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2022-08-30由 江陽沽酒客 發表于 林業

纏頭是什麼意思

今天對於年輕的四川人來說,很多老舊的習俗已經不知所以了。其實今天有人說北方人的規矩,特別是老北京人對規矩更是一直很看重,比如對年長的人一定要說您,怹不能說你和他,比如桌子上吃飯的規矩,比如出門在外待人接物的規矩,有外地人看到了也說太矯情,但是他們也對南方人迷惑不解,為什麼對老人都不說您呢?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其實不要用地方的習俗要求南北大同。關於規矩南方不會比北方少,四川這個地方其實算是特殊的存在,可南可北,當然你也可以說是南方人。不過四川的規矩多起來一點不遜色於北方。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老一輩逐漸老去,中年人又不太愛傳承,到了年輕一輩就基本不知道了。

再加上普通話普及,整個文化體系逐步被北方體系替代,本土的規矩倒是不怎麼見到了。

你知道為什麼四川李伯清的評書那麼多人喜歡,就是因為他在用幽默的方式給我們傳承地方的民俗文化,就是我們老一輩沿襲下來的規矩,這些東西年輕的時候可能會覺得老土厭煩,但是隨著年齡增加,你會發覺它們其實很多是值得保留的。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今天八零後、九零後、零零後顯然是三種年代不同屬性的人,八零後開始越來越懷舊和遵循古老的規矩,而後者們還在覺得它不值一提。很多年輕人起碼的尊重都做不到,在外面無論是社會上和工作中,學習一些西方規矩,直呼其名就是沒有規矩。當然這個你也不能強求。

那麼今天說到關於這個四川老一輩的孝帕裹頭也是一種規矩,據說這個規矩一守就是上千年。有人說這是四川人記情念舊,為了懷念諸葛亮對巴蜀父老的功績,死後就一直為他戴孝形成了習慣。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著名畫家羅中立的油畫《父親》中的老人便是一個頭裹白帕子的老人,原型為大巴山地區的四川老人。包白帕的老人刻在了許多人記憶中,如今在許多老照片中還能見到老人包白帕這一民俗風情。

其實不僅是四川,南北方不少農村地區都有包帕子的習俗,只是雲貴川地區包帕子的包法有點特別而已,與陝北老百姓包白帕子造型不同,四川老人的頭上的白帕子可達兩米長,包裹得緊實。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在四川一些鄉下,上了年紀的四川男子裝扮極具特色,他們頭纏白布,身穿青布長衫,腳穿布鞋,腰間別著煙桿,有時則將煙桿插到頭上白帕子裡,與四川袍哥造型別無二致。裹頭的布有白色、黑色、青色、雜色和紅色,但以白布居多。據觀察,頭裹白帕的習俗多流行於老者。目前頭包白帕的習俗在改變,大部分老人已改戴帽子,只在偏遠農村偶爾也能碰到少數上了一定年紀的老人還在裹白帕子。

但是如果是為了紀念諸葛亮,顯然讓人不可理解,那麼劉備才是川主,這樣恐怕有點喧賓奪主了吧,再說,諸葛亮即便有功勞,四川也經歷了多次換血,千年下來還那麼念舊?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而且三星堆青銅像中就有纏頭的,但四川老者頭裹白帕的習俗從何時而興起,現已無從考證。江陽沽酒客個人考證和猜測大體可能有以下幾點原因:

紀念諸葛亮說,雖然不能確定,但是很多老人都這樣說,武侯對四川人影響大,封建社會也推崇他的忠義楷模,跟關公有一比,這個說法有可能。

而且《笑傲江湖》第一回,金庸先生寫有這麼一段:“這兩人頭上都纏了白布,一身青袍,似是斯文打扮,卻光著兩條腿兒,腳下赤足,穿著無耳麻鞋。史鏢頭知道川人都是如此裝束,頭上所纏白布乃是當年諸葛亮逝世,川人為他戴孝,武侯遺愛甚深,是以千年之下,白布仍不去首。”看來他也認可這個說法。

為什麼四川一些老人頭上愛纏白布,它有什麼來歷呢?

第二個是功能性,在今天一些農村辦完喪事,主人家都會回贈客人孝帕,沒有人覺得晦氣不吉利,反而可以利用起來,以前務農經常幹體力活,孝布裹頭上既可吸汗,避免汗水流眼睛裡,還能別煙桿。到了晚上可當洗澡帕洗澡。也未嘗不可,這大概就是物盡其用吧。

第三治療作用,四川溼氣重,老人年級一大頭不禁風吹,戴帽子顯然沒有裹一塊布更有效果和方便,但是夏天也如此就有點站不住腳,而且很多頭頂露出來,也不知道什麼緣故。

最後可能藝人和古巴蜀巫術有關,古代藝人把錦帛纏在頭上作裝飾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有五陵年少爭纏頭的詩句,但是那是指藝人,顯然四川不可能人人都是那種,歌姬女藝人是吧。還有四川巴蜀古老的儺戲巫師們會纏頭,據說是保持精神氣不散,特別年級大了容易走神,不知道是不是這個意思。

以上都只是揣測,因為習慣的東西,反而沒有人去刨根問底,但是說句老實話,恐怕再過一二十年,這個習慣習俗恐怕都看不見了,畢竟今天的老人可以戴帽子,條件也更好了,講究的東西也不同,不過它是民俗的一部分,還是值得去研究記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