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荷花開 荷包鼓

2022-09-16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林業

荷包的荷怎麼寫

眼下正是荷花綻放的時節,位於沙灣區踏水鎮柏林村的百畝荷花也次第開放,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來打卡賞荷。

柏林村在村級建制調整時由原柏林村和馬鞍村合併組成,全村8個村民小組,684戶2003人,村子裡以種植優質稻、蓮藕、黃金米槐為主導產業。近年來,柏林村透過發展“荷花經濟”,重啟“柏林荷鄉”農旅專案,帶動村民務工增收,盤活村級集體經濟,使改革的紅利源源不斷地惠及更多老百姓。一年來,柏林村在產業發展、環境改善、鄉風提升、基層治理、農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建立成為省級首批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鄉村振興示範村。

柏林荷鄉 轉危為機做活“荷花經濟”

蓮葉田田,荷香醉人。盛開的夏荷點綴了翠綠的荷塘,亭亭玉立,嬌豔欲滴,為夏季增添了一抹亮色。荷塘邊的涼亭被綠意包圍,涼亭裡坐著村裡的老人們,他們聊家常、看遊人、賞美景……

近日,記者在柏林村看到,前來賞荷的遊客三五成群徜徉其間,來自樂山中心城區的遊客李俊和家人也在此遊玩。她告訴記者,“我們今天來,看到這個荷塘真的很美,周邊的環境打造得也很漂亮,置身這樣的鄉村美景間,讓人賞心悅目神清氣爽。”

柏林村種植荷花有過歷史。為了發展壯大荷花產業,2016年,當地引進業主開始打造“柏林荷鄉”農旅專案,由於經營不善,最終失敗,帶來了一系列的遺留問題。曾經“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塘因土地撂荒、土地租金以及勞務費支付等問題,成為了村民們最大的心病。柏林村第一書記王成傑介紹說,針對這個問題,當地鎮、村兩委主動作為,利用中央、省市集體經濟扶持資金以及集體和個人自籌資金,將荒廢的荷塘和周邊荒地進行整合,開始重啟“柏林荷鄉”專案。

專案啟動後,推出的荷花寫生、漢服攝影、荷塘月色燈光秀等一系列活動,吸引了八方遊客前來遊玩,同時還推進香樟林特色農家風味的餐館、苦竹林休閒茶樓、兒童樂園等配套設施,讓遊客有看的、有吃的、有耍的。

為推動專案進一步發展,提高品牌知名度,鎮、村兩委在前期基礎上,新流轉土地50畝,豐富水上娛樂專案,將“稻、荷、魚”有機結合,接收利用村委會周邊閒置資源、就地取材,改建成荷藕文化館、藝術餐廳、廉潔教育基地、停車場等。

以荷為媒 助推農旅融合發展

柏林村圍繞“荷花+大米”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推動農旅融合發展,打造田園綜合體,構建惠及群眾的“共享經濟”。

記者瞭解到,以特色農產品穩定發展為基礎,柏林村黨委調動黨員、群眾發揮積極性,針對農村勞動力大量流失、土地撂荒問題,發展萬畝綠色水稻生產、觀光基地,專人管理350畝冬桃、黃金米槐基地及150畝荷藕,利用閒置土地修建蓮藕、金槐加工廠,讓農戶一份土地有流轉、管理、分紅三份收益。

柏林村村道也是一個亮點,兩旁各色鮮花裝點期間,沿著村道,記者來到馬兒山觀光涼亭,涼亭視野開闊,可清晰觀賞柏林村的稻田藝術和村民聚居點,在綠意盎然中感受雞犬相聞。

村道沿線栽種的欣賞花木有30餘種,還對“柏林環線”的農家牆壁進行了彩繪。王成傑說:“修建農事體驗中心、培育彩色瓜果、自然研學勞動教育基地已初具規模。同時,我們以慶祝建黨100週年為主題,創新了稻田藝術,為完善配套設施,已修建完善馬兒山觀光涼亭、旅遊廁所,租賃觀光車,還打通了柏林荷鄉、稻田藝術旅遊專線,不斷增強遊客的體驗感。”

目前,柏林村全村的荷花種植面積達2000餘畝,依託“柏林荷鄉”農旅專案,帶動蓮藕、茶葉、大米、黃金米槐、桃子、李子、大頭菜等本地特色農副產品銷售,實現銷售收入260萬元;帶動就近務工2800人次,實現務工收入22。4萬元。

為實現農旅融合的可持續發展,下一步,踏水鎮將整合資源,不斷促進一二三產融合,形成種、產、銷一體化鏈條。同時,充分挖掘農耕文化核心,植入田園觀光、農事體驗、研學旅行等元素,打造鄉村旅遊目的地、農耕文化體驗區,真正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實現產業興旺、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記者 趙徑 文/圖

本文來源:三江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