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在五味之外

2022-07-28由 白雲山下一家人 發表于 林業

槐花有點苦味正常嗎

好吃的,既是味道,又不是味道。

這個道理一點不難理解。

最簡單的,我們常常說的“媽媽的味道”。人一旦離開家之後,最想念的就是媽媽做的飯菜,媽媽的手藝。外面的飯館餐廳,環境再好,菜品再五花八門,到最後,心裡會記掛的,聞到之後內心會有波瀾的,其實還是小時候在家時熟悉的味道。

但事實上,每個媽媽做的都不盡相同。你覺得好吃,別人卻未必真能感同身受,反過來亦然。因為這種“好吃”,既是味道,又不是味道。或者說,味道是一種介質,記憶、情緒、感受才是這種“好吃”的核心。

在五味之外

我小時候就愛吃家鄉清明前後上市的青餅。早些年出門上大學,物流還不發達,

“每年春天吃不到青餅”對我來講,就是春天最大的遺憾。

家裡人記掛,就會買了應季的青餅放在冰箱冷凍室裡凍著,等到暑假拿出來給我解饞。後來快遞變快了,老家的青餅前一天寄出,第二天就能在異鄉吃上了。但我發現,當我高興地把“童年的美食”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時,卻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得來。或者說,大多數人更喜歡市面上能買的江南青團,糯糯的、甜甜的,但卻不太能接受青餅的味道。那一刻,我好像有那麼一點恍然大悟。我對青餅的愛,其實不是單純對美食的愛,而是有根系的。

在五味之外

青餅的味道並不“討巧”。比方,它沒有餡兒;口感也沒有青團細膩,帶一點韌勁,咬下去能看見植物“青”(艾)的纖維;表層還會撒上一層松花,因此靠近聞,味道還有一點“野蠻”。而我所謂的愛的根系,恰恰正是建立在這些特別的滋味之上的。跟家人上山割青,看大人們打松花,以及這個季節的雨和光,春天山上的氣味和溼度……所有所有,讓你愛上了這些“特別”,這就像故鄉在你身上烙下一個無形的印,起過泡、結過痂,最後留下一道印記,是很難輕易改變的。

前段時間去一個朋友家做客,他說要給大家做一碗巨好吃的羊雜粉。訊息一放出,一眾吃客就如“嗷嗷待哺”的嬰孩,統統心甘情願冒寒風前往。這位朋友和他的愛人,都是正宗的吃貨及自駕遊愛好者。隨時去到他家,開啟他家的冰箱,你能見到全國各地寄來的食材。諸如,一大塑膠桶是蘭州來的牛肉湯,一大包是湖南來的米粉……對他們來說,在旅行中加飯館老闆微信是日常。通常一趟自駕游出去,微信裡不知又多了幾個飯館老闆。

在五味之外

開餐之前,他把如何在貴州與這家羊雜粉相遇的故事講了一講。他說有一天早上出門覓食,看到好多人一大早就聚在一家店悶頭吃早飯,有種“還不知道吃的是什麼的時候,就已經覺得很香了”的感覺,走近看才知道是一家羊雜粉。聽說,這家店的老闆每天早上都給附近的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做了很多年的公益。附近的鄰居也都知道,所以日常也比較照顧他家的生意。

東西好吃,老闆有善心,生意日漸火爆。

陳曉卿寫《至味在人間》,

人間至味往往醞釀於人與人之間,最好吃的永遠是人。

就像朋友那碗簡簡單單的羊雜湯,新鮮熱乎,本身是好吃的,但有了人情佐味,這種味道更是很難形容。

在五味之外

有時候覺得,人的感官除了餵飽身體的慾望和需求,更深層的,也是觸控精神的通道。我們一路看到的風景、聽到的聲音、品嚐的滋味,最終都會成為一種介質,而儲藏下來、留存下來的,終究還是與人相關的記憶、情感、連結……飲食男女,悲喜交加,不過隱匿在五味中,卻也在五味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