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回眸一片是桃紅:人間的桃花開了,人世的修行你做了嗎?

2022-08-26由 道音網 發表于 林業

玉音法事的譜怎麼唱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

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

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李白《訪戴天山道士不遇》

太白謫仙子寫下這首詩作的時候,時年不過十八九歲,正是想要入世伸展一番大志的時候。然而,入世的路,便像是鯉魚要越過龍門一般,非要歷經幾多坎坷和艱辛,才能看得到一片光明。又像是在歷經春寒料峭之後,偶見樹梢桃花三兩枝,這才曉得春已來到。

回眸一片是桃紅:人間的桃花開了,人世的修行你做了嗎?

老人們常說:人生,唯有兩件事情不可辜負,一是春光大好,一是青春年少。而趁著春光和少年,更要抓緊時間去做好現世的修行。

常有人問,修行是什麼?也有人不小心掉進了牛角尖,反過來追問曰,道祖說大道無形無方,人間永珍又何處不是修行呢?其實,修行並沒有某一種固定的方式方法,道教更看重修行之於你自己的意義是什麼。你是從春花秋月中感知到了自然的熟稔,還是從落花流水中傷情了春光的流逝,一切都在於你自己的心境。你看紅塵是苦難,那麼終要在苦難中掙扎生存;你看人間是歷練,那麼也必將會在歷練中成長。而修行告訴我們的是,當下所歷經的一切苦難,其實都是歷練。花有開時必有落,人有青春亦會老,歲月枯榮,人生成敗,都是自然大道。你什麼時候認真了,也就快要悟道了;你什麼時候突然忘記所有了,便也真是得道。

這樣的道理,太白仙人並非不懂。根據清代黃錫珪《李太白年譜》中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時,曾隱居在大匡山(戴天山)大明寺中讀書,這一日春光正好,便要去拜訪一位道教仙長。一路之上緣溪而行,道路兩旁桃花盛開,花瓣掛著尚無人驚醒的露珠。有小溪流水,有狗吠相聞,樹林深處還可以遙遙望見麋鹿出沒。再向前徐徐行之,卻早已經忘記了路途的遠近。一時間,恐怕連這位謫仙人也有些迷惑,這究竟是走進了人間仙境,還是誤入了福地洞天呢?

回眸一片是桃紅:人間的桃花開了,人世的修行你做了嗎?

於是乎,我們非常訝異地發現,李白的這一趟行程已經不單單是去拜訪一位道長了,他更像是陶淵明筆下那位偶入桃源深處的人,早已經分不清楚哪裡是仙境,哪裡才是人間。

又其實,如你我之普通人,哪一位不是費盡一生辛苦去承擔起人世間的所有苦樂,同時又在心中種下了一片桃花源的夢想呢?而悖論卻是,我們都在積極努力地入世,去有為,去爭取,去獲得,去證明人之為人、我之為我的一切意義,又始終懷著最後的夢想,要去逍遙,去隱居,去肆意形骸,去卸掉一切偽裝、還原真我的性情。在拿起與放下之間的抉擇,往往成為用一生時間去驗證的修行。

不管是什麼樣的種子,最後都會發芽開花。時間,是修行人最忠貞的陪伴。

亦有人說,我終究還是個俗人,免不了被欲求牽引著,今天想了這些,明天想了那些,於是終日苦惱,鬱郁不得歡。

回眸一片是桃紅:人間的桃花開了,人世的修行你做了嗎?

然而呵,為這等事情懊惱是最不值得的。清名如靖節先生者,儘管口口聲稱“性本愛丘山”,不也是為了一口美酒而應召為官嗎?我們生在這個五顏六色的世間,本不必要對欲求的事情躲躲藏藏。凡是合理的慾望,以及實現和滿足慾望的方法合乎於倫理道德,那麼略微放縱一下心志,這也並不是什麼壞事情。道家講的修行,少見以禁慾為宗旨者,而是提倡人們用合理合規的方式去把心中的欲求控制在合適的度內,以求內不傷己、外不傷人,進而達到物我兩不相傷。如此一來,各自都在滿足了需求的同時,也保持住了內在的本性真然。如此,豈不就是天人相合的最好狀態嗎!

換言之,又正如李白去訪道問仙的這趟路程,哪怕最後是尋隱者不遇,單單與這山間的青風和枝上的桃花相映成趣,如果能得心中的真歡暢,這也是莫大的收穫了。《玉音法事》中記載了一首由宋真宗撰寫的《散花詞》,其中寫道:“天上天花旦夕開,不同人世待春來。”細細想來,並非是我們修不到神仙界,而是我們總是要去身外找神仙,卻忘記心能安止處,神仙本自來。惜了秦皇漢武的痴,竟不懂道本在我、仙亦人做的妙理。

回眸一片是桃紅:人間的桃花開了,人世的修行你做了嗎?

於是,還管什麼人間四月,又怕什麼人去樓空,更不消去惦念山盟錦書、雲中煙火,唯有桃李不曾言,下自乃成蹊。道也不曾遠走,人心若在,指日待歸。趁著春尚好,待著正年少,又看了“花開花落年復年”,便當知道修行的事是最等不得的。

唯寄語:

一束桃木驅鬼魅,一支桃花贈道伴。

待到他日朝玉京,再與彼此話人間。

本文作者 |高璟

道教之音原創文章,轉載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