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哲理故事:基礎科學呼喚毛竹精神

2022-08-16由 哲理故事聊人生 發表于 林業

剛竹屬於喬木嗎

毛竹是中國東南部一種常見的常綠喬木狀竹類植物,禾本科剛竹屬,單軸散生型。

毛竹生長的地方很少是沃土,山區、丘陵居多,很多都是半荒地帶,雜石林立的山坡下沿。

農民種毛竹,不是像​種水稻,一個坑一株苗子,而是就是幾根竹節的根莖,淺淺地敷土而​植​,澆足定根水,然後不再理會,任其自生。

種植毛竹,需要足夠的耐心,因為從破土出芽,4年時間,它僅僅只能長出3釐米。

哲理故事:基礎科學呼喚毛竹精神

但從第5年後,當春風春雨春雷來臨的某個春日,毛竹開始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瘋狂地生長,僅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把其他那些招搖過市的植物遠遠地甩在後面。

哲理故事:基礎科學呼喚毛竹精神

毛竹神話般的生長速度,讓人驚歎不已。大家都知道的成語:“勢如破竹”,就是這麼誕生的。

然而,在那漫長的4年多時間,人們只看到,毛竹只長了3釐米,卻沒人看到,之前的四年間,毛竹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方米……

哲理故事:基礎科學呼喚毛竹精神

毛竹的“魔法生長”,源於基礎的深厚、穩固。黙黙地堅守著它腳下那片土地,不嫌棄足下土地的貧瘠,不在陽光風雨面前招搖,只是不動聲色地紮根、延伸根系,吸收更多營養,然後生長、生長。

世間永珍,事理相通。毛竹的生長方式,給人深刻的啟迪。試想,毛竹如果沒有篤定的目標,沒有持續的向下紮根,積累能量,就不會有冠絕竹林的輝煌。一旦盤根錯節而成,毛竹就可一身綠裝,直插雲天,迎風斗寒,經霜雪而不調,歷四時而長茂。靠的是什麼?是地下幾百平方米的根系的營養。沒有長時間的“根系”培養,哪來日後的“魔法生長”?

為人處事也一樣,我們做事情,需要沉得住底氣,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冷嘲熱諷,不一定要讓別人都知道,先要紮紮實實地做最好的自己,紮紮實實地利用好資源,打好基礎,等到時機成熟,你會登上別人遙不可及的巔峰。

我們探討毛竹4年的3釐米,延伸到我們的基礎科學領域,這3釐米又在哪裡?

中國人的聰明,無須在此顯擺,但聰明不等於大智慧,也是不爭的事實。我們不得不承認,改革開放的40年,物質文明不斷豐富的今天,被“物慾”裹挾下的當今中國,卻是信仰最迷失的年代,換言之,這是個浮躁的時代。

跟經濟快速發展的相對應的,是對賺“快錢”的追求在同比增長。做基礎科學研究,就等於要坐很長一段時間的“冷板凳”,來不了“快錢”,享受不到觸手可及的優裕生活。所以很少有人願意去紮根於基礎科學領域,而是更願意用“拿來主義”去享受別人的成果,漸漸走出了“頭重腳輕”的畸形發展道路。可一旦被人“卡脖子”,就露出底子薄的原形。

除了拿我們祖先的“四大發明”說點事,維持一下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可要說說現代文明的中國,我們聰明的中國人,有幾樣拿得出手的重大發明?

現在是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在高科技領域,我們經常說是我們被美國“卡脖子”了,普通民眾以為我們在高科技領域缺少競爭力,落後了。但真實原因,與其說是我們在高科技領域落後,不如說我們是在基礎科學領域落後了。

以華為5G為例,毋庸置疑,這是領先世界的高科技,為何還要被美國“卡脖子”呢?就是因為我們在基礎科學領域的落後,基礎的硬體、軟體都掌握在別人手中!再先進的技術,缺少了基礎支撐,等於無緣之木。

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但也不能盲目自大。無論是我國目前的社會平均收入水平也好,科技實力也好,我們還處在“根部發展”的階段,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只有這樣,才能打下牢固基礎。

大禹治水,就疏導水渠一項工作,他花了十三年!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只有打好基礎,才能行至遠方。

筆者撰稿此文,權作一聲呼喚,希望我們的基礎科學領域,多一點毛竹精神,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信心和信念,守得住初心,耐得住寂寞,打好長遠發展的基礎,終有一日,我們中華民族定能登上世界文明之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