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2022-07-28由 風吹草語 發表于 林業

塔爾寺海拔多少千米

小編繼續和大家分享美國傳教士海映光(本名卡特·德布特·霍爾頓)的西北之旅。今天介紹的是他和家人及朋友從樂都(今青海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這段路程中的所見所聞。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前往碾伯

1933年,

海映光一家從民和乘坐馬車前往碾伯的途中,車上坐著的是他的妻子勞拉·霍爾頓和女兒。這是當時城外的道路景象,道路更像一個溝壑,兩邊栽滿了樹木。碾伯古城位於湟水河(

碾伯河

)北岸, 民國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時,將碾伯縣改為樂都縣。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路過的村莊

樂都境內的一處村落,一列裝運著糧食的牛車正在從坑窪不平的村道上緩慢穿過,道路兩邊有一些土坯搭建的泥屋,有村裡的人站在門前的陰影處觀望路上的情景。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山間小路

樂都境內山間的路,馬車和馬匹在陡峭的山路上艱難行進。山上的風很大,有時候他們不得不找一個避風的地方停下來休息。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碾伯古城

馬車行走在狹窄崎嶇的黃土路上,遠處的黃土坡上是碾伯的城牆,非常規整和壯觀。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鎮內街道

碾伯城內街道的一個拐角處,一名推著獨輪車運送棺木的男子坐在路口休息,一邊吃著東西。在他旁邊還有一個戴著棉帽的男子坐在土堆上,腿邊放著畚箕。周圍是低矮的泥屋商鋪。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碾伯客棧

馬車隊來到了碾伯的一家客棧內,準備在這裡休息。車上的人正在陸續下車,可以看出這是一支人員眾多的隊伍。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南山的道路

海映光及妻子一行所乘坐的馬車行走在南山附近的道路上,路邊有一排的古建築,不知是寺廟的遺址還是古墓的殘跡。照片的畫面有被汙染的痕跡,卻恰恰能體現出西北地區的蒼涼之風。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喇嘛塔

隔著湟水眺望河對岸的喇嘛塔,高聳的寶塔位於河畔的一塊高地之上,白色的塔身在山體的映襯下非常醒目。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另一座喇嘛塔

樂都地區的居民以漢族為主,另外還有回族、蒙古族和藏族百姓聚集於此。因此,湟水之畔的喇嘛塔不止一座,這是另一座喇嘛塔,同樣位於兩山之間的高地上,非常壯觀。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互助的道路

互助縣是海東的下轄縣,位於樂都的北部。這是互助縣境內的一段道路,路邊凸起的黃土坡彷彿是一段城牆 。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騎驢的女子

互助同樣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但居民以土族為主。在當時,絕大多數的土族女子受漢族的影響都裹著小腳,導致行動不便,在出行的時候也和很多漢族女子一樣騎著毛驢。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路邊寺廟

互助縣前往西寧路邊的一座破舊的寺廟,建在一個懸崖之下,此地距離西寧已經比較近了。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寺廟門前

寺廟門前,年輕喇嘛的腳邊擺放著各種樂器,正準備舉辦一場法會,他們的後面圍滿了看熱鬧的婦人和孩子們。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寺廟的廚房

寺廟內的廚房景象。灶臺上是兩口青銅鍋大鍋,鍋的邊緣上刻有銘文和精美的浮雕。廚房很陳舊,但炊具擺放得井然有序。

1933年,從青海碾伯(今海東市樂都區)經互助縣前往西寧沿途所見

白馬寺

白馬寺是一座古老的寺廟,坐落於互助縣紅崖子溝湟水北岸,古稱金剛崖寺。這座雄偉的寺廟依山崖而建,高大巍峨,蔚為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