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銜泥壘窩 成人達己

2022-08-13由 中國教育新聞網 發表于 林業

燕子在樓道里壘窩表示什麼

手裡這本封面溫暖亮黃的《從備忘錄到博士帽——一位北大教育學博士的經驗重構》(重慶大學出版社)是2021年出版的,距離作者王紅豔博士畢業十年,可以說是十年磨一劍,如她在自序裡提出的,離開北大十年後,“終於把醞釀幾年又按捺下數次的整理讀博期間學術隨筆的想法付諸實施”。這種半學術半自傳式的寫作方式,國內並不多見,雖身為十幾年前的備忘文字,其靈魂依然宛如新生,值得一讀。

王紅豔於2006年入我門下讀書,2010年如期畢業。自入師門即擔任我的“教師實踐性知識”課題研究的協調員,從成員分組、組織討論會議、撰寫會議記錄,到最後的成果出書,她向我證明了她的能幹與自信。她的長處在於她的文筆,畢竟是學中文出身,她寫的東西流暢生動,非常具有可讀性,而且她有一顆敏感體貼的心,跟同門以及課題組的成員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她善於發現問題,時常迸發出誘人的火花,有時我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啟發她的靈感。關鍵是她的行動力很強,絕對不讓靈感稍縱即逝,四年間,她寫了幾十萬字的備忘錄和研究日誌,發表了十幾篇論文,是她這一屆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做學問是需要一鼓作氣的,當你鬆懈下來,重拾學術志趣就有些難度了。2013年,我去濟南出差,見到了當時正在養育女兒的紅豔。那時,她好像所有的生活都被孩子填滿,無暇顧及其他。如今,女兒上了小學,不再佔據她的大部分時間,可以做事情了。這本書的出版就是個很好的證明。

據作者所言,四年間她所寫的備忘錄、跟隨導師課題研究而做的筆記與總結、圍繞畢業論文的研究日誌和田野資料以及十幾篇發表論文的草稿與寫作心得,加起來近百萬字。十年後回過頭去整理和反思這些備忘,讓它們得以重生,無論對她還是對讀者都有獨特意義。全書有四個主題,第一個主題是“來自導師的力量”,內容不多,但正如那句老話說的“養兒才知父母恩”,王紅豔自己成為導師後已然能夠體會當年我帶她時的種種;第二個主題是“課題研究的歷練”,放了幾份我帶著她做“教師實踐性知識”課題研究的過程性資料,以及她個人對課題田野資料的分析案例,這部分能給從事課題研究尤其是教師教育研究的學者以啟發;“備忘錄幫我透過資格考試”和“從開題報告到博士論文”這兩個主題更能給當下正在攻讀學位的學子們極大啟示,將是給他們的極佳學材和學術榜樣。作者為了讓讀者清晰看到其對博士論文的思考過程,最初的甚至是不成形的“模糊框架與思路”也都毫無保留呈上。看看她怎麼在四十不惑的年紀回首三十而立的自己,重構當年的博士備忘,也是她人生中最重要階段的備忘。

這種半自傳半學術參考書的寫作,既留存了一位博士的學術思考點滴,又能給讀博進行時甚至是所有志在研究的年輕人以有益的啟發。就目前來看,這本書也成為被一線教師推崇的書,正如一位小學校長對教師們說的:“可以從書裡面看如何在研究思考中成長,也看看研究者眼中的我們,然後學著在實踐中記錄教學歷程,去體會實踐研究的重要,做善於研究、反思、踐行的優秀教師。”所以,本書的讀者群相當豐富。雖然它不是一本系統的有完整章節回目的著作,有些地方甚至以日記體敘述,但是這種過來人的身份與經驗,會讓教育同行們看到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彷徨、自己的方向,讓理論研究者和實踐者都能從中擷取所需,何嘗不是一樁成人達己的益事呢?

(作者單位系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中國教育報》2022年06月08日第10版

作者:陳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