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巢內溼度的判斷依據及調控措施

2022-07-27由 毛氏部落 發表于 林業

中蜂多少度需要保溫

蜂巢內的空氣在一定的溼度條件下,蜂兒才能正常的發育,蜂群才能進行其他的工作,正常的蜂群本身具有調節蜂巢內空氣溼度的能力,人為正向必要的幫助,能減輕蜂群的勞動強度,有利於蜂群群勢的發展和蜂產品的品質 。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巢內溼度的判斷依據及調控措施

一、蜂群巢內空氣溼度的表現

1、蜂箱內水珠。當蜂箱內的空氣溼度達到飽和狀態,水蒸氣遇到箱壁、框梁、巢脾等有溫差時,形成水珠,蜂箱內的水珠能較為直觀的反應蜂群內空氣溼度狀況,作為判斷蜂巢內空氣溼度的重要依據。蜂箱內水珠越多,表明蜂箱內的空氣溼度越大。

水珠的多少與蜂群的生活密切相關。一般,在繁殖期,蜂群的育兒越多,蜂箱內的水珠越多;在大流蜜期,蜂群的採集量越大,蜂群內的水珠越多,同時水珠越多,說明此期內,蜂群的活動與蜜蜂代謝越旺盛。

2、巢門扇風。在流蜜期或繁殖旺盛期,巢內溼度較大,蜂群透過巢門扇風,排出(意蜂)潮溼氣體或引入新鮮空氣(中蜂),達到換氣降溼的目的,此期,透過箱外觀察,巢門口參與扇風的蜜蜂數量越多,說明巢內溼度越大。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巢內溼度的判斷依據及調控措施

二、蜂群巢內空氣高溼度對蜂群的危害

在低溫期,蜂群內高溼度蒸汽與水珠相互轉化,在水珠氣化過程中,吸收巢內熱量,降低巢溫,增加蜂群的保溫負擔。

在高溫期,蜂群內高溼度造成巢內悶熱,降低蜂群哺育、釀蜜的積極性,同時也容易產生分蜂熱,影響蜂群工作積極性。

三、蜂群巢內空氣溼度適宜的判斷

根據蜂群正常生活所需要的溼度,在流蜜期或強群中,蜂群自然進水量大的時期,蜂群巢內空氣溼度應較低(溼度為60%左右),而在非流蜜期或弱群中,蜂群自然進水量小的時期,蜂群巢內的溼度應較高(溼度為88%左右)。

以蜂群的實際需要與蜂箱內水珠多少和巢門參與扇風蜂數量,判斷蜂群巢內空氣溼度是否為宜。

一般,意蜂怕潮,宜幹不宜溼,中蜂喜溼,應以箱壁、箱底潮溼不見水珠為宜。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巢內溼度的判斷依據及調控措施

四、調控蜂群巢內空氣溼度的措施

根據巢內空氣溼度的判斷,對不適宜的巢門內空氣溼度應做相應的調整。

1、加溼

一般情況下,蜂群只要正常採集,蜜粉的含水量較高,足以滿足蜂群對溼度的需要。即使在越冬期,蜂箱內外的溫度差距,巢內的蒸汽也能滿足蜂群的正常生活需要。

2、降溼

低溫期(20℃以下),巢內溼度與溫度有很大的關係,溼熱氣體上行,碰到障礙物,有溫差就形成水珠。在低溫期溼度的調節方式主要是調整恰當的保溫方式。調整保溫的可選方法有,根據需要保溫;應逐漸撤除保溫物;薄保溫物換厚保溫物;增加保溫物的通透性;增加冷區的通風性,適度開啟冷區的巢門或通風窗;冷區上方不保溫等措施。

高溫期(20~36℃),降溼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箱內的通風性。根據需要可選擇的調整方式有,採用高箱飼養,墊高箱體,開啟通風窗,多開巢門,拉大冷區巢脾間距,增加通風效果;抽調貯滿的蜜脾或多餘的巢脾,使巢內自由空間儘可能大;傾斜箱體,使蜂箱前低後高,水珠容易流出容易等措施。

超高溫期(36℃以上),降溼應以降低蜂箱的溫度為宜。此時的外界溫度已經超過箱內的溫度,如果繼續通風,會使巢內的溫度更高,宜採用弱通風,蓋覆布;給蜂箱澆冷水,冷水從蜂箱的後壁流入,巢門流出;覆布噴水或用溼覆布等措施。

蜜蜂養殖技術|蜂群巢內溼度的判斷依據及調控措施

結束語:在流蜜期,蜜蜂採集的蜜粉的水分,一小部分被蜜蜂調製蜂糧使用,而多餘的水分則轉化為水蒸氣排出,蜂群內空氣溼度的調節,主要集中在流蜜期,根據箱內觀察水珠與箱外觀察扇風蜜蜂數量,調整蜂群的保溫與通風措施。而在非流蜜期,主要是調整和糾正不當的保溫措施,儘可能使巢內溼度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