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深讀」綠色信託需正視挑戰

2022-08-23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林業

標的資產怎麼讀

編者按:

6月下旬,上海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上海市浦東新區綠色金融發展若干規定》,綠色信託首次被寫入地方法規。近年來,結合綠色節能環保行業特點,信託業創新推出多種綠色信託產品,有效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未來,信託公司如何開展綠色信託佈局和轉型?綠色信託又將給行業帶來哪些新的挑戰?本期專題邀請行業專家共同深入探討。

「深讀」綠色信託需正視挑戰

快速發展的綠色信託需正視挑戰

□記者 樊融傑

近日,由中國信託業協會舉辦的“‘雙碳’目標下綠色信託業務發展”線上專題培訓上,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院長王遙表示,綠色信託是信託業轉型的有效對策之一,信託公司可充分發揮靈活展業的優勢,發揮自身優勢進行資源整合,開展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服務,撬動更多資本支援綠色低碳實體經濟發展。

應對行業轉型

近年來,在監管的引導下,信託業加速轉型。隨著轉型進入深水區,信託業也不斷面臨著新的機遇與挑戰。

根據清華大學的相關研究測算,在與我國設立的“雙碳”目標最接近的2℃情景下,2020-2050年間,中國能源供應、工業、建築和交通部門等合計新增投資規模接近130萬億元。隨著綠色生產、綠色消費、綠色生活不斷湧現的新場景,信託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的內涵與邊界均會得以拓展,綠色信託也將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

王遙認為,綠色信託是信託業轉型的有效對策之一。當前我國綠色產業資金缺口巨大,迫切需要新的融資渠道,綠色信託能夠有效引導資金流向綠色產業、具有顯著的生態與社會效益。

“在我國經濟綠色轉型發展加速的大背景下,綠色金融幾乎涉及各行各業。信託公司憑藉其靈活性以及持牌優勢,圍繞綠色信貸、綠色債券投資、股權投資、供應鏈金融、資產證券化、產業基金等領域開展信託產品模式的創新。”王遙表示。

此外,發展綠色信託還能夠更好防範金融風險。王遙認為,目前氣候風險已經得到了全球宏觀經濟部門和金融監管部門的重視,我國也不斷加大對企業的環保處罰力度。因此發展綠色信託也是防範氣候等環境風險、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的需要。

仍處初級階段

“綠色信託是信託業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新形勢相結合的重要業務模式,符合國家的中長期發展戰略,是我國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戰略任務之一,且與信託行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發展方向相契合。”王遙表示。

據記者瞭解,近年來,國內信託業對於綠色信託積極響應,創新動作也陸續落地,多家信託公司已開展相關業務並作為重要戰略性業務。其中,綠色信託貸款與綠色投資模式成為綠色信託的主力軍。

“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1年底,信託業綜合運用債權融資、股權投資、資產證券化、供應鏈金融等多種金融工具,為綠色環保產業提供綜合的金融整合服務,累計規模近6000億元人民幣,有效促進了綠色產業、新能源產業、綠色金融等領域的蓬勃發展,支援了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中國信託業協會黨委書記、專職副會長(常務)漆艱明近日在2022財新夏季峰會ESG專場暨《中國信託業的ESG發展之路》報告發佈會上表示。

儘管綠色信託數量增長迅速,但當前綠色信託發展還面臨著一些挑戰。

王遙表示,綠色信託體系設計和配套機制不健全,綠色信託仍處於初級階段,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目前僅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綠色信託指引》,尚無信託業主管部門釋出綠色信託專項政策。二是綠色信託業務尚未明確統計口徑,信託機構環境資訊披露機制仍未健全,信託業氣候風險管理基礎還未建立。三是法律及監管政策存在障礙,缺乏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司法解釋予以規範。四是財政、貨幣等相關政策支援較少。信託機構創新發展綠色信託的積極性未充分激發。

除配套機制有待完善外,綠色信託還面臨著來自市場與行業層面的挑戰。

王遙認為,在市場層面上,碳市場交易實踐少專業門檻高、信託投資成效有待評估、綠色信託市場化應用不普及、綠色信託產品發展單一以及信託業科技化發展水平較低等因素都制約著綠色信託的發展。

“全國碳市場交易自2021年開市至今仍處於探索階段,目前僅發電行業納入其中,交易活躍度有限,交易模式和資產價格機制形成尚未成熟。同時碳排放權交易具有極強專業性,碳金融理論基礎、制度依據、實踐參考仍較少,信託公司深度參與碳市場交易存在難度。”王遙表示,“在信託投資成效方面,綠色信託業務具有公共性、外部性,易受宏觀政策、內外部環境變化、專案建設進度等因素影響。當前綠色效益評估體系尚未建立,中小綠色創新企業主體增信保障措施不足,專案投資效益不明晰,投資回報率相對較低,無法獲得信託穩定支援。”

此外,王遙還表示,綠色信託業務目前主要以政府主導的專案為主,物件範圍較為狹窄。綠色產業專案多為前期投資大、回報週期長,專案盈利能力主要依賴政府補貼或專案投產收費權,專案自身融資吸引力較弱。信託融資成本高於信貸、債券等融資渠道,抑制企業尋求信託融資需求。

在行業層面上,王遙則認為,隨著綠色、小微/普惠金融等創新業務發展,徵信基礎、支付基礎、抵質押平臺出現不匹配情況,信託公司依靠傳統業務的操作模式和管理機制難以推進業務持續發展。同時,新能源、碳資產、環保科技等行業湧現,對信託熟悉程度、競爭能力、技術迭代提出要求。信託業內綠色金融科技高精尖跨領域的複合專業型人才仍待充實。

「深讀」綠色信託需正視挑戰

防範“洗綠”風險

對於該如何更好地推進綠色信託的發展,王遙建議,在政策層面要完善綠色信託頂層設計、給予政策支援、建立綠色信託激勵監督機制和加強相關部門、機構間的協調溝通。

對於行業,王遙則表示,信託業要依託在股權、債權以及資產證券化等方面的成熟經驗,成立專業綠色信託研究小組或部門,透過行業及地域分析,借鑑自身其他業務和國內外綠色信託的發展經驗,加強綠色信託產品創新研究,為綠色信託的發展提供多元化發展可能。

此外,王遙還認為,信託業要完善風控,加強綠色專案線上稽核與線下監管的全流程,嚴格把控金融風險與“洗綠”風險,形成對目標客戶的精準信用畫像,降低綠色專案的信用風險,提升風險應對能力。

ESG成信託業轉型突破點

□記者 和平

信託業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秉承綠色發展理念,迎接“雙碳”目標催生的市場投資機會,這給信託業轉型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ESG也成為信託行業積極應變的一個突破點。近日,五礦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五礦信託”)在2022財新夏季峰會期間釋出《中國信託業的ESG發展之路》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總結了ESG投資在全球及國內資管領域的實踐,梳理了中國信託業的ESG發展沿革,並對信託行業ESG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資管新規後,信託業進入轉型重要時間點,信託轉型與綠色發展、ESG理念碰撞帶來行業性的機遇,助力可持續金融,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援,著力發展綠色金融成為金融業的一項重點工作,助力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實現自身業務結構綠色化,發展可持續金融成為行業共識。

報告指出,信託業以“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受託責任為核心,信託行業一方面需要不斷踐行自身的ESG發展,另一方面需要不斷髮展ESG投資能力,包括在股權、債權、公開市場證券等投資領域,以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

財新資料總經理傅傑表示,ESG理念與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及宏觀經濟發展理念高度融合,加之“雙碳”目標的引領及推動,ESG投資迅速在國內完成了由舶來品到自主發展的轉換。後資管新規時代,作為資管和金融領域的重要組成,信託業因自身體制和機制相較於其他持牌金融機構更為靈活,市場化運作程度較高,可以順勢而為,發揮各自所長。當下較為現實的ESG轉型路徑可從三方面著手:一是增量增質、加碼綠色信託;二是存量升級,佈局轉型金融;三是資管探索,提倡ESG投資。

報告認為,在信託行業轉型的大趨勢下,順勢而為發展淨值型信託、提升主動管理水平,透過TOF等產品進行ESG投資是構建行業競爭優勢的重要路徑。信託行業一方面可以參考公募基金在ESG投資領域積累的先行經驗,也可以直接投資ESG主題公募基金。此外,公募基金、銀行、證券行業都已加入中國資本市場ESG指數釋出者的行列。設計帶有信託業特色的ESG投資指數,將信託行業踐行ESG的洞察和能力透過公開透明的指數釋出給全市場,為資管行業提供業績基準和投資標的,也是信託業發展ESG、進行ESG投資的重要環節。

五礦信託董事長劉國威表示,ESG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是信託行業轉型發展的動力源,是監管政策逐步規範的試驗田。站在信託行業轉型與ESG發展融合的戰略機遇期,五礦信託將推動投資理念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為我國加快形成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金融體系貢獻力量,探索信託行業的ESG發展之路。

觀察:綠色信託漸成氣候

□北巖

近年來,多家信託公司積極調整公司戰略佈局,增設綠色信託業務部並加大相關人力投入;在制定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時,綠色信託成為重要的組成內容。各公司不斷涉足並開拓新的綠色信託領域,豐富業務品類。此外,信託業還透過開展對綠色信託與碳信託方面的研究,釋出綠色信託主題報告,不斷加深在綠色信託的探索力度。

2021年,中航信託與中國節能協會碳交易產業聯盟、上海寶碳新能源聯合設立了全國“碳中和主題綠色信託計劃”投資綠色產業發展,透過信託服務幫助所投企業運用綠色迴圈經濟生產模式擴大稀散金屬產能。2021年末,中航信託管理綠色信託資產規模159億元。

興業信託近年來也制定完成“十四五”綠色金融工作方案,實行綠色金融“一把手負責制”;釋出綠色信託重點產品手冊,初步確定標準化、綠色股權投資信託、ESG體系建設等主要發展方向,著力推動綠色信託產品創新,同步推進藍色債券投資、CCER投資、ESG主題信託、綠色指數TOF等多項創新型綠色信託業務。

上海信託則發揮其淨值型基金的先發優勢,將淨值化轉型的內生需求與綠色低碳發展的國家戰略相結合,透過購買綠色債券、綠色票據、綠色可交債等方式,支援傳統能源企業脫碳和綠色化改造,現已支援北控能源、國軒高科等清潔能源企業開展技術研發,支援三峽集團、雲南水務、蘇州科技城開展綠色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入近5億元。

無論是在研究創新還是業務實踐中,多家信託公司都取得了非常亮眼的成績。根據中國信託業協會發布的《中國信託業社會責任報告(2020-2021)》,僅2020年,綠色信託存續資產規模為 3592。82億元,同比增長7。1%,新增資產規模為 1199。93億元;存續專案數量為888個,同比增長6。73%,新增專案數量360個。

相比其他金融機構,信託在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時有其特有的優勢。信託公司可以藉助信託財產的風險隔離功能,為綠色企業、綠色專案等源源不斷輸送具有更強穩定性和安全性的資金;其次,信託公司可以運用信託靈活多變、橫跨各市場進行資產配置的特性,在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突破傳統金融機構對綠色企業的融資束縛,發揮投貸聯動效應,綜合利用信託貸款、債券發行、產業基金等多種手段,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近年來,綠色信託貸款、綠色資產證券化業務、綠色股權投資、綠色公益專案等成為綠色信託業務的主力軍。

當前,在各類政策利好的推動下,信託公司搶灘佈局綠色信託的熱情逐漸高漲,綠色信託表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隨著綠色發展理念和責任投資意識的不斷增強,中國綠色金融體系逐步完善,綠色信託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業務不斷拓展,為支援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繼續作出積極貢獻。

綠色信託案例分析

案例一:綠色資產管理信託

2020年,首單可再生能源補貼應收賬款信託業務“英大信託—大唐雲南發電有限公司可再生能源補貼款財產權信託”成功落地,規模3。74億元。

該信託由國網冀北張家口風光儲輸新能源有限公司為委託人,英大信託國際有限責任公司為受託人,透過盤活省管產業存量資金,由英大信託設立特殊目的財產權信託(SPV),以非標信託模式操作買斷式可再生能源補貼業務,無追索轉讓2。65億元應收可再生能源補貼款用於服務風光儲清潔能源專案建設。

該信託有助於有效確權加靈活設計期限等方式充分保障委託人及投資人權益,實現全鏈條風控閉環,助力清潔能源專案工程建設。

案例二:綠色資產證券化受託服務信託

2020年3月,平安信託成功發行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2020年度第一期綠色資產支援票據,規模5。55億元,本期資產支援票據系全國首單工業汙水收費收益權綠色ABN。

該專案由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發起機構,平安信託擔任發行載體管理機構。該產品的發行有助於實現以工業汙水收費收益權為基礎資產的綠色資產支援票據創新,推進深圳先行先試綠色金融創新,在全國形成示範效應。

案例三:綠色慈善信託

2017年,中航信託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為共同受託人設立的“中航信託·綠色生態慈善信託”正式啟動。該慈善信託初始規模為50萬元, 由中航信託與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作為共同受託人。首筆資金2018年正式投放於四川省九寨溝災後生態恢復重建工作。

該專案可積極參與大氣、水資源、生態環境、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與慈善組織、政府部門、生態環保專家等各方合作,有助於發揮資金管理優勢和資源整合服務優勢,推動綠色公益慈善事業發展。

(摘自《“雙碳”目標下綠色信託發展的關鍵問題》,和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