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2022-07-31由 東家APP 發表于 林業

三毛荷西怎麼死的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藏· DONG JIA

戀物癖的我

看到同樣有此癖好的人

總是會有種莫名的好感

無意間,讀到三毛的《我的寶貝》

如獲重寶,深有感觸

從臺北到撒哈拉沙漠的路上

這個身穿波西米亞風服飾的旅行家

這個集自由、率真、矛盾於一身的

可愛而充滿生命力的女人

是我們的寶貝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在撒哈拉沙漠中的三毛 圖自/百度

她用稿費換來的錢

買了許多古老的物件

大到老傢俱,小到一件首飾

那些來自世界各地奇特的收藏中

藏著她看過的景、遇見的人、留下的情

慢慢欣賞這些物件

可以窺見三毛心中最私密的角落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她是Vintage愛好者

我們都知道三毛的故事,她是旅行家、作家,也是陶藝家。

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她還有一個隱藏身份——收藏家,

她從國內外陸續收藏了86件藏品。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和她的收藏們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她是早期國內為數不多Vintage風潮的踐行者。

早年看三毛的老照片時,我就發現,不管在什麼樣的場景裡,她常常穿著異域復古風格的衣服,戴著奇異張揚的民族首飾,這些平常看似難以駕馭的風格,她總能巧妙合理的搭配融洽。

加上她本身自帶範兒的氣場,不管在哪裡,她都可以成為人群中的復古女王。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銀飾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即使在21世紀,也是屬於識別度高的潮流人士了,更何況是上世紀的中國。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舊照 圖自/百度

後來我才知道,三毛身上的首飾和服裝,並非是當時商場裡前沿的新品,而是

她在世界各地收來的老物件

除了小件物品,有時她還會收一些大件藏品。比如三尺高的水漏、半人高的非洲鼓,或是百年前的鐵箱、石磨、老傢俱之類的物件,

由於三毛居所經常變動,這些帶不走的大件就被送給了當地的朋友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鼓椅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從首飾到傢俱,曾經三毛珍愛的這些藏品身上,都承載了它們與三毛一起生活的回憶。

從中,也讓我發現了一個有情趣、有審美、有思想的三毛,她將“古為今用”發揮到了極致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彩陶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細讀三毛的收藏故事,如同開啟一個個潘多拉盲盒,

每一個盒子裡,都有一張照片、一段有趣的經歷

從三毛的收藏故事中,我又常常能看見自己也很喜愛器物。

順著她描繪的場景,我開始走進她的珍寶世界,

和她一起賞玩每一件藏品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時間的去處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比如,

一隻來自廣東的老茶壺

——她在香港的古董店裡,無意間看中的一隻不起眼的銅壺,因為聽不懂老闆的廣東話,最後費盡周折下花了40塊港幣買下。

一件阿富汗人哈敏妻子的項鍊

——她在西雅圖的市集裡,結交了一位阿富汗朋友,最後在臨別前,買下了這位朋友從不示人的妻子的項鍊。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廣東來的老茶壺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阿富汗人哈敏妻子的項鍊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三毛說:常常,在夜深人靜的夜裡,我凝望著一樣又一樣放在角落或是架子上的裝飾,

心中所想的卻是每一個物品接觸過的人

。因為有了人的緣故,這些東西才會被生命所接納,

它們,就成了我生命中的印記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們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三毛一生中

重要的三件藏品

那些被她自稱是“破銅爛鐵”的寶貝中,有三件藏品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物件:

一條古老的銀飾、一個可怕的頭骨、一對普通的陶瓷娃娃

這三件看似毫不相關的物品,卻將三毛與荷西那種生死相依的濃情蜜意完美地串聯了起來。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第一條項鍊

從三毛眾多的收藏來看,中古的銀飾佔據了很大一部分。

她收羅了各類鑲嵌彩石的項鍊、手鐲、腳環、別針等銀飾,

它們來自於南美洲的小商販、西雅圖的古董店、撒哈拉的沙漠裡。。。

在這些古老銀飾之中,

她最寶貴的是一條項鍊

,那是她尋覓已久的東西。三毛結婚的當天,一位沙漠婦人突然到訪家中,將項鍊賣給了她,此後,這條項鍊成為了三毛生命中的一部分。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這條項鍊的中間部分是婦人送來的,荷西用腳踏車的零件做了裝飾,兩顆琉璃小珠子是在沙漠小店中配來的。

這條項鍊世界僅此一條,在荷西去世後,三毛幾乎每天都攜帶著它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荷西走後,三毛重新回到了臺北,期間,她偶遇了一位通靈的教授,陌生教授看到這條古老項鍊後,說她是一個天生通靈的人,

這條項鍊鎖進了太多的眼淚,一語道破裡面藏有的愛情故事

雖然這樣的臆測不太符合常理,但三毛聽進去了。隨後,這條項鍊被三毛閒置了兩三年,就當是把裡面的“眼淚”倒掉。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第一條項鍊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因為荷西的離去,三毛無數次產生過輕生的念頭,在她去南美洲的散心之旅後,她開始重新振作起來,整理好心情,又重新帶上了這條項鍊。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和荷西 圖自/百度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撒哈拉·三毛 圖自/百度

一個可怕的頭骨

這個故事說來十分甜蜜,這個白森森的駱駝頭骨是荷西在結婚當天送給三毛的禮物,三毛十分喜歡這件特殊的禮物。

在沒有房、沒有車、沒有床和衣櫃的沙漠新家裡,

他們結婚了,而禮物不是鮮花和鑽石,而是荷西在撒哈拉的沙海里苦苦尋找到的駱駝頭骨

,這是他們特有的默契。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駱駝頭骨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三毛曾經說過:

開啟盒子來一看的時候,我的尖叫又尖叫,如同一個孩子一般喜悅了荷西的心。是一副完整的駱駝頭骨,說多嚇人有多嚇人,可是真心誠意的愛上了它,並不是做假去取悅那個新郎的。真的很喜歡、很喜歡這份禮物。荷西說,在沙漠裡都快走死、烤死了,才得來這副完全的,我放下頭骨,將手放在他肩上,給了他輕輕一吻。

這副頭骨,是三毛絕不售出的寶貝。在與荷西短短六年的婚姻裡,記載了她們的甜蜜,也陪伴著三毛餘後的一生。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撒哈拉沙漠的銀河 圖自/古一翻

一對普通的陶瓷娃娃

這對陶瓷娃娃叫做

亞當和夏娃

,是兩件極其便宜的工藝品,沒有什麼特別的藝術價值。

大鬍子男娃和長頭髮的女娃形象,神似迷你版的三毛和荷西,它們被擺放在家中,記錄了三毛與荷西有趣的生活。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亞當和夏娃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有一次,三毛與荷西吵架後,無意中,發現這對人偶好像被換了一個位置,後來每次吵架前後,這兩隻人偶的方向都會被調整,最後三毛髮現原來是荷西搞的鬼。

每當他們吵架的時候,人偶就會被擺放成背對背的樣子,和好之後,人偶就變成面對面的樣子了

。後來,這個遊戲就成了夫妻間不說話的一種秘語,因為荷西的幽默感,變成了一件記憶深刻的物品。

菏西去世後,這對人偶被三毛帶回到了臺灣的家中。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和荷西 圖自/百度

物終將散盡

留下的又會是什麼?

崇尚自由,不為金錢所累的三毛,一生中都過得十分清貧。那些藏品也絕非是驚世駭俗的珍品,藏品的數量和種類也難以形成體系,某種程度上,她的收藏很難用物質去衡量。

正是這些難以衡量的古物,成為了三毛特立獨行風格的一部分。

那些刻進她的思想、行為、氣質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為她內在精神世界的無限源泉。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這些辛苦收藏得來的寶貝,三毛深知它們會有散盡的一天,就像每一個人,都是空空地來,空空地去,帶不走放不下的那些物總會有散盡的那天,在那天還沒有到來之際,她用心記錄下了與物相伴的日子。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正如傅首爾說過:所有的關係都是流動的。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或者是時間的關係,都在每時每刻發生著變化,物品也是。

我們與其說是器物的收藏者,不如說是我們被器物收藏。

相比而言,器物的生命比人的更加漫長,從這一代到下一代,有序流傳或是秘不示人,都需要看各自的緣分。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唯一不同的是,如果我們知道自己藏品的來歷,就會擁有物品承載的意義。

假設,你碰巧收到一件小物件,你此時正在讀三毛的書,而書中描述的就是這個物件,你絕對會高興到一整晚都睡不著覺。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三毛的收藏集合 圖自/《我的寶貝》插圖

一件物品,一本書,往往很難概括三毛飽滿立體一生,但是透過書和物的浮想,

讓三毛這個有趣、率真、敢於拓展自我邊界的奇女子,出現在我的視角里

,帶給我足夠的驚豔和新奇。

於是,我決定將收藏家三毛分享給大家。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藏自己所愛

才是收藏的真理

這個女人,憑一生的收藏撬動了全世界!

參考書籍:《我的寶貝》

撰文:大力

審稿:初戀、古一翻

圖片:《我的寶貝》攝影師 吳洪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