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篇》之肝的應象功能

2022-08-04由 梁學偉lxw 發表于 林業

肝為什麼五臟屬性歸屬於木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

象大論篇

》:“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紀,地有五里,故能為萬物之父母。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篇》之肝的應象功能

黃帝內經素問白話解(第2版)

檢視

陰陽在地為化,化生無窮也,生木火土金水,為地之五行,地有五行以化物,則物

木曰曲直,曲直作酸,金曰從革,從革作辛。木(氣象)曰曲(鬱)直(通),木(春)處在從冬(水)到夏(火)的上升一條通路,厥陰是風木的起點,如果這條路暢通就叫直(一條直路),暢通又叫得位,就是陽能夠流動。不暢通就叫曲(彎曲或是堵塞了),陽不能流動了,不暢通又叫失位或是不得位,木的實質是陽上升的流動性如何,流動的狀態。冬(水)夏(火)是寒熱的程度,是勢能的大小。陰陽一體,陽的上升動力不足,就是陽虛了,陽虛則陰勝,陰勝則寒。

對人來說,肝有兩種病的狀態,第一種是曲的狀態、肝氣抑鬱其味酸,第二種狀態是直的狀態、肝氣上亢其味為辛;肺也有兩種病的狀態,第一種是從的狀態、肺氣過於下降其味酸,第二種是革的狀態、是肺氣上逆其味辛。肝、肺無病,其肝不至於過升或過鬱呈現緩緩而升,肺不至於上逆或過降呈現慢慢收斂,處於中的狀態。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篇》之肝的應象功能

或者受到鬱阻遏制,在人體肝氣不暢通肝氣就會抑鬱,抑鬱就會生風,情志上就會怒。簡單點說,這個風是賊風自風,不要和四時正常的風混淆。

動而不通者,鬱也,鬱則生風。其實五臟皆有鬱,木鬱則生風,土鬱則生溼,火鬱則生熱,金鬱則生燥,水鬱則生寒。五臟主五氣,平時不鬱,則不見其氣,是為平人;鬱則見其氣也,氣偏現為病。

肝木疏洩,應春,生髮。疏洩有道則通,則達。反之,則不通。如肝氣鬱結,肝風內動(自風)。

木以發達為性,己土溼陷,抑遏乙木發達之氣,生意不遂,故鬱怒而克脾土,風動而生疏洩。以肝木主生,而人之生氣不足者,十常八九,木氣

抑鬱

而不生,是以病也。

腹痛

下利,亡汗,失血之證,皆風木之疏洩也,風動疏洩,出者為陽,亡陽,陽虛,陰陽兩虛。肝藏血而華色,主筋而榮爪。

風動則血耗而色枯,爪脆而筋急。凡眥黑、唇青,爪斷、筋縮之證,皆風木之枯燥也。及其傳化乘除,千變不窮。故風木者,五藏之賊,百病之長。凡病之起,無不因於木氣之鬱。木為水火之中氣,病則土木鬱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內溼,下寒而上熱。手厥陰,火也,木氣暢遂,則厥陰心主,從令而化風。木氣抑鬱,則厥陰心主,自現其本氣。是以厥陰之病,下之則寒溼俱盛,上之則風熱兼作,其氣然也。

古人是用一種比喻,把人體肝的性質功能取類比象比作樹木,古代木的意思即是現代的樹,肝能象樹木遇風表現出“曲”與無風保持“直”兩種狀態,

人體的肝氣有三種狀態,第一種木直而靜,不曲、不鬱,風靜、風恬,是日麗風和的狀況,肝氣能正常升發的狀態是沒有任何味道的。第二種是曲的狀態是肝氣抑鬱不能正常升發的狀態其味是酸(以辛補之)。第三種是去曲就直過程中,直而過亢的狀態,是樹向上反彈迅速、有力的狀態,也就是有點肝氣上亢的狀態,這時其味應該是辛(以酸瀉之),因為辛與金克木,辛克酸所以其味為辛;總的意思是風動木曲,肝木抑鬱不能夠升,辛用不足,體酸有餘,就會產生酸味;曲木向直運動過快,甚至矯枉過正,肝用過度,肝氣上升太過,肝體酸不足以肝用,用味有餘,則產生辛味,體用正常,肝氣調和則不產生任何偏向的味道。

肝木之氣病的狀態要麼是上、要麼是下、上下、上下……的狀態,其上其味為辛,下其味為酸。如:《珍珠囊補遺藥性賦》 卷一,總賦——五行五色五味走五臟主禁例中講:“木曰曲直,作酸,酸走肝,筋病患無多食酸”。意思是說肝臟五行屬木,效能在於暢達、生髮,性味為酸(酸入肝,實則為酸克肝,不克怎麼能入肝,克入也),酸味容易到達肝臟,所以筋病(痙攣,聚拘之象態)是一種風病,說明木已經抑鬱不升了,這個時候再吃酸味的,就會更加劇肝木抑鬱,所以不要多吃酸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