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珍稀動物|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2022-09-09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林業

朱䴉是不是珍稀動物

珍稀動物|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歡迎關注中國林業網

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

——“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冬日時節,秦巴腹地,成群結隊的朱䴉在漢江和支流的河灘溼地上,時而覓食、時而戲水,一抹抹靈動的緋紅扇動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一度瀕危的“東方寶石”朱䴉,自20世紀80年代在陝西洋縣被發現後,經過我國政府和科研人員38年的搶救與保護,已由最初的7只發展成擁有3000多隻成員的大家族;不少還“遠嫁”日韓,成為友誼使者。

朱䴉是地球上最古老的鳥類之一,曾廣泛分佈於俄羅斯遠東、朝鮮半島、日本和中國一些地區。20世紀中葉起,由於戰爭、獵殺和生態破壞等原因,這種珍禽的棲息地面積不斷縮小,種群數量銳減。到20世紀80年代初,人們普遍認為,世界上的野生朱䴉已經滅絕。

1981年,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鳥類專家劉蔭增和他帶領的朱䴉調查小組歷時3年,幾乎走遍我國境內朱䴉歷史棲息地,終於在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姚家溝發現了7只野生朱䴉孤羽,為拯救這一物種留存了一線曙光。

“發現這一窩朱䴉後,我們既興奮又倍感壓力。”時任朱䴉保護小組負責人路寶忠說,小組成員對它們24小時全天候保護。最初的方法簡單卻很有效:在樹上塗抹黃油、安裝防爬刀片架、懸掛傘形防蛇罩,以對付蛇、鼬科動物等朱䴉的天敵;為防止雛鳥墜落傷亡,還在巢樹下架設救護網。

在姚家溝發現的這一種群,後來被命名為“秦嶺一號”。

然而,搶救性保護的最初幾年,朱䴉種群數量增長並不明顯。為此,科研人員選擇就地保護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雙管齊下”。1991年,我國開始嘗試人工繁育朱䴉。截至目前,陝西省共繁育成活400多隻。

隨著朱䴉種群數量的增多,朱䴉保護專業力量也在加強。從“秦嶺一號”朱䴉群體臨時保護站到陝西朱䴉保護觀察站、再到朱䴉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朱䴉保護體系日漸完善。科研人員先後攻破了朱䴉人工飼養繁育、野化馴養放歸等關鍵性技術難題,為科學開展保護工作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指導。

“朱䴉對棲息地的生態環境要求極高。保護朱䴉,離不開對棲息地環境的改善。”路寶忠說。

1981年,洋縣人民政府提出了保護朱䴉的“四不準”:不準在朱䴉活動區狩獵,不準砍伐朱䴉營巢棲息的樹木,不準在朱䴉覓食區使用化肥農藥,不準在朱䴉繁殖區開荒放炮。隨後,國家還安排專款,在朱䴉活動區域實施封山育林、擴大天然溼地和冬水田面積等棲息地整治措施。

“近年來,洋縣封山育林4000多畝,恢復天然溼地3500多畝,保留和整治冬水田1500多畝,為朱䴉營造了適宜生存的棲息環境。”洋縣縣長杜家才說。

從7只孤羽到千鳥競翔,朱䴉正在走出瀕危困境,其核心保護區洋縣也在綠水青山間探索有機產業發展之路,實現朱䴉保護、生態改善與脫貧致富的共贏。

杜家才介紹,洋縣累計發展有機生產企業29戶,認證有機產品14大類80種、14。3萬畝。2018年洋縣有機產業產值為10。68億元,佔到全縣農業總產值的五分之一;有機示範區的農民人均純收入較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約1500元。

記者:李華

原標題:《珍稀動物|復聞朱鷺曲 人來鳥不驚——“東方寶石”朱䴉的重生之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