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2022-09-07由 愛川川 發表于 林業

背端午這首詩怎麼才能背快

還有六、七天,又是一年的重要傳統節日的“端午”了。關於端午的故事,我想你們已經聽說過很多遍了,無非是紀念屈原、紀念伍子胥和趨吉避凶的民間習俗。

哪怕韓國棒子不要臉搞了個“端午祭”,但端午節屬於中國這話毋庸置疑。至於端午節是紀念屈原還是伍子胥,並不重要。我是湖南人,現在定居江蘇,所以對於我們家的端午節來說,最重要的是習俗。當然,對於兩位名垂千古的文化人,我還是非常非常尊敬的。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但今年的端午節我要說一說端午節的詩詞,畢竟曾經在心裡面自詡自己為文化人。雖然我這個文化人寫不出有韻味的古典詩詞,但讀一讀那些真正的文化名人的詩詞,還把它們分享出來,不也是一件能增加自己文化素養的快樂之事嗎?

一、嶽州觀競渡

畫作飛兔艇,雙雙黨拂流。 低裝山色變,急掉水華浮。 土尚三間俗,江傳二女遊。 齊歌迎孟姥,獨。舞送陽侯。 鼓發南湖溢, 標爭西驛樓 。 並驅恆詫速, 非畏日光道中。

這是唐朝詩人張說所寫的一首詩。話說這個“說”究竟現在是“shui”還是“說”啊?端午節的當日,張說站在岳陽樓上,俯瞰洞庭湖上賽龍舟的盛況, 寫下了這首詩。划龍舟可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啊,可惜現在沒有心情去觀看了。岳陽樓作為中國四大名樓 之一,現在也還是值得一去觀賞的。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這首詩中間四句用典,說明端午競渡習俗源自對屈原的懷念。前後共八句寫實。記敘了嶽州群眾自南湖出發, 以湖畔岳陽樓為目標, 迎著烈日,拂流勇進, 爭奪冠軍的場面。其實,以小見大,中國現在就是在迎難而上的。

二、競渡曲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將浮彩舟 靈均何年歌已矣,哀謠振楫從此起。 楊桴擊節雷闐聞,亂流齊進聲轟然。 蛟龍得雨醫鬣動,蝶蛛飲河形影聯。 刺史臨流褰翠幃,揭竽命爵分雄雌。 先鳴餘勇爭鼓舞,朱至銜枚顏色沮。 百勝本自有前期, 一飛由來無定所。 風俗如狂重此時, 縱觀雲委江之湄。 彩旗夾岸照蛟室, 羅襪凌波呈水嬉。 曲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東注。

這還是一首唐代詩人的詩,不過作者是劉禹錫了。劉禹錫是唐朝文學家、哲學家,素有“詩豪”之稱。不過這首競渡曲不是豪情大發而是有些淡淡的憂傷。

詩的前四句寫賽舟的來歷,說明這風俗源於楚地人民為拯救和悼念屈原。次寫龍舟競渡的熱鬧全景:龍舟的奮進,刺史的賞酒,賽後的歡樂或沮喪,觀眾的興奮如狂,寫極有層次。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最後四句與開頭呼應,再寫鄉人競相觀看的盛況,並感慨熱鬧的一天已過,日暮人去,江水東流,但屈原的英靈何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由屈原而聯想及己,從而產生深沉的苦悶和寂寞感。

三、端午遍遊諸寺得禪字

肩輿任所適,遇勝輒留連。 焚香引幽步,酌茗開淨筵。 微雨止還作,小窗幽更妍。盆山不見日,草目自蒼然。 忽登最高塔,眼界窮大千。卞峰照城郭,震澤浮雲天。 深沉既可喜,曠蕩亦所便。幽尋未雲畢,墟落生晚煙。 歸來記所歷,耿耿清不眠。道人亦未寢,孤燈同夜禪。

這是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首詩,作為豪放派詩人的代表,蘇軾的這首詩所要表達的心情還是非常開心的。

宋神宗元豐二年 (1079年), 蘇軾外派到湖州當官,端午這天,遊興大發去探幽尋勝,寫了這首紀遊詩, 雖無關端午習俗,卻反映了一代文豪愛山水,愛美的豁達胸懷。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詩寫了一天的遊程,以對比 手法,寫山谷盆地的蒼翠幽勝, 和登高遠望, 水天相連,視野開闊的不同景觀。在詩的結尾,寫了歸來,遊興未盡,沉浸在美好回 憶中,跟與孤燈作伴, 坐禪寺僧的寂寞生活成為對照, 表達了詩人熱愛生活的樂觀態度。

四、端午

縱有靈符共彩絲, 心情不似舊家時。榴花照眼能牽恨, 強切菖蒲泛酒後。

這是宋代女詩人朱淑真的一首閨怨詩。 佩靈符、系彩絲, 這些是端陽節民間流行的習俗, 但詩人心情 卻與“在舊家” 時迥然不同。因為情緒惡劣,榴花越紅,越引起詩人對當前處境的憎惡和不滿, 但行動上又不得不強制自己去應付諸如制菖蒲酒等類俗事,由此可見這位女詩人心情的煩悶、 痛苦和矛盾衝突。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據載,女詩人婚後夫妻雙方感情惡劣。可由“心情不似舊家時”一句推斷, 此詩似作於丈夫家 中,“舊家” 則當指孃家。表面一看,此詩似為佳節思親之作, 聯絡作者不幸的婚姻來看,則實系 對封建包辦婚姻發出的責問和抗議 。你們覺得呢?

五、歸州重午

鬥舸紅旗滿急湍, 船窗睡起亦閒看 屈平鄉國逢重午,不比常年角黍盤

歸州,就是現在的湖北秭歸,也就是屈原的故鄉。宋代詩人陸游由四川回京城時,做下了這首詩。

陸游在蜀期間,曾對抗金事業寄予很大希望, 但因朝廷貪圖苟安,無意北伐, 陸游也不得不失望東歸。船行途中作者睡醒起來,倚著船窗看到江上急流競渡的船隻,覺得今年端午經過屈原故里,吃粽子也有了與往年不同的深意。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詩中無一字直接寫到自已歸途中的愁思,但詩人顯然把自己和屈原的遭遇聯想到了 一起,內心的憂憤鬱悶之情就盡在這 看似平常的敘述中表露無遺。

六、夔州竹枝歌九首(選一)

五月五日嵐氣開, 南門競船爭看來。 雲安酒濃趨米賤, 家家扶得醉人回。

這首詩的詩人是宋代的范成大。詩人在淳熙元年(1174年)出任四 川制置使、 知成都府。途經夔州雲安縣時做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是一幅江邊山城端午的風俗畫。日出霧散, 山裡人傾城而出觀看龍舟 競賽。賽舟結束後,人人盡情痛飲,醉得個個步履不穩,由親人攙扶著轉回家。流露出詩人在佳節的愉悅心情和對當地淳樸民風的欣賞。

七、端午獨酌

招得榴花共一觴, 艾人笑煞老父狂。 子蘭赤口禳何益,正則紅船看不妨。團粽明朝便無味,菖蒲今日麼生香。一生倖免春端帖,可遣漁歌譜大章。

佳節獨飲,通常都 是愁腸百結之時。 詩一開頭, 詩人楊萬里用擬人於法,寫與榴花共飲,艾人曬笑,透露了詩人無法排遣的寂寞和苦悶。然後對世態嬉笑怒罵,盡情揶揄: 奸人的毀謗中傷,想躲也是沒用;為屈原鳴不平當然是不許可 ,但把端午賽舟單純當作娛樂去看看,倒也不妨。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第五、 六兩句是託物寓意,言外之意是:端午,節日生相,但一到明天,時過境遷,就百 事無味,人們也早把屈原的英靈忘到腦後了。 最後兩句是直接嘲諷世態。 當時士大夫都以能為皇家寫頌德的帖子詞為榮,詩人卻公然宣告:以不當御用吹鼓手為榮為幸。並大聲疾呼: 要為真正的聖明時代譜寫樂章。

八、重午客中雨三首

住恨湘累遠,他鄉楚俗同。 流傳存弔祭,泊沒見英雄 。 竹葉於人綠,榴花此日紅。 未須嗟旅泊,吾道豈終窮。

元代詩人袁易的這首關於端午的詩,是他途經楚地,遇端午佳節而作。因此詩從節日傳統習俗寫起,讚頌屈原雖死猶生,受後人敬慕。再以綠竹紅梅之美景,襯托屈原英靈之不朽。最後兩句以屈原自勵,表示目前雖飄泊旅途,但自己的理想總有實現的一天,表達了作者堅持理想,不隨波逐流的決心。

九、己酉端午

風雨端陽生晦冥,淚羅無處吊英靈。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

明代詩人貝瓊的這首詩,首句寫景中渲染氣氛,為下文悼念屈原作烘托。弔古為了喻今。後兩句以石榴花相笑,巧妙地暗示作者系獨自憑弔,故結尾自比陶淵的高潔。“獨醒” 二字,既是自許,又是對世人的諷刺。流露出作者孤高面不為人們理解的苦悶。

又見端午,這次我們不說故事,分享10首端午詩讓文化修養不落伍

十、 午日處州禁競渡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蓮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明朝湯顯祖這首詩,寫的是“禁競渡”,當然是寫實,但以此作題材分明另有用意、頭兩句馬郊外踏泰歸來,獨飲節日酒,已有默默悼念屈原之意。

然後宕開一筆,寫禁競渡。作者以調侃的語氣寫道:明知屈原非在甌江自沉,又何勞在此划船弔祭呢?這裡說的是幽默話,實則諷刺世人只把競舟當作娛樂,興師動眾,勞民傷財,卻忘了其本意原是為弔祭屈原。

現代端午節這個風俗也有些淡化了,比如生活在城市的我們,不看龍舟之外,也不會再去喝什麼雄黃酒了。

你們那兒的端午節,有什麼有趣的習俗呢?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