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食話│溫江人燉肉的素野味

2022-09-09由 悅文天下 發表于 林業

安石榴苷在蒲公英里有嗎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食話│溫江人燉肉的素野味

小時候吃過的“野味”不少,不過都是素的。家常飯吃慣的人饜了,總想吃點野的。

川西壩的溫江啊,並不是人們印象中的一味吃辣椒,家家戶戶都愛吃的一道菜就是燉肉。這燉湯是極為講究的,常佐以野生植物,極為養生。鄉人常用來燉肉湯的有海帶、青蒿、蒲公英、雪山大豆、芭蕉花等,其中芭蕉花、蒲公英、青蒿都是不折不扣的“野味”。

食話│溫江人燉肉的素野味

先說這個芭蕉花。溫江一帶沒有香蕉,只有芭蕉,並且特別少。老人說庭前種芭蕉要“鬧鬼”,所以芭蕉僅僅在河渠邊能看到野生植株,為什麼要鬧鬼我不知道,這個傳聞的由來已經失考了。那時候溫江的小朋友們看到結了芭蕉的芭蕉樹往往是激動的,總以為那就是“傳說中的”香蕉。我亦不例外,川西壩腹地幾乎不產水果,對於我們來說,水果狀的東西太具誘惑。

剛搬小區那年,鄰居家的老婆婆到附近一所高校散步,興沖沖地捧了一朵很大的芭蕉花回來。她在炫耀,也許是偷摘的,所以當眾鉸莖。那花長得極為悚人,未開的花苞連著花莖垂下來,一顆巨大瓜子狀的立體染的是詭異的紫紅,那悻悻的樣子活脫脫讓人聯想起爬行類的某種動物。從那時起,我才知道芭蕉花是可以吃的,我也從來不敢提及讓家人也偷摘一朵嚐鮮。

那天晚上,我問過那位老婆婆的孫子芭蕉花好不好吃,記得她的孫子告訴我:“不好吃,就像筍子殼一樣!但是那個湯好喝,我奶奶放了香料,一點也不澀嘴。”

後來讀到李易安《添字採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中有“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一句,覺得莫名契合老人的“信仰”。種芭蕉,葉闊,當然“陰”。但那花朵著實嚇人,也許是溫江一帶極少有蛇一類的野生動物,鄉人才忌諱也說不準。終究說來,芭蕉花燉肉我沒吃到過,只是領教了花“野”的魅力和人“野”的情懷,一份猙獰。

食話│溫江人燉肉的素野味

其次說蒲公英。溫江一帶稱之為“燈籠花兒”,現在想想,那描摹地真是形象,用空泛的話來講真是“昇華”。燈籠花兒作為野味自然是無人忌諱,您想想它那風一般的繁殖,多半是“祥瑞”,像極了多籽的石榴。

燈籠花兒多,常是一束一束的。集鎮上也是一束一束的,一些老奶奶常採兩三束嫩株兒就來賣。價錢也很便宜,畢竟是野的。外表上看,沒有開花的燈籠花兒和青油菜嫩梢一樣簡單。蒲公英這個名稱更是美好的,尤其在孩提時代。可是蒲公英燉肉,卻沒有那麼甜蜜,這不能劃等號。

蒲公英燉肉的做法很簡單:先把豬肉白水煮熟,加入蒲公英小火慢燉,一杓白糖、一點毛毛鹽,起鍋時一把嫩蔥花(最好是壽安鎮天星村一帶的火蔥)提味。再把當地的二荊條辣椒切碎,加溫江滴窩油就是最好的蘸料。若是喜歡喝湯,那就買老一點的蒲公英,老的蒲公英不好吃,那苦澀的汁液會用它的黏稠調和豬肉的油膩;如果喜歡吃菜,那就買嫩一點的,煮好的蒲公英,那葉和莖都是潤潤的。

蒲公英雖然苦,但我對它的印象還是好的,因為今天想想,美好和純樸劃了等號,這是“最溫江的難得”。

至於青蒿,它就鼎鼎大名了。改革開放初,溫江公平鄉的舒國均夫婦(我的姑曾祖夫婦)以“青蒿燉肉”為靈感首創的“舒燉肉”名揚川西,至今還是溫江餐飲界的一塊招牌。它的味道,無須筆者多言了。

我總覺得,只有這些溫江的味道里,美好和純樸才能劃等號。青蒿燉肉能夠成就一道名菜,相信溫江的芭蕉花和蒲公英也有那份清香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