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2022-07-25由 Lon茶花Ik 發表于 林業

一雙丹鳳眼指什麼動物

“手捏戲文”的產生,與同治、光緒年間,崑腔戲、徽戲和京劇等戲曲經常在無錫演出,使得藝人們得有足夠多的機會接觸戲曲,接受戲曲的薰陶和直接啟發息息相關。此外“手捏戲文”的發展還和年畫也有較為密切的關係,蘇州桃花塢與天津楊柳青作為當時我國的兩大年畫產地,它們在取材上也大都源於戲曲,尤其是離無錫很近的桃花塢,給“手捏戲文”帶來了相當大的影響(當然,同樣的道理,惠山的泥人也可能會對年畫造成一定影響)。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另外當時在上海的點石齋畫報中,也有大量崑腔戲文的描繪,這可能也會使

“手捏戲文”的藝人們受到一定的啟發。最初流行的“手捏戲文”幾乎都取材於崑腔和徽劇,稍後才慢慢有了京劇的影子。為了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列出這樣一個目錄,當時取材於崑腔或徽戲的“手捏戲文”有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搜孤救孤”、“教歌”、“遊殿”、“問探”、“拐兒”、“寄柬”、“挑簾”、“北餞”、“漁家樂”、“時遷盜甲”、“借靴”、“秦瓊盜鈴”、“刀會”等。而取材於京戲的則有:“文昭關”、“三戲白牡丹”、“鬧朝”、“空城計”,“獨木關”、“收姜維”、“昭君出塞”、“貂蟬拜月”、“盜紅綃”、“薛禮嘆月”、“文王訪賢”、“黃鶴樓”、“定軍山”、“四平山”、“華容道”、“武松打虎”、“趙遙津”、“八陣圖”、“蘆花蕩”、“秦瓊九戰魏文通”、“盜仙草”、“摩天嶺”、“瘋佾掃秦”等。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藉由這份不完全的資料,當時較流行的戲曲基本都有所呈現,選材上幾乎都得到了反映。進一步研究我們可以發現,惠山的藝人們在創作

“手捏戲文”的時候,並不是僅僅形而上地將戲曲情節進行採集複製,也不完全機械地按照舞臺形象來對人物進行塑造,反而是有所選擇,有所側重,惠山泥人的藝人們會愛憎分明地根據人民自己的道德標準、歷史觀點和受眾審美來表達和創作。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最為明顯的一點,即凡是人們心目中英雄、豪傑、義俠、正直不阿的官吏、忠心報國的名將等都一再得到更為集中的表現和歌誦;例如:

“楚霸王、趙子龍、黃忠、諸葛亮、秦瓊、尉遲恭、薛仁貴,孫悟空、武松、白娘子、包龍圖、穆桂英”等人物,在“手捏戲文”中,他們常常被藝術處理得個性更為鮮明、勇猛、魁梧、可愛。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而對各種型別的壞人,藝人們亦不放過對其進行有力的鞭撻,如在表現

“曹操(藝術形象中的曹孟德)、秦檜、潘仁美、西門慶、王婆”之類反面人物時,往往刻畫得面目可憎,非常渺小。好與壞、正義、善良與邪惡,在這裡一見分明。鴉片戰爭以後,帝國主義者進一步加強了對我國在軍事上、經濟上的侵略,國內封建主義又腐朽不堪,為了延續期王朝的垂死統治,清政府更是變本加厲地對人民進行壓榨。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內憂外患之下,人們只能寄情於古代英雄人物,也期望能有類似的英雄、豪傑、清官出現,來帶領人民反抗強暴,反對異族壓迫,戰勝邪惡挽救國家危亡。這種精神上的訴求,也是

“手捏戲文”出現後,很快就得到大量行銷的主要原因之一。惠山的“手捏戲文”在表現手法上有著非常獨特的風格和鮮明的特點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首先

“手捏戲文”特別注重神態的剔劃,在動態、表情上都會有一定程度的誇張。為了兼顧欣賞習慣並突出面部表情,一般會把頭部刻意捏得稍大,通常頭與身體的比例在1:5左右。常用丹鳳眼、懸膽鼻、瓜子臉表現文生、美女的優美,給人以溫良、秀氣的古典美感;“武將則會更加強調對面部肌肉的刻畫,眉骨隆起,眼睛大而鼓,猶如銅鈴,嚴肅而生武威”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鬚生之外,武將和丑角要算是最有特色一類人物。

“武將的關部一般較大,身段較低,挺胸凸肚,手足儘可能向外擴充套件,魁巍、雄壯、勇猛,有氣吞山河之凝;丑角一類則常常特別強調其屈膝、屈手,低關縮頸的動態,一副輕佻、不正派的相,活靈活現。”衣紋的處理上,“手捏戲文”顯然吸收了傳統彩塑的特點,簡練而又極具裝飾性,線條流暢、挺拔。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彩繪是惠山

“手捏戲文”的獨特亮點,不同於蘇州和其它各地的泥人,強調的是“開相”講究,色調明而淨,華美中又帶著輕快。人物色彩比較富麗的,一般都取材於京劇,而源於崑曲的則會相較文靜柔和,“大文座”和“武文戲”熱烈華麗,裝飾性極強。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惠山

“手捏戲文”繼承了早期惠山泥人的彩繪傳統,同時又吸收了蘇州“手捏戲文”的某些優點,並在此基礎上,根據戲曲內容的需要而人為進行藝術誇張創造出來。惠山的“手捏戲文”對開相十分重視,著重於對“神”的描繪,所謂“相活人也活”,便是其核心精神。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不可否認,有許多京劇面相非常複雜,可是對於有經驗的老手藝人,只需憑藉粗獷的線條,揮灑自如的幾筆,便能使人認出這是

“焦贊”,那是“孟良”,或是“楊七郎”,使用簡要手法的同時又能刻劃出不同的性格特徵,這種誇張而帶寫意的表現方法,正是惠山藝人們的一種創造。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在紋樣裝飾上,

“手捏戲文”與戲曲的衣袍有著很大的區別,龍、蟒、鳳一類的紋樣很少出現,而代之以各種“雲頭花”、“草花”圖案,雖廖廖幾筆,著色不多,卻大有華美而又明快之威,使戲曲人物具有更濃的民間氣息。由此可知,惠山的藝人對戲曲人物的塑造,並不是完全模擬戲曲,而是根據彩塑的特點,進行再創造。

“手捏戲文”以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為主,同時含有吉祥意義的動物

其次,反映現實生活一類的

“手捏戲文”在內容上也是十分豐富的。據惠山老藝人說,這類泥人當時產量相當大,特別受到“城裡人”的歡迎。單從這些內容裡,就已經可以看出這些泥人的主人公不是其他,而是現實生活中普普通通的人民及其活動,表現的中心也是市民的理想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