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林業

中醫養生保健技能之推拿

2022-07-24由 九派健康 發表于 林業

中醫推拿為什麼那麼痛

【來源:運城晚報】

編者按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為中華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健康中國運城行動推進委員會指出,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是加快推進建設健康運城、建設中醫藥強市、全方位全週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舉措。

為進一步普及中醫藥知識,提升群眾健康素養,營造全社會愛中醫、信中醫、用中醫藥的濃厚氛圍。本報特邀請市中醫醫院專家圍繞推拿、小兒推拿、艾灸、拔罐整理了科普文章,從即日起分期刊發,敬請關注!

□李紅洲 潘衛峰

推拿屬於傳統中醫非藥物自然療法,通常是指醫者用手或身體的其他部位,採用推、拿、按、摩、揉、捏、點、拍等形式多樣的手法和力道,作用於病患的特定部位或經絡、穴位,以起到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正骨、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等作用。

推拿又稱“按摩”,是以中醫的臟腑、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並結合西醫的解剖和現代生物力學,用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從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推拿在我國具有深厚的歷史,為廣大群眾所接受,千百年來這項醫療技術不斷髮展,展現著它獨特的魅力。

推拿是“元老醫術”

推拿的起源,萌芽於人類本能的自我防護。在原始社會,人類長期進行著繁重而艱苦的勞動,再加上飲食粗糙、衣不保暖,損傷和病痛經常發生。人們本能地用手撫摸、拍打傷痛部位及其周圍,“按以止血,摩以消腫止痛”。當這種撫摸、拍打讓疼痛減輕後,人類從中不斷地積累經驗,逐漸由自發的本能行為發展到有意識的醫療行為,再經過治療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提高,最終形成了推拿醫術。

先秦時期,神醫扁鵲搶救虢國太子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詳,其中重要的一個方法就是運用了推拿。秦漢時期,我國第一部按摩專著《黃帝岐伯按摩》成書。隋唐時期,按摩已列入醫學教育的正式科目,唐代太醫署設定的4個醫學部門中就有按摩科;後歷朝歷代都對推拿有繼承和發展,推拿作為一種治療方法,廣泛用於內、外、婦、兒諸科,如宋代運用按摩催產,明代形成了小兒推拿的獨特體系,出版有《小兒按摩經》《小兒推拿秘訣》等專著。

推拿主在“通順調”

中醫認為,各種致病因素可以導致經脈受阻,則致使氣血流通不暢,“不通則痛”,誘發各種疾病。中醫推拿手法可透過舒經通絡達到“通”,透過理筋整復達到“順”,透過影響臟腑功能達到“調”。推拿的作用原理概括起來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理筋正復、滑利關節,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的作用。

疏通經絡,行氣活血。

中醫認為氣血不和、外邪入侵會導致經絡不通,不通則痛,如“空調病”“月子病”、全身肌肉痠痛等。透過推拿作用於經絡和穴位,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散寒止痛。首先是推拿對人體的體表物理刺激,推動了氣血的執行,其次推拿手法具有熱效應,加速氣血流動。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理筋整復,滑利關節。

筋骨、關節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老百姓經常會說到“閃了腰了”“胳膊脫臼了”“筋別住了”等,包括我們常說的“落枕”了,都是筋骨關節的位置不對引起的疼痛。推拿在常見的頸肩腰腿痛疾病上具有顯著的療效,對於部分頸肩腰腿痛可以說是“立竿見影”,就是因為推拿可以透過正骨手法這種力學的直接作用糾正了筋出槽、骨錯縫,還可以起到鬆解粘連作用,進而讓關節滑利,活動自如。

調整臟腑功能,增強抗病能力。

我們都知道肚臍這個位置,中醫說的神闕穴就在肚臍中央,這個穴位具有重要的養生保健治療作用,以神闕為中心的按摩可以促進胃腸蠕動,促進身體機能調整,增強抗病能力,對腹瀉、便秘、腹痛等都可以改善,對婦科的痛經、月經不調等也有良效。兒科疾病特別是小兒腹瀉、小兒咳嗽等疾病,推拿多借助於經絡介導而調整五臟功能,從而增強抗病能力。

推拿每次20分鐘為宜

1。忌過飽、過餓、過累或睡眠不佳。吃的過飽,胃腸道血液供應增多,此時推拿會導致大量血液集中體表,使胃腸供血不足,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狀,建議飯後1小時再推拿。在過餓、過累或睡眠品質不佳的情況下,都可能會因為血糖過低、全身氣血供應狀態差,在推拿過程中出現類似暈針的“暈推”狀況。

2。忌生理期或懷孕期間。女性經期或懷孕期間,通常不推薦對腰部、骨盆部位進行推拿操作,以免刺激子宮,影響正常月經生理過程或對孕婦、胎兒造成影響。

3。推拿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每次20分鐘為宜。

4。推拿後有出汗現象時,應注意避風,以免感冒。

5。有病早治。由於生活工作方式的改變,頸肩痠痛、腰痛的患者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年輕。對於這類疾病,不要等到疼痛、麻木到不能忍受才去治療。

6。推拿不是簡單的揉捏,一定要讓有專業資質的推拿師來進行治療。近年來,因推拿造成骨折等醫療事故時有發生,所以一定不能貪圖便宜或方便。

7。推拿不是越重越好。有的朋友認為“舒服不治病、治病不舒服”重手法才有效,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正確的手法應該是緩和、有力、滲透、穩定、持久。頻繁地使用重手法會導致區域性肌肉越來越硬。另外,如果有心臟病、高血壓等,還會因為力度過大而導致這些疾病發作或加重。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