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袁隆平是如何研發出雜交水稻的?看完必懂

2022-08-06由 絕命老鐵 發表于 林業

雌雄同株什麼意思

影片已釋出

,為保護版權,發出影片文案。

點選此處觀看影片→:

【袁隆平是如何研發出雜交水稻的?看完必懂!】

你有多久沒捱過餓了?

你知道人餓起來是什麼感覺嗎?

很多朋友可能覺得吃不飽飯離我們很遠,但你可知,在我們爺爺奶奶那一輩,忍飢挨餓是常態,口糧呢,也是不夠分的,在那個時代,為了解決吃飯問題,甚至還出現過很多奇怪的食物,比如雙蒸飯,做法就是先用水把飯蒸熟,再用蘇打水,把熟的飯再蒸一次。這樣米粒就會變膨脹,給人的感覺就是分量變多了,可以分給更多的人吃。但吃到嘴裡才發現,這種東西其實就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食物,吃了後不但不能頂飢,而且還會讓人得很多怪病。但沒有辦法啊,那個時代,糧食根本不夠吃。於是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各個地區就想盡辦法鼓勵大家去研究增加糧食的法子,專業名詞叫“糧食食用增量法”。當時的專家,學者們也是各顯神通,除了雙蒸法以外,還發明過燙麵法、水磨法、三開法等等等等,總而言之大多數專家研究的方向都是,在糧食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後期的烹飪,讓糧食變多,當然,沒有意外,這些人都失敗,因為這種方法,說白了就是違背了質量守恆定律。想要增加糧食,不應該透過末端的烹飪去解決,而應該想辦法提高糧食的產量。

幸運的是,有那麼一批人,發現了問題的關鍵,並且把畢生精力都奉獻在了糧食增產的這條路上。其中,就有袁老,袁隆平!這期我們就講一講人間的糧神,與他的雜交水稻。

袁隆平是如何研發出雜交水稻的?看完必懂

袁老和雜交水稻結緣是在1961年的一個夏天,當時在田間工作的他,發現了一株又胖又長的稻穗,看到這個稻穗時,袁隆平的雙手都不自覺地顫抖了起來,他想如果能把這株水稻,培育下去,全國人吃飽都不是夢啊,於是當下就把這顆稻穗收藏了起來,並且起了一個特別文藝的名字,鶴立雞群。到了第二年,袁隆平迫不及待地把鶴立雞群種到了地裡,可待鶴立雞群的子女們長大後,卻讓大家都失望了,那就是這群子女們,各個都是歪瓜裂棗,高矮胖瘦參差不齊,這可把袁老搞的一肚子氣,人們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怎麼生出來的全是混蛋呢?但很快,他又冷靜了下來,袁隆平在腦海裡像放電影一樣,把看過的遺傳學理論覆盤了一遍,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這株水稻,是個雜種。專業術語就是天然的雜交水稻,此時的袁隆平靈光乍現,他想既然大自然能孕育出鶴立雞群,那我們人類為什麼不能利用這個規律,去培育人工的雜交水稻呢?也正是這個想法,從此,改變了糧食增產的歷史。

可是啊,水稻這個東西很奇特,專業術語叫雌雄同株,通俗點講就是,一個杆子上既有男的,又有女的,而且他們還很恩愛,屬於那種忠貞不二,相守到老的人,然後他們生的後代之間呢,也很恩愛,這種行為拿我們現在的語言來講就是近親結婚了,學過生物的都知道,近親結婚,是最容易出問題的,所以這連續幾代傳下去,水稻的產量就有點低能兒了。這個時候,袁隆平想,如果要改良水稻的品種,那就得找一個天然的雄性不育株,通俗點說就是,得找到那種雄性不行,但雌性很健康的水稻,當然這種水稻也有一個很動聽的名字,女兒稻。找到女兒稻後,只要再給這個健康雌性,找一個也很強壯的老公,那後代自然也都會很強壯。雖然思路是這麼個思路,但問題又來了。

當時的書籍裡,對雄性不育株鮮有記載,萬一這個世界就沒有這種東西怎麼辦呢?但袁隆平堅信有志者事竟成,他就是在螞蟥橫行,烈日炎炎的水稻田間,苦苦尋找著傳說中的雄性不育株。終於在1964年的一個夏天,這一天,袁隆平的放大鏡裡終於出現了一株雄性花葯接近枯萎的病秧子,天啊,這不就是傳說中的女兒稻嗎?這說明他的判斷沒有錯,自然界確實可以找到天然的雄性不育株,於是在這次成功加持下,袁隆平乘勝追擊,帶著學生們一株一株的給水稻做體檢,共排查了幾十萬株後,最終,用時5年,共拿到了6株天然的女兒稻。(據後期統計,在自然界找到雄性不育株的機率是五萬分之一)

第一步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要給這些女兒稻們,找老公了!這一找,又折騰了袁老六年,在這期間,共培養1000多個品種,3000多次雜交實驗(共培養1000多個品種,3000多次雜交實驗,超過10000次的技術測試),但是預期的勝利並沒有如期到來!因為袁隆平培育的雄性不育株,純度一直在百分之九十左右徘徊,也就是說,即便是把這種水稻種下去,過個幾代後,還是會發生鶴立雞群那樣,生的孩子參差不齊的現象。難道,這十幾年的心血換來的只有失敗嗎?難道人類就不能提高糧食的產量嗎?

就在這時,袁隆平調整了思路,他覺得,純度一直在百分之九十徘徊,是不是因為水稻品種的問題呢,從這個實驗開始,我們就一直在用湖南附近的水稻,久而久之,水稻們又形成了近親結婚,所以在一個本身就有缺陷的水稻上做再多的功夫,也是白搭,那怎麼能彌補這個缺陷呢?此時他手上的猛男水稻多如牛毛(專業名詞:恢復系),但為了避免近親結婚,於是他把目標看到了雲南的野生水稻上。說幹就幹,袁老很快就帶著學生們去了雲南,給這些猛男水稻們找老婆。可惜的是,雲南之行,並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由於時間太急加技術原因(沒有對野生稻進行短光出力),導致雲南的女兒稻損壞了,所以培育出來的後代們,連稻穗都沒有長出來。也正是這件事,讓外界對雜交水稻的質疑聲,越來越大了,有人說他是在浪費科研經費,有人說他是在作秀,還有人說他是披著科學外衣的騙子,甚至編成順口溜去詆譭袁隆平。(三系三系,三代人也搞不成器)

但袁老一言不發,在雲南之行失敗後,又帶學生們趕到了海南的南紅農場!這裡的環境更加極端,這樣說吧,你見過群居的蚊子嗎?點蚊香都趕不走的那種,而且這種蚊子黑大黑大的,如果說普通蚊子叮一下叫吸血,這種蚊子就等於直接拿針管子抽啊,被咬後還有可能化膿,所以大家只能用塑膠薄膜把自己包的嚴嚴實實,才敢去野外找女兒稻。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1970年的11月23日,在一片泥濘的沼澤中,袁隆平和他的學生們,發現了一株海南的野生雄性不育株,專業術語叫,花粉敗育普通野生稻。袁老激動的命名他為野敗,這顆野敗不得了,他擁有完美的雌性基因,而且和那些優秀的雄性們是遠親,發現了他,就標誌著雜交水稻技術正式進入倒計時。此後,袁隆平將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技術,無償地分享給了當時的科研人員們,這種行為也引起了國家的高度重視,於是次年,雜交水稻便成為了全國重點科研專案,中國的十三個省區,十八個科研單位,齊聚海南島,由袁隆平牽頭的一場轟轟烈烈的全國科技協作,正式拉開了序幕

時間到了,1973年的10月。在蘇州召開的全國雜交水稻,科研協作會議上,袁隆平正式宣佈(

xiān

)秈型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這一年也被公認是中國雜交水稻的元年!此後中國的雜交水稻在袁老的帶領下一路開掛,在十年之間中國糧食產量增加了一億噸,解決了六千萬人的吃飯問題。這個技術也震驚了當時漂亮國,他們驚訝中國居然擁有比美國還先進的技術,於是在1979年,一個叫圓環種子的公司,希望學習這套技術,在與中國多次磋商後。雙方簽訂了技術轉讓合同,這個訊息一出,瞬間成了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新聞,世界各國都開始關注,這個來自於中國的頂尖技術。

值得一提的是漂亮國在學習完了這套技術後,兩千萬畝水稻田裡,三分之一種的都是中國的雜交水稻,保守估計至少增產了百分之三十,但世界上真正需要糧食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那些貧窮落後的國家,就比如在南美洲,經常會在街上看見骨瘦嶙峋的婦女們,抱著嬰兒忍飢挨餓,在東南亞,人們因為買不到糧食,而絕望的哭泣,在非洲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米團,都成為了一種奢侈,這些國家對糧食的需求更加迫切。而在一個有大愛的民族眼中,糧食不是用來壓榨人類的,而是用來解救人類的,於是在1990年袁隆平開始擔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向全球40多個國家無償推廣中國的雜交水稻技術。

比如印度原來一畝地,也就產個二百公斤,但在雜交水稻技術的加持下,很快產量得以翻倍。再比如,緬甸很多地方的農業技術,還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狀態,袁老過去,不但傳授了雜交水稻技術,還教了他們很多現代農業的技術!而在菲律賓,整個國家都把雜交水稻當成最高戰略對待,有些地區恨不得把袁老當神仙一樣供起來。

至此為止,雜交水稻,每年都為世界八千萬人提供了口糧,讓全球幾十個國家受益,為地球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這並不是袁老故事的全部,在完成雜交水稻的推廣後,雖然袁隆平這三個字已經名揚四海,但他自己並沒有選擇奢靡的生活,不但默默地又回到了科研的道路上,而且本人一直粗茶淡飯,保持著農人的作風,此後的幾年內,袁老又將技術升級(三系法升級到了兩系法),並開始培育超級水稻,目前我們的產量已經到了1200公斤每畝地,而袁老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所有人都遠離飢餓!!!

可惜,有人在拼了命地研究糧食增產的辦法,有人卻恬不知恥地在浪費糧食,根據聯合國統計,目前全球仍有7億人是處於飢餓的漩渦中(《2020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但每年全世界卻有13億噸糧食被浪費,就拿浪費最多的漂亮國舉例,這些人一年所浪費的糧食,就足以讓兩億人不再捱餓(資料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所以浪費糧食的行為可謂是人神共憤,無恥至極,早晚遭報應。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本鐵在此倡議,請愛惜盤中的每一粒糧食!!!

以上就是本期影片的全部內容了,為了做好這期影片,我看了很多書,還惡補了很多生物學的知識,只為了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講出來,當然本鐵不是農學專業,所以影片中要有什麼錯誤的地方,歡迎大家評論區指正,如果你要能再點個贊,我就更開心了,謝謝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