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國科學家揭秘9900萬年前隱翅蟲的“舌頭”捕食行為

2022-08-27由 咸寧新聞網 發表于 林業

中國哪裡出現過隱翅蟲

中新網南京2月20日電 (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20日訊息,該所蔡晨陽研究團隊透過對緬甸琥珀中隱翅蟲化石進行研究,發現兩種突眼隱翅蟲化石。它們極其罕見地儲存了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舌頭”(即:下唇),揭示了突眼隱翅蟲捕食行為的早期演化。

據瞭解,昆蟲綱是自然界中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類群,而隱翅蟲科(鞘翅目)是昆蟲中多樣性最高的一個龐雜類群,分為32個現生亞科,已描述的種類大約70,000種。目前隱翅蟲化石的研究主要集中於探討它們形態特徵的演化,而對某些隱翅蟲特殊行為的演化歷史知之甚少。

近日,蔡晨陽研究團隊在一億年前的緬甸琥珀中,發現兩種突眼隱翅蟲化石,化石罕見地儲存了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舌頭”(即:下唇)。這種9900萬年前的流浪甲蟲,可伸出舌頭“抓住”獵物,這一新發現對理解高度特化捕食器官的早期演化和現生各個屬之間的系統發育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家揭秘9900萬年前隱翅蟲的“舌頭”捕食行為

現生的突眼隱翅蟲屬代表的頭部及其高度特化的捕食器官。 南古所 供圖

這也是迄今為止,在琥珀中發現的最古老的“吐舌頭”甲蟲。

這一研究成果,對理解現代的突眼隱翅蟲亞科內各個屬的系統關係和捕食行為的起源具有重要意義,並於2019年2月18日線上發表於美國《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上。

近幾年,南京古生物所的蔡晨陽副研究員和黃迪穎研究員對大量緬甸琥珀昆蟲化石進行系統地收集和研究,並與美國孟菲斯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等同行合作,從百餘枚突眼隱翅蟲化石中發現兩枚儲存有特化捕食器官的琥珀標本。

透過形態描述、古今對比和形態功能學研究,證明了突眼隱翅蟲在其演化的早期階段已進化出特殊的捕食器官。這一發現代表著突眼隱翅蟲特殊捕食行為的最早化石記錄,直接證明了突眼隱翅蟲在白堊紀中期已演化出高度特化的捕食行為。

蔡晨陽稱,一億年前的隱翅蟲,它們的捕食物件應該也和現代的一樣,即捕食跳蟲。突眼隱翅蟲進化出來的這種吐長舌頭的方式就是針對快速移動的獵物。

專家認為,這一發現代表著突眼隱翅蟲特殊捕食行為的最早化石記錄,直接證明了突眼隱翅蟲在白堊紀中期已經演化出高度特化的捕食行為。

本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資助。(完)

【編輯:於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