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2022-08-15由 隔岸讀書筆記 發表于 林業

菱在古代是什麼東西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張氏是張叔明或者張叔卿。他和李白,還有另外四個人曾經隱居在徂徠山。山在今天的山東泰安,他們被稱為“竹溪六逸”。杜甫年輕時和高適遊齊趙到了這裡。

杜酒和張梨都是用典,用的極為巧妙。

杜酒且不談,

張梨又叫大谷梨

,出自潘岳《閒居賦》:“

張公大谷之梨,梁侯烏裨之柿

”。李善作注,引《廣志》(晉朝的書)的一段記載,說這種梨是廈梨,產自洛陽北邙山,主人姓張,全中國就只有一棵。《廣志》裡還記載了一種廣都梨,說一粒梨重六斤,可以好幾個人分著吃。可見這事不僅是誇大,更可能是訛傳,沒有的事情。潘岳那篇文章,除了寫到這種沒有的大谷梨,還列舉了其他多種傳說裡的植物(溧侯的烏稗柿,周文王的弱枝棗,朱仲的李子)。可見他就是美化或吹牛——

文字工作者總喜歡幹這種事情

——他表面寫隱居閒適,實在還是想做官,後人已批評過他這種心思。

這種大谷梨既是傳說,後人用它,就剩下比喻。把什麼比作什麼,目的在於強化:美化或者醜化。崔興宗《和王維勅賜百官櫻桃》中“

莫比潘家大谷梨

”,這就是美化,把櫻桃比作潘岳所寫的大谷梨,

稀有又珍貴

杜甫這裡說“

張梨不外求

”,也是美化,其實就是張叔明給杜甫吃過梨(或其他水果)。

這是對主人的恭維

,也是前面說的,杜甫這兩句詩寫的極為巧妙。他們喝酒吃梨,酒可能是濁酒,梨也是普通的梨,但杜甫恰好姓杜,主人恰好姓張,這樣,杜康和張公大谷梨的典故用過來,就天衣合縫。

原本是尋常食物,經過杜甫這麼處理,變得高上大了

所以要多讀書,不要吃了梨就完事。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任城在山東濟寧。

現在搜尋菱,結果是

歐菱 Trapa natans

。菱和芰可以通用,但古人又加以區別:三角四角的叫芰,兩角的才叫菱,像牛角,潮汕地區叫它“蓮角”。現在《中國植物誌》中記載一變種“四角矮菱”,描述說“

具4刺角,2肩角斜上伸,2腰角向下伸

”。

菱角富含澱粉,皮脆肉美,蒸熟後剝掉外殼可以直接吃。

這些我是抄來的,我並沒有吃過菱角。

菱角在秋天成熟。此前已下過了很長時間的雨。“時雨”不是應時的雨,有的版本作“旬雨”,意思更明顯。菱角成熟採摘和雨水應時與否有關嗎?還是解釋為下了挺長時間的雨更好。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上一句說雨,下一句說季節。八月天,入秋了。“蒲”這裡解為蒲草,

香蒲屬植物,

香蒲 Typha orientalis、水燭 Typha angustifolia

等等。植物分類的概念近世才有,古詩文裡的植物能定到種的植物不多。八月天是農曆,新曆得是十月份之後。這時候山東入秋了嗎?以現在河北唐山的香蒲為例,大致在新曆十一月份之後,它們才會乾枯,才會“荒”。

這兩句詩是倒裝,正過來說便是:經旬雨之後,菱角熟了;八月天的時候,蒲草乾枯了。也可看作是互文:旬雨之後,八月天裡,菱角熟了,蒲草枯了。

【按:杜詩中寫“蒲”的很多,可單獨做一章。】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我們現在讀古代詩文有諸多便利,因為有諸多人為我們作注、考證以及釋義、白話翻譯等等。前人的工作做得已足夠多,即使結論不見得就準確,但我們也需要感謝他們。在他們的基礎之上,我們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少做很多工作。

杜甫這兩句詩,江蓮是現在的

蓮屬植物

沒有疑問。後面的“白羽”和“天棘”是什麼意思,前人多有討論。現在有比較統一的結論:

白羽,說的是風吹動蓮葉的樣子像是在搖扇子。天棘,是天門冬

。到屬就好,不便到具體種,即:天棘,是現在的天門冬科天門冬屬植物。

阿蠻讀唐詩:杜甫詩裡的植物 | 梨、菱、蒲、蓮、天棘

較早是將“天棘”解釋為楊柳,引庾信的“

岸柳披青絲

”和鄭樵《通志》的“

柳名天棘,南人謂之楊柳

”兩處例子為證。之所以這麼理解,是因為後一句“天棘蔓青絲”的“蔓”,也寫作“夢”,夢的繁體字是“夢”,和“蔓”字形相近,且用“夢青絲”的話,意思也能解釋得通。

但是這兩句詩的前面兩句是:

枕簟入林僻,茶瓜留客遲

。簟是竹蓆,瓜泛指各類瓜果。竹蓆、各類瓜果,以及蓮葉像扇子,這些物候都說明這首詩寫的是入夏後的事情,所以前面的“蔓青絲”如果說的是柳樹,那季節就不對,我們說“柳絲”只有在春天,夏天的時候柳葉已經老了。這是

楊慎

的意見,說的很有道理。

楊慎討論的基礎是用“蔓”不用“夢”。盡然已經入夏,不能再用柳絲,那就得考證“天棘”是什麼植物。他引了《本草索隱》(這本書現在沒有了?我沒有查到資料)說,在北嶽(恆山,在山西)那邊,

天門冬又叫作顛棘

。“顛”和“天”,發音相近,可以互稱。

這麼一來,我們只需要找到古籍中關於“顛棘”的記載,就可以解決杜甫這裡的“天棘”是什麼植物。結論就是前面說的,

顛棘,就是天門冬,見《抱朴子》及《博物志》

天門冬是攀援類植物,這就是“蔓”,它的莖多是扭扭曲曲相互纏繞的形狀。它的葉子上有刺,這就是“棘”,“棘”的本義是叢生的棗樹。棗樹(酸棗)大家去留意,有非常多的刺。至於“青絲”,說的是天門冬的葉子,青綠色的,特別細,就像絲一樣。

- 未完待續 -

阿蠻讀唐詩,目前主要以讀杜甫詩為主,計劃將杜詩中的植物梳理一遍。同時還會有其他關於唐詩的筆記,感謝大家的支援。

阿蠻推薦杜甫詩入門好書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