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2022-08-22由 金錯刀 發表于 林業

吸管可以折什麼東西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文/Dik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利大量小,利不大;

利小量大,利不小。

最近有朋友給刀哥講了一個真實的故事,不禁想到了上邊這那14個字。

一次出差,公司破天荒給他配了頭等艙,他很興奮,拿出自己公司產的手機準備拍照留念。

旁邊一位貌不驚人、50來歲的先生認出了他的手機,於是倆人一番攀談。

交談中得知這位先生是做吸管生意的,喝飲料用的那種塑膠吸管,平均賣100根才能賺幾分錢。當時刀哥那位朋友內心的想法是,您這賣多少吸管才能坐得起頭等艙,燒包啊。

於是弱弱地問了一下,您一天能生產幾萬根吸管啊?

答案是,平均每天能生產1億7000萬根吧!!!!!!

刀哥那位朋友驚到了。

“全中國四分之三的吸管都是我生產的!”

刀哥也驚到了!

一根小小的吸管,他生生用二十多年時間,做到全球超過三成的市場份額,毛利100%、淨利22%,擁有佔全球2/3的吸管專利,全球吸管行業標準是他的公司主導釋出的。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1

收過雞毛、做過鐵匠……

義烏“末代貨郎”選中不起眼的吸管

他是樓仲平,義烏人,他沒有百億身家,富豪榜上更看不到他的影子,公認的“吸管大王”,賣了27年吸管,現在每年光賣吸管的收入就接近2億元。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單論賺錢能力,在義烏小商品批發市場裡就能挖出一堆年賺2億元的公司來,但“大佬”的稱呼,他當之無愧。

雖然聽起來有點俗套,樓仲平也有一段從鄉村窮苦人家到取得輝煌成功的人生經歷。

1979年,樓仲平初中還沒畢業就開始每天跟著父親挑擔子走街串巷,搖著撥浪鼓做“雞毛換糖”的生意。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網路配圖)

也是從那年開始,義烏的貨郎擔逐漸消失,樓仲平成了“末代貨郎”。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此後15年裡,他收過廢品、幹過鐵匠、搞過養殖、做過倒爺……前後幹過三四十個行當,但沒有一個做得長。

1991年,他回到義烏,趕上義烏第四代小商品市場“篁園市場”剛建成,他拿到了一個日用百貨攤位,做日用百貨的代銷,其中就包括塑膠吸管。

先期,樓仲平從廣東、福建一帶買回吸管在義烏銷售,後期開始替義烏大部分工廠生產的吸管代理銷售,生意越來越好,跟風的人也越來越多。

1994年3月,樓仲平花5萬元買下了一套舊的半自動吸管生產線,利用自己手裡積累的客戶資源,開始自己生產銷售吸管。

義烏商人因為“不以利小而不為”的從商態度和善於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商機,被稱為“螞蟻商人”,樓仲平就是他們中的一員。

2

決定命運的三個最重要決定,

1根吸管竟賣8元錢

第一決定:吸管也要有品牌

樓仲平的工廠發展迅速,很多義烏商人也跟風辦廠,吸管廠數量暴增十幾倍。

當時所有吸管廠家都沒有正式的品牌和商標,更沒有品牌意識和觀念,但卻不約而同地都在用著一種印著一男一女兩個兒童頭像的包裝。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樓仲平敏銳地發現了其中的機會。1995年8月,他拿著這種包裝,跑到義烏市工商局諮詢,包裝上的小孩圖案到底算不算商標?有沒有人註冊?

得到的回答是,“這個肯定是商標,肯定有人註冊了”。

樓仲平不死心,花了300元查詢費,強烈要求在商標系統裡查詢一下,到底有沒有被註冊。

查詢結果是,真的沒有人註冊。於是樓仲平立刻揣著2000元錢跑去註冊,文字名稱定為“雙童”。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96年8月,“雙童”商標申請透過,97年底正式下發證書,成為整個義烏的第17個商標。

樓仲平緊接著在地方大報上發表智慧財產權宣告,要求同行企業立即停止使用。效果不明顯,樓仲平就逐個走訪。

最終,同行放棄使用“雙童”。不過很快,義烏又跟風冒出了20多個吸管品牌。

第二決定:抓小放大

創立之初,樓仲平很快就發展出沃爾瑪、K-MART、Dollar Tree等一眾歐美大客戶,自身規模也在快速膨脹,還安全度過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每年的訂單量也在翻番增長,外貿比例一度超過90%。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還有一個可以輻射整個歐洲的經銷商,一筆訂單可以讓雙童所有生產線開足馬力幹上三四個月才行。

但是利潤增長與規模的擴大不同步,一度停滯;生產成本遇到瓶頸;同行大打價格戰。

樓仲平意識到,大訂單管理容易,但人家握著自己的生殺大權,自己連價格都沒資格談。

一個大客戶等於10個小客戶,那為什麼不去找更好談的那10個小客戶?

2003年,樓仲平果斷提出“小客戶原則”,放棄了許多國際大客戶的訂單,轉而在國內發掘咖啡館、酒吧、連鎖餐飲、高階酒店等小客戶,曾定下規矩,每個客戶的訂貨數量不允許超過本廠生產總量的3%。

到2005年,雙童內外貿比例達到1:1左右。時間也再次證明了他的決定是正確的,K-MART、多樂趣一元店破產,雙童未受影響,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早已轉做內銷的雙童又一次安全渡過。

如今,雙童擁有上萬家小客戶,內貿比例在2/3左右。

小客戶原則已被收錄到清華、浙大等高校MBA教材的經營戰略。

第三決定:走出低端,把一根吸管賣到8塊錢

吸管這種產品,門檻低、技術低、起點低、利潤低,屬於非大眾消費的邊緣產品。

樓仲平說:“吸管稱得上義烏甚至是世界上最難做的產品,因為這個產品在使用過程中根本沒有訴求。”

放棄大客戶,有人覺得他傻,這次他藉著小客戶原則的成功,決定做差異化,開始從產業鏈的角度思考雙童的問題,還是有人覺得這是扯淡,一個小吸管你能做出什麼花來?

原本的吸管,2500支吸管一箱,只賣13塊錢,有人還恨不得再降低些。

從2006年到2007年,樓仲平悶頭研究,最後從情趣化、功能性、娛樂化三個方向做了創新設計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到2009年11月17日,第一批37項專利獲得透過。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這些創新為雙童吸管帶來了很高的溢價,比如傳統吸管每支6~7釐錢,雙童一款可在關節處折出各種花型的藝術吸管2009年時能賣到1毛錢。有些適用於特殊使用場景的吸管更貴。

比如,一支“愛心吸管”適合在婚宴等場合使用,零售每支8元左右。在吸管上的心形結構中,竟然裝有水流止回閥和過濾裝置,僅水流止回閥就有4項自主智慧財產權。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就連生產裝置,雙童也需要自己研發。

雖然難,但卻成為了雙童的護城河。現在雙童的各類吸管已經超過300種,創新產品也有數十種。

3

學習+專注!!

當老闆需要扛得住誘惑,

雙童的歷史上,有兩個事件應該說對樓仲平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有一次,因為出口日本的吸管在日本抽檢時發現了一根頭髮,樓仲平決定就地銷燬6個集裝箱的吸管,還額外支付了17000美元銷燬費,國內這邊則把未出港的兩個集裝箱運回生產地,當著所有員工的面一把火燒掉。

2009年時,樓仲平沒抗住誘惑,花90萬買了淘金網域名,想要轉行打造一個能和淘寶並肩的百貨平臺。

僅兩年,他就發現再做一個淘寶難於登天,而雙童卻因自己分心而出現嚴重問題。

為救雙童,樓仲平果斷放棄淘金網,賠了五六百萬。

所以對於樓仲平而言,有兩樣東西最重要,一是學習,二是專注。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1995年,樓仲平開始接觸電腦,不是為公司裝門面,而是從打字開始系統學習。

1997年下半年,開始接觸網際網路,藉此把外貿做得有聲有色。

“馬雲在搞中國黃頁的時候,我們就開始做企業網站了。”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他不止一次去日本學習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並自學了設計軟體,雙童的很多創新產品設計都是他完成的,公司的裝潢、員工宿舍的設計也都是他親自操刀。

在他的電腦裡,至今儲存著1300多份珍貴的設計圖紙。

在雙童,每週兩期全員學習大會雷打不動;各部門還有自己的小課,保潔阿姨、門衛,每週都要求學滿10小時。

公司制度流程完整,標準化制度檔案累積超過2000多頁,其中管理衛生的檔案就涉及260多頁。

他按照三星級酒店的標準為員工設計建造了宿舍,從裝修到傢俱家電,都用優質名牌。

現在廁所都這樣。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廠房屋頂鋪了120釐米厚的土層,種植了數十種水果蔬菜,樓仲平還自己設計了雨水收集和中水回收系統。

全廠每週三次程式化衛生檢查,不僅針對生產車間,宿舍、食堂等所有廠區角落都不放過。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還有新媒體,樓仲平是最早用微博的一批人,號稱浙江金華企業界的微博第一“大V”。

義烏小商品的隱藏大佬,他用一根吸管征服了全世界

並且從2010年,樓仲平已經開始摸索研究自媒體運營,後來組建了雙童自己的文宣團隊,擁有微博、微信、官網等十幾個自媒體應用平臺。

樓仲平的很多朋友感嘆,他真是入錯了行,一根小吸管被他做出那麼多花樣,真讓人想不到。要是換一個別的行業,他完全可能有更大更多的成就。

樓仲平卻說:“很多發達國家都有這麼一群商人,他們家族企業幾百年只生產一種商品,但卻能把這種商品做成藝術品、奢侈品……我要做這樣的商人。”

大多時候,做產品的人都會說:

讓手機擁有什麼功能,

讓相機變成什麼樣,

讓電腦如何如何,

樓仲平卻說,

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讓一個工具或者藝術品具備吸管的功能。

這,是不是另一種使用者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