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2022-09-19由 互金科普君 發表于 林業

德國人是如何伐本的

戰爭不是消遣,不是一種追求冒險和賭輸贏的純粹的娛樂,也不是靈機一動的產物,而是為了達到嚴肅的目的而採取的嚴肅的手段——卡爾·馮·克勞塞維茨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小鬍子一直被詬病是微操大師,就是因為不停地插手軍隊指揮,能贏的戰爭都打輸了,尤其是在蘇德戰場上,

到底是先攻打莫斯科還是南下佔領烏克蘭乃至高加索油田,爭論不休。

從歷史來看,當時德國國防軍陸軍總指揮部和小鬍子的國防軍最高統帥部(是的,你沒看錯,當時德國軍隊是2塊牌子2個班子)爭論不休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古德里安去了一趟狼穴了以後,在跟小鬍子單獨會面了之後,就突然同意小鬍子的想法了,死心塌地地執行小鬍子的“戰爭經濟學”,南下進攻烏克蘭基輔方向了,

所以就有了後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包圍戰——基輔會戰,而經此一役,德軍再也沒有多餘的力量拿下莫斯科。

回到開頭《戰爭論》作者克勞塞維茨的那句話,不管是進攻莫斯科還是進攻基輔,最終都是要實現“嚴肅的目的”,也就是擊潰蘇聯的主力部隊,瓦解蘇聯的生產能力,摧毀蘇聯軍隊的戰鬥意志,從這個角度來看,

我個人是偏向於小鬍子的決策,即拿下經濟、資源區比拿下政治中心,在當時會更有價值。

德軍已經是強弩之末

當時的德軍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不重視後勤,經過幾輪調整,最遠後勤運輸距離,也就500公里,而當時德軍縱深最遠推進到了800公里,也就是說,還有300公里路上的德軍,是沒有啥補給的,沒有吃喝的部隊就開始搶劫,激起了更大的反抗意識。

雖然德國打閃擊戰,其實並沒有實現100%的機械化,“騾馬帝國”不是隨便說說的,在向蘇聯開戰之後,德國軍方徵調了大量馬匹,這讓騾馬總數量接近100萬!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還有在前期對蘇戰爭中狂飆突進之後,德國軍團的戰鬥力普遍下降50%左右,連騾馬都沒有的前線德國士兵,只能人挑肩扛,在德國拍攝的《斯大林格勒》這部電影中,在打完一場小規模戰鬥之後,上尉說,我們要把這門大炮帶回去,士兵們問,沒有馬運輸,然後大家互相看了一眼,

上尉說:“我們就是騾馬”!

然後就有了影視上的一個名場面,德國版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軍官和士兵一起,在茫茫雪地上,拖著沉重的大炮往前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也就是說,經濟決定了政治,而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最終目的還是要服務於經濟利益——德國對外侵略擴張目的在於重新劃分世界利益分配格局,在德國缺油(羅馬尼亞的油田無法支援進一步擴大戰爭),缺糧(當時德國減少了國內的物資供應以及減少對德國盟國的出口),缺裝備(德國坦克的月產量低得離譜——每月只有不到300輛,德國直到1943年才進入戰時生產狀態,整個二戰期間德國生產的坦克及自行火炮只有4萬多輛,而蘇聯則超過了10萬輛)的情況下,單純靠德國前線士兵人拉肩扛就想一口氣吃下蘇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任何國家的高層都不傻,都能拿到最直接最一手的資訊,也知道德國軍隊存在的巨大問題,

面對烏克蘭大糧倉、頓巴斯工業區、煤礦產區、油田,可以說小鬍子饞得,眼淚都從嘴角流出來了

,拿下這些區域,

就可以重創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防止蘇聯翻盤的可能,還能給德軍以極大地補給,以備來年再戰

,從這一點上來看,小鬍子的思路沒有錯,而且似乎當年慈父也潛意識裡面想到了這一點,想跟德軍在烏克蘭大平原上決一死戰。

不僅僅只是二戰是各國在爭奪資源和物產,現在的戰爭也是以資源為中心展開激烈爭奪,開打的基本都是石油產區,中東這些地方,海灣戰爭之類的

(打的就是伊拉克,誰叫你薩達姆放棄石油用美元結算,投入歐元的懷抱了,鷹醬看到石油區要放棄美元體系,不打你打誰?)

,誰會在韓國北方鄰居那裡天天開戰呢,沒石油、物資匱乏,土地面積小,人口也才2500多萬,砸一堆錢進去,還要浪費士兵的鮮血和生命,投入產出比就是虧的!

進攻莫斯科只怕要再現拿破崙了

在德國之前,上一個打進莫斯科的還是拿破崙,可是就算拿破崙打進莫斯科,住進了克里姆林宮,在俄國皇帝的床上睡覺,又能怎麼樣呢?最後還不是被俄國的“冬將軍”給降服,狼狽大撤退!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那個時候,執行焦土策略的還是庫圖佐夫,

米哈伊爾·伊拉里奧諾維奇·庫圖佐夫

,1812年,法國皇帝拿破崙發動對俄戰爭,庫圖佐夫晉升陸軍元帥,重任俄軍總司令。他成功在博羅迪諾戰役中消耗法軍實力。之後制定“焦土戰術”,主動放棄莫斯科,誘敵深入。放棄莫斯科後,庫圖佐夫隱蔽地實施了翼側塔魯季諾機動,使俄軍避開法軍突擊,集中在塔魯季諾村地區,切斷了拿破崙向俄國南部地區前進的通路,為組織和準備反攻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蘇聯版《戰爭與和平》中,重現了

奧斯特里茨戰役

,正是這場戰役的失敗,才讓自大的俄國皇帝亞歷山大一世意識到自己的軍事才能無法指揮軍隊獲勝,將指揮大權交給了庫圖佐夫。

庫圖佐夫也正是利用了俄國國土面積廣袤,幅員遼闊的這一地理特點,利用大縱深,生生地把拿破崙給拖死了。

從當時蘇德戰場上來看,慈父鐵了心要抵抗,就算是莫斯科被攻陷又如何,換個地方成立臨時首都,繼續抵抗德國入侵就好了,單純的佔領莫斯科,並不能代表蘇聯的失敗或者投降

,就好像我們在二戰的時候一樣,凱申就算是丟了上海、丟了南京,丟了武漢,但是武漢、上海的工廠繼續往後方撤退,把重慶設立為陪都,也要抵抗到底,凱申在這點上,還是很有骨氣的,誓死不投降。

另外,蘇聯的有生力量實在是太恐怖了,德國打掉蘇聯500萬士兵,蘇聯就能動員1000萬士兵再次投入戰場,在無止境的消耗面前,德國人確實耗不起。

而且蘇聯早期也在實施焦土策略,效果還不錯,沒有給德國人留下任何的物資,德國人就算得到了一些工廠或者礦產,想要恢復生產,也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重新修復才能投入運營。

小鬍子也知道這一點,只不過“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全部都要”,當時的德國高層確實是在考慮,同時實現攻佔莫斯科和南下佔領烏克蘭乃至高加索油田這兩個目標,只是無奈德國雖然武器和兵員素質精良,敵不過雙方資源、土地、人口上的巨大差距,而且蘇聯還有美國的支援。

蘇德戰爭回顧 德國人該先拿下莫斯科還是先拿下高加索油田?

在1941年3月11日,美國國會高票透過第1776號法案,授權美國總統“售賣、轉移、交換、租賃、借出、或交付任何防衛物資,給予美國總統認為與美國國防有至關重要之國家和政府”。從1941年8月開始美國向蘇聯援助武器和物資。

統計顯示,美國共提供了超過109億美元的物資給蘇聯。

據統計,當時蘇聯獲得的租借物資,相當於今天的1500億美元。而在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對中國的援助僅有8。45億美元,只佔對蘇援助的7。7%。僅在1943年,美國的實物援助就佔到蘇聯工業總值的21。4%。這裡還不算現金援助。

在整個二戰期間,蘇聯共生產了10.4萬輛坦克、13.7萬架飛機、1200萬支步槍、150萬支機槍、600萬支衝鋒槍、50萬支反坦克槍,83.4萬門火炮與迫擊炮。

在盟友的支援下,在恐怖的工業生產能力面前,德國是不敗也得敗,只不過就算小鬍子的戰略成功了,拿下了烏克蘭以南乃至高加索的油田,也只不過延長了戰爭的時間,將失敗那一天拖延一段時間而已。

總結來看,

小鬍子的“戰爭經濟學”並不是一無是處

,以戰養戰確實是德國能夠繼續讓戰爭機器開足馬力的源動力,如果不能掠奪到足夠的資源,在消耗掉有生力量以後,德國就只有全面敗退這一條路可以走了,只不過小鬍子盯上了蘇聯的土地和資源,而且沒有想到,當時引以為傲的閃電戰,最終被拖入消耗戰的泥潭當中,最終迎來了覆滅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