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2022-09-15由 小小金魚呀 發表于 林業

粽葉是什麼葉

近些年,隨著螺螄粉紅遍大江南北,廣西其他的各種粉也逐漸被外地人所知曉,甚至還有不少人給廣西封了個“嗦粉第一名”的名頭。看到陸續有美食博主到廣西探店,給全國各地的朋友們介紹螺螄粉、桂林滷水粉、南寧老友粉,身為廣西人,我很高興,但也有點失落——介紹桂東南風味美食的太少了,還有太多寶藏還沒被發現!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柳州螺螄粉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南寧老友粉

我們當地把很多糧食製品都稱為粉。有圓條狀的米粉、方條狀的薯粉、扁條狀的卷粉、現蒸的腸粉,還有用粉製成的各式糕點。

卷粉,是我們當地的叫法,有點像廣東的陳村河粉,但口感不似陳村河粉那般爽彈。因為比陳村河粉要薄許多,卷粉吃起來更加細膩滑溜。其中,比較受歡迎的吃法是涼拌粉和湯粉。

涼拌粉(我們稱為撈粉)是我的最愛。街上的各種小食店都有售賣,因為醬汁不同,各家都有各家的滋味,但底味大都是相似的——酸。為了解生油的膩,店家都不約而同地在醬汁里加入一些酸料,有的是酸梅子,有的是酸藠頭,有的是檸檬。此外,還有店家會準備諸如炸豬蹄、燒肉之類的加料,這又是另一種風味了。

我印象最深的是,農忙時節,因為沒太多時間做早餐(指煲粥),家裡大人就會一大早去小食店買一袋卷粉回來,倒點醬油和花生油,隨便一拌就開吃。雖然簡單,吃起來卻不含糊,這一口下去,既能吸溜著感受到卷粉的爽滑,也能在咀嚼中品味它的綿軟細膩,以致於多年後在深圳工作,我常常到一家雲浮腸粉店裡打包幾份齋腸回家拌著吃。如此,我那因撈粉而起的鄉愁方能稍稍得到慰藉。

而當卷粉遇上生滾豬雜湯,又能在另一條賽道上一騎絕塵。我們本地人多以瘦肉、豬肝、豬粉腸為料,洗淨切薄片後做成生滾湯,放入卷粉,佐以少量鹽油,等再次煮開,一碗湯粉就做好了。此時,纖薄的卷粉吸飽了湯,挑起一筷子,顧不上多吹幾口氣便吸溜下肚,真是極致的鮮!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豬雜湯粉

除了卷粉,另外兩種可以做成主食的,便是米粉和薯粉了。這兩樣都是經過食品廠加工後的乾粉。米粉主要是圓條狀,比桂林滷水粉的粉要細,又比常見的龍口粉絲要粗。薯粉是用紅薯加工成的,有圓條狀,也有扁條狀。這兩樣乾粉,應該就不是廣西獨有的了,與印象中的南昌拌粉、重慶酸辣粉的形態差別不大。

餡卷和簸箕炊是我的另外兩個心頭好。餡卷,和南寧的捲筒粉類似,都是在一張還未切成條的卷粉皮上抖上一層炒好的餡料後把粉皮捲成卷,不同的是吃捲筒粉普遍會加醬汁,而餡卷是不加醬汁的。一口下去,能瞬間感到卷粉皮的細膩,緊接著就是瘦肉的鮮香、豆角的多汁、木耳的爽脆……在卷粉皮的溫柔包裹下,餡料家族裡的每個成員都釋放了天性,爭先恐後地為味蕾製造驚喜,真是妙極!

我的一眾心頭好中,簸箕炊是我吃的次數最少但又最掛念的一口。除了農忙時節小販進村叫賣能一飽口福之外,就只能期待奶奶做了。而這一口的製作過程也相當考驗耐心,得先磨好米漿,在茶托上倒上薄薄的一層,均勻地撒一層切成丁的芋頭、豆泡、瘦肉等餡,上鍋蒸熟,然後再重複幾遍。等最後一遍蒸熟了,稍微晾涼,奶奶就會用小刀劃成一塊塊小菱形,我們兄弟倆就各捧著一塊吃。一家人笑著吃簸箕炊,至今回想起來仍覺得溫馨,這樣的溫馨只怕以後會更難有了。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形似簸箕炊的籺(找不到簸箕炊的圖)

饒是如此,我奶奶最喜歡的,也是她最常做的,當屬芥菜包了。這道桂東南特色的小吃,在普通人家中的地位可以說僅次於粽子。每逢年節、廟會,或是白蘿蔔豐收,奶奶就開始準備做芥菜包了。用糯米粉和粘米粉按一定比例揉成粉團,再揪一擠捏成碗狀,裝入炒好的餡料,然後收口團成小團,最後用氽過水的芥菜葉(有時也用生菜、白菜、包菜的葉子)將它包裹住上鍋蒸熟。等到可以吃了,只淋些許生抽、撒一小把蔥花,就能吊出芥菜包的極致鮮香。此時,平日裡遭小孩嫌棄的芥菜一點沒有往日的清苦,鍋蓋一掀開,只有清香。

螺螄粉才不是我最惦記的廣西味道

芥菜包

如今,我遠在異鄉打拼,和一個同樣熱愛芥菜包、熱愛撈粉的姑娘結了婚,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子。空閒之餘,我們也會買來沾米粉和糯米粉,循著童年的記憶,做一做家鄉的小吃。唯願時光慢些,當年長輩們給我們製作的這些味道,也能在我們手中誕生,也能常常暖和他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