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袁世凱為啥被叫做“袁大頭”?

2022-07-29由 亂拳俠客 發表于 林業

袁大頭上面的頭像是誰

記得小時候,人們常常把家裡的亮閃閃,銀光燦燦的大洋,稱作為“圓大頭”,我覺得很奇怪,問過長輩,長輩笑而不語。長大以後,才瞭解,因為銀元是中華民國的硬通貨,上面鑄有中華民國第一任大總統袁世凱的影象。因此被稱為“袁大頭”。

袁世凱為啥被叫做“袁大頭”?

可是,袁世凱為啥被叫做袁大頭呢?鄙人不才,試析之,不當之處,請各位指正。

袁世凱是中原人士,算是世代鄉紳,就是有地有錢的那種,從叔祖父袁甲三開始,辦團練,剿“捻匪”,開始有尚武精神了。到了叔父輩哪一代,其中叔父保恆為進士,其他幾個叔父也多為官宦,袁後來被過繼給他一位胞叔袁保慶為繼子,袁保慶做過江蘇和山東的官,因此帶他遊歷甚多,尤其是在經濟繁華開發的江蘇上海一帶。因此袁世凱也算自小見多識廣,眼界自然和那些鄉土小孩不同,很有開放的意識。

但袁世凱生來不愛讀書,從小任俠隨性,三教九流,朋友甚多,當的上一個浪子的稱號。但說起來袁世凱只是言行有悖傳統,並沒有做過甚壞事,反過來他還仗義執言,曾與“壞人”做過抗辯。只是他的言行,自然不為他的家族所容。

這麼一個個性突出,但志大才疏的青年,如果放在現在,估計也成不了什麼大人物,最後最多被當騙子抓起來,但是,清朝末年,政治腐敗,又經歷過鴉片戰爭,太平天國,捻亂,回亂的中國,元氣大傷,同樣,帝國主義開始進入中國,設立了大大小小的租界(也就是殖民地),中國人民從未有過如此屈辱的時刻,因而革命思潮湧動,從孫文開始,由南向北。同時,清廷內部也開始有變革的聲音。那麼亂世將至,什麼最重要?槍桿子。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很好的抓住了機會,作為一個敢作敢為的人,又有家傳淵源,他自然選擇了投軍,而他的世交長輩們,也給他提供了很好的平臺,近代名將吳長慶,淮軍將領,李鴻章的嫡系,也是袁世凱的父執,收下了這個現在看來有點莽撞的青年。作為慶軍的軍務幫辦(現在看來,也就是打雜的角色),袁世凱的一生,由此而起,和軍事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袁的升遷相當之快,究其原因,還是“英雄借時世,時世造英雄”。袁投慶軍之後,很快慶軍奉命入朝鮮,舊時朝鮮乃清朝之藩屬,本來靠著大樹好乘涼,但大樹將傾,因此朝鮮國內也鬧將起來。清廷本著宗主國的義務,派慶軍入駐朝鮮,也是出於維護治安,保護朝鮮政權想法,不過此時剛剛開始明治維新的日本,並不安於現狀,學西方科技制度的同時,把西方那套侵略擴張的帝國主義思想也學到了,也開始插手朝鮮事務,妄圖吞併朝鮮。這個時候,本來就桀驁不馴的好事之徒袁世凱開始嶄露頭角,先是依靠殺伐決斷,處理了危害朝鮮人民的清軍士兵。得到了吳長慶的賞識。又透過先人一等的時局判斷和鐵腕手段,在日本,朝鮮大院君,閔妃,國王之間借力打力,穩定了和控制了局勢,同時直接與掌管清廷外務的李鴻章搭上了關係,袁自此直接向李鴻章彙報,也得到了同樣是洋務熟稔的李鴻章的賞識。為自己高升中樞,上達天聽鋪平了道路。在1895甲午戰爭之前,袁儼然以朝鮮太上皇自居,按現在看來,這時候的袁應該是個大大的外務人才。把日本朝鮮,都能搞的定,玩的轉。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一敗塗地。日本透過戰爭,取得了鉅額賠款,還要割讓臺灣,遼東,出於對中國東北的野心,俄國聯合法德,逼迫那時國力還有限的日本吐出遼東半島。但中國時局之壞,有識之士都已經心知肚明。清廷也很受震動,但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槍桿子不夠強,因此開始試練新軍。這個時候,已經在清廷最高層慈禧太后哪裡掛了號的袁世凱,很好的把握住機會,透過走了慈禧最信任的大太監李蓮英的門路。取得了練兵權。開始訓練清朝第一支新式陸軍。袁世凱練兵依靠西方的辦法練軍治軍,雖然被舊軍詬病,但確實自此培養了一批忠於自己的官兵,北洋三傑也由此而起。袁世凱又善於籠絡人心。因此,等於自小站練兵開始,袁世凱等於有了自己的一支私軍。

這時候,不甘心做奴隸的中國人民自發的組織了義和團,紅燈照等團體,開始反抗帝國主義者的殖民活動。袁奉命領軍前往義和團活動最火熱的山東。袁採用鐵腕,很快平息了山東之亂,而此時,庚子事變爆發。對於京津要地的得失,洋務派的清臣基本採取觀望態度,袁世凱也不例外。以保境安民的名義,拒絕出兵。這是賭博之舉,但袁又一次賭對了。庚子事變後,袁成了功臣,繼而在慈禧的大加寵信下,繼承了李鴻章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要職,成為了一位真正的重要人物了。

不可否認,袁確實為庚子事變後,京畿地區的穩定和治理做出了貢獻,把一個受到八國聯軍蹂躪摧殘的地方,又恢復了生氣。同樣,他也善於與洋人打交道。為此他再一次獲得了能臣的稱號。很快,在他的推動和策劃下,北洋六鎮成立,中國有了一支具有戰鬥力的武裝,在其他各省開明督撫大臣(如張之洞,劉坤一等)的推動下,各省新軍也紛紛建立。中國首先開始走向了軍事強國之路。

1908年,慈禧和光緒相繼去世,光緒的弟弟醇親王開始掌權,袁受到排斥。回家“養疾”。從1908年前看,袁世凱還是做過一些實事,對國家是有功的,尤其是建立新軍,維護地方等方面。

1911年辛亥革命,給了袁又一次機會,由於實際掌握著北洋軍,清廷不得不以很高的代價請他出山。袁世凱重新掌握實權後,一方面假心假意與南方革命軍作戰,一方面又在革命政府(孫中山就讓臨時大總統)和清廷之間左右逢源,妄圖取得最大好處,當然,最後還是被袁得逞,袁得到了民國大總統的帽子後,逼迫清室退位。在新舊兩大浪潮的衝擊下,袁作為一名技術高超的衝浪手,站在了歷史浪潮的最高處。

袁世凱為啥被叫做“袁大頭”?

如果袁是一位真正具有先進思想和雄才大略的人,歷史已經給了他最好的機會,如果他真的一心為國為民,就應該團結中華民族,開始振興大業,內聚民心,改革制度,建立真正的民主體制,並加大民族工業發展,積累國民財富,訓練一支真正屬於國家的強大軍隊,然後抵禦外敵,在帝國主義的爭權奪利之中為國家獲取最大利益。但是袁並非這種人,他不是一個大公無私的人,而是一個自私利己的人,他為了獲取最大權力,開始搞獨裁,消滅異己。搞得國沸民怨,中國又再次動盪起來。更有甚者,為了登上他所謂人生的頂峰,他棄國家民族的前途於不顧,違背民聲,大造聲勢,妄圖做中華帝國的皇帝,國家危亡之時,為一己私利,這樣的做法,四萬萬同胞,怎麼會支援?

正如康有為勸退位書所云:“夫以清室三百年之根深蒂固,然人心既變,不能待三月而亡,公為政僅四年耳,恩澤未能一二下逮爾,適當時艱,賦稅日重,聚斂收刮,刮盡民脂,有司不善,奉行苛暴,無所不至,加比款千萬,五國之鉅款二萬萬,四年之間,外債多於前請,國民負擔日重,然無一興利之事”意思就是說人家大清三百年,失了人心,三個月就亡了,你袁大總統,才執政四年,對人民既無恩澤,又忙著壓榨百姓,出賣國家,獨斷專行,人民憑什麼支援你?不亡才怪。此話正中要害,袁世凱無拿破崙的偉大功績,就想學拿破崙當皇帝,能當多久?在歷史的大車輪下,不碾個粉碎才怪。

說道這裡,袁世凱為啥叫袁大頭,基本水落石出了,鄙人竊以為:袁世凱此人,圓滑,有點頭腦,自認為頭大,喜歡戴大帽子,即所謂“圓大頭”也。

從他的一生來看,袁世凱此人典型的實用主義者,袁世凱後來被人成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也就是套用了對三國曹操的評語,依我看來,袁世凱和曹操的成長道路有點象,都是“世家子”,從軍而起,依靠軍隊發跡,善於籠絡人心。但真實能力上看,袁卻差距曹操甚遠。因為袁是一個不喜讀書的人,沒有信念,沒有先進思想,胸中沒有大義,只是眼光毒,業務能力強,又善於專營,因而讓他竊國得逞。

袁世凱的“圓滑”之處甚多,首先他唯上是舉的方面,他因為能做事獲得上面的賞識,因此跳過吳長慶直接抱上李鴻章的大腿,做了朝鮮的“太上皇”。從朝鮮回來,又走了李蓮英的門路,直接傍上了慈禧太后。本來他算上思想開明之士,因而光緒的維新保皇黨看中了他,希望利用他的武力,發動宮廷政變。但是他審時度勢,發現北京還是以保守勢力為主,因此斷然出賣了維新派。庚子事變,袁知道清廷必敗,因此從一開始就佔在洋人這邊,鎮壓義和團,“保境安民”。既得了洋人的歡心,又得到了“老佛爺”的賞識。而他的後臺死了以後,作為仇人的光緒弟弟上臺,他很快就躲回老家,交出所有權力,不走險著。而當時機來臨之時,他一方面領兵鎮壓革命,一方面又和革命政府討價還價。最後自己得到了最大的好處,他號稱知兵,卻從來沒打過硬仗勝仗,軍隊只是他的工具砝碼,因此,袁世凱的一生,是妥協的一生,圓滑的一生。“圓大頭”的圓,當之無愧。

另外,袁世凱急功近利,追求高官厚祿,喜歡戴官帽子尤其是大帽子,帽子越大越好,不管戴的下戴不下,袁世凱確實有做事的能力,因此他的頭確實夠大,人云“將軍額頭能跑馬。宰相肚子能撐船”他圓圓大大的腦袋,肥肥胖胖的圓球身材,確實一副當官的樣子,因此,袁世凱從投軍開始,就開始了向上爬的一生,從1881年開始,到1900年,很快做上了封疆大吏,然後又經過12年的奮鬥,終於爬上了中國第一任,民國大總統的位置,這頂帽子,可謂大的不能再大了,但是袁世凱還不滿足,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違,恢復帝制,想戴上“皇帝”這頂天底下最大帽子,可笑他高估了自己的腦袋,皇冠不但沒有戴的長久,反而弄得家破人亡。一命嗚呼。

袁世凱個人奮鬥的結果,給自己留下了最大的遺產,就是鑄在民國硬通貨上的自己的形象,並留下了“袁大頭”這樣的歷史稱號。估計當時人民,看著自家銀元上的“袁世凱”形象,必定要呸口吐沫,罵句國賊吧。

試想,如果銀元上鑄的不是袁大頭,而另有其人,或許中國的歷史從此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