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新春走基層|臘肉飄香“石頭屋”

2022-08-22由 湘西網 發表于 林業

金梅是誰唱的

團結報特約全媒體記者 吳東林

春節期間,記者走進鳳凰縣山江鎮響噹噹的“石頭屋”,今年53歲的麻金梅和丈夫梁利紅正在自家灶臺邊忙活著殺雞鴨、炸扣肉……精心準備著除夕豐盛的年夜飯,兩口子忙得不亦樂乎。

位於鳳凰縣山江鎮總兵營社群,通往老家寨岔路口的“石頭屋”,屋前掛著“喜慶苗年”四個大字,年味十足。房瓦上積著一層未化的白雪,屋簷下一排排大紅燈籠顯得格外喜慶,屋內房樑上掛滿金燦燦的玉米棒,大堂桌上堆疊起上百個打好的圓糯餈粑,火塘上燻著的烏黑臘肉正嗞嗞冒油,臘味滿屋飄香,年味盡顯。

“石頭屋”是山江一帶頗負盛名的苗家特色餐館。顧名思義,便是由青石塊砌就、黑瓦蓋頂的苗族傳統建築,因特色建築結構和店家麻金梅的一手好廚藝。近年來,隨著鄉村旅遊不斷髮展,在鳳凰縣聲名鵲起,吸引著眾多慕名的遊客們遠道而來,只為嘗那一口苗家地道的酸湯和傳統臘味。

“今天恰逢山江趕集,特意過來買點臘味,收穫滿滿、很有年味。”當天,來自深圳的隆女士,年前和家人們專程來到此處,捎上幾斤血腸、魔芋、地木耳等當地特色菜,準備在鳳凰迎接新年。

麻金梅介紹,最近“石頭屋”熱鬧得很,年前眾多返鄉的苗族同胞們,都要來這裡聚上幾回,麻金梅便亮上幾嗓,唱起清脆動人的苗歌,老鄉們端起香醇的米酒,咬上幾口軟糯的餈粑,吃上那肥瘦相間的苗家臘肉,屋內歡聲笑語不斷,“石頭屋”便有了家的感覺。還有不少務工回來的青年們,拿起手機在“石頭屋”開起直播,向廣大網民介紹家鄉的特色建築和誘人的美食,一天有上萬人觀看,“石頭屋”便又成了新晉“網紅打卡地”。

在傳承苗族飲食文化的同時,麻金梅還致力做好一名苗族文化的“傳播者”。“鳳凰地方小,但是故事多。”麻金梅介紹,平時遊客來到“石頭屋”,不僅可以吃到可口的苗家菜餚,她還會唱起苗歌,講起苗族故事,讓遊客們感受苗家人的熱情好客,並瞭解鳳凰苗族文化歷史。

“我們的‘石頭屋’裡掛的有一萬多斤的臘肉嘞!”火塘裡柴火正旺,上方懸掛著燻得金黃的臘肉、香腸,正滋滋冒著油光,香氣四溢。麻金梅介紹,這些臘肉燻好後,還要放到穀倉裡存放,留著來年待客品嚐。

說起“石頭屋”發展變化,麻金梅由衷地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懷,讓自己走上了保護苗族文化和傳承苗族飲食的創業路。近年來,山江鎮依託特色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2014年,“石頭屋”建成營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援下實現了道路硬化,解決了廣大遊客交通出行和停車難題。2015年,“石頭屋”旱廁變水廁,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2020年,鳳凰縣山江鎮被評為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鎮。神秘古樸的苗寨、秀麗的山水風光、濃郁的民俗風情,吸引了國內外大批遊客前來觀光旅遊。而地處老家寨、苗人谷、苗族博物館3個景區中心位置的“石頭屋”,特色苗家菜餚令眾多遊客大飽口福、好評如潮。

近年來,“石頭屋”還榮獲了“湖南省文明餐飲示範店”“湘西州十佳農家樂”等榮譽,如今獎牌正掛在大門外,十分醒目。

“只有讓鄉親們也有錢了,那才是真的富!”麻金梅不僅傳承苗族飲食文化,還帶領苗族群眾共同致富。“石頭屋”聘請了20餘名長期員工,多數都是村裡的留守老人和婦女,每個月多則3000元,少則1800元,助力貧困群眾增收致富。此外,還承包了黃毛坪村、千潭村等周邊苗寨280多畝土地,帶動和引導周邊苗寨村民發展生態種養業,每年承包款達15餘萬元,惠及農戶50餘戶。

“明年我特別想把直播帶貨給做起來,定製出臘味精品禮盒,讓更多的人品嚐我們的苗家臘味。”說起新年的期盼,年過半百的麻金梅很有自己的想法。

“我最想把我們苗族的傳統飲食做一個集中展示,建一個苗族飲食文化博物館哩!”麻金梅提起最大的夢想,那便是打造一個“苗族飲食文化博物館”,專門用來傳承、弘揚苗族特色飲食文化。她表示,自己將會一直守著“石頭屋”,把苗族特色飲食文化和苗族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我相信,用苗鄉的原生態食材,以苗族文化引客,以優質服務留客,一定把‘石頭屋’的品牌做好做響。”此刻,“石頭屋”裡柴火越燒越旺,臘肉越燻越香……

(湘西網-團結報)

(吳東林)

(楊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