麻黃的耐受程度也有差異。如北方風氣強硬,人肌膚比較固密;南方人地處水鄉,風氣柔和,肌膚比較疏洩,所以北方人用麻黃比南方人用量要多一些方可奏效,這要因症因人制宜。

相關方劑:

以麻黃為主藥的方劑很多,涉及面也很廣。如《傷寒論》麻黃湯、桂枝湯、小青龍湯、大青龍湯、射干麻黃湯、越婢湯、麻杏石甘湯、麻黃細辛附子湯、麻黃升麻湯,《醫學入門》麻黃杏仁飲,《千金方》麻黃醇酒湯,《傅青主女科》麻黃根湯,《外科全生集》陽和湯,《金匱要略》麻黃加術湯,《太平惠民和劑局方》三拗湯,《三因極一病證方論》麻黃左經湯、麻黃桂枝湯,《脾胃論》麻黃人參芍藥湯,《症因脈治》麻桂術甘湯、麻黃定喘湯,《傷科補要》麻黃溫經湯等。

參考文獻:《肺癌中醫證治》 山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